护理心理学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6 23:15: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3)有效的控制自我 4)不断地超越自我

第三章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第一节 应激的概念 应激:也被称为压力

1坎农的稳态与应激:坎农提出的稳态学说和应激概念,是应激研究的起点。

机体在面对环境变化时保持内环境稳定的过程称为内环境或自稳态。当刺激使自稳态打破,个体的生理机制会出现以下变化:1)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激活,交感兴奋性增高;2)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排血量增加3)呼吸频率加快,潮气量增加4)脑和骨骼肌血流量增加,而皮肤、黏膜和消化道血流量减少5)脂肪动员,肝糖原分解6)凝血时间缩短。这种面对严重刺激出现的整体反应,称为应激。

2塞里的“一般适应综合征”与应激,标志着现代应激研究的开始。

各种各样的不同因素都可以引起同样的反应,都可以产生同样的应激症候群,称之为一般适应综合征。经历:警戒期 抵抗期 衰竭期

3拉扎勒斯的应激、认知评价与应对

认知评价及应对方式在应激中的重要中介作用。应急刺激或生活

事件虽然是应激源,但应激反应是否出现以及如何出现,决定于当事人对事件的认知。

应激是个体“觉察”各种刺激对其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威胁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 应激理论模型 1)应激过程模型 2)应激系统模型 应激源

1应激源:指能够引起个体产生应激的各种刺激 2应激源的分类 据来源分类 1)内部应激源 2)外部应激源

据应激源的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属性分类 1)躯体性应激源 2)心理性应激源 3)社会性应激源 4)文化性应激源 据应激源的可控制性分类 1)控制性应激源 2)不可控制性应激源 第二节 心理应激的中介机制

认知评价

指个体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的认知估计。

分为初级评价、次级评价 应对方式

应对:又称应对策略或应对,是个体对应激源以及因应激源而出现的自身不平衡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 分类:

1)通过直接的行动改变应激源或个体与应激的关系:抗争、逃

避、妥协等

2)麻痹自我感觉的活动改变自我,而不是改变应激源。 广泛认同的

1)问题为中心的应对 2)情绪为中心的得应对 社会支持

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亲属、朋友、同事、伙伴等社会人以及家庭、单位、党员、工会等社团组织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

分类:客观支持:个体与社会所发生的客观的或实际的联系程度,包括得到的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关系。

主管支持:个体体验到在社会中被尊重、被支持、被理解

和满意的程度。 人格特征

人格影响应激过程的机制:1)暴露差异假设2)反映差异假设

第三节 应激反应 1应激的生理反应

应激反应:当个体经认知评价而觉察到应激情况的威胁后,就会引起个体生理、心理、行为和社会的变化。 应激的生理反应涉及到的调节系统: 1)应激反应的心理-神经中介途径 2)应激反应的心理-神经-内分泌中介途径 3)应激反应的心理-神经-免疫中介途径 2应激的心理反应 1)认知反应:偏执 灾难化 反复沉思

“闪回”与“闯入性思维” 否认、投射、选择性遗忘 2)情绪反应:焦虑 恐惧 抑郁 愤怒 敌意 无助 3应激的行为反应 1)逃避与回避

2)退化与依赖 3)敌对与攻击 4)无助与自怜 5)物质滥用 4应激的综合反映

1)亚健康状态:三个阶段:应激唤醒阶段 能量储备阶段 耗损

阶段 2)崩溃

3)延缓性应激反应

第四节 心身疾病 1心身疾病的概述

1)心身疾病:又称心身障碍或心理生理疾病,指心理社会因素

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障碍。

理解心身疾病应注意:1)生物或躯体因素是心身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基础,心理社会应激起到“扳机”作用。2)个体特征与某些心身疾病密切相关3)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重要作用4)以躯体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为主5)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器官上6)同一病人可有几种心身疾病存在或交替发生7)病人常有相似或类似的家族史8)疾病常有缓解和反复发作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