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23:38: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答案】D 【解析】
A.拉二胡时不断地用手指去控制琴弦,改变了弦的长度,改变了音调。故A错误。 B.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时,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音色也不同。故B错误。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C错误。
D.利用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可以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零件。故D正确。
10.下列哪一个不是汽化吸热的应用?
A. 人们在高温的天气里大汗淋漓,是人体自我保护的生理现象,这样使体温不致升得太高 B. 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来。
C. 利用干冰可以在运输过程中保鲜食物,防止食物腐烂变质
D. 液态的氟利昂经过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在这里吸热,使冰箱温度降低 【答案】C 【解析】
解答:A. 人们在高温的天气里大汗淋漓,靠汗液的蒸发吸热,带走身体的一部分热量。使体温不致升高太多。故A不符合题意;B. 烈日下狗伸出舌头喘气,加快了汗水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使汗水蒸发加快,蒸发需要从周围吸收热量,所以狗感到凉快。故B不符合题意;C. 冰块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所以能在运输过程中保鲜食物,防止食物腐烂变质。故C符合题意;D. 氟利昂是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工作时电动压缩机使氟利昂蒸气压缩而液化,压入冰箱外的冷凝器管里将热量放出;冷凝器里的液态氟利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在这里迅速汽化,从冰箱的内部吸收热量,是冰箱内部的温度降低。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下列四种物态变化实例,能够用凝华来解释的是
A. 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 B. 窗玻璃上出现冰花
C. 在运输食品的时候,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可以利用干冰
5
D. 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会结成冰,但结冰的衣服也会慢慢变干 【答案】B 【解析】
解答:A. 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由于镜片温度较低,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镜片上,是液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 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为固态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B符合题意;C. 在运输食品的时候,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可以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来降低温度,故C不符合题意;D. 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会结成冰,但结冰的衣服也会慢慢变干是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物态变化的名称,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
12.下列关于玻璃窗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南方冬天,教室的玻璃窗内壁会出现水雾,这是因为水蒸气凝华所致 B. 北方冬天,卧室的玻璃窗外壁会出现冰花,这是因为水蒸气凝华所致
C. 夏天要下大雨前,开了空调的汽车挡风玻璃外侧出现水雾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所致 D. 冬天,人进入汽车后,车玻璃容易起雾,打开暖风吹玻璃可以使雾气消失,是升华现象 【答案】C 【解析】
解答:教室的玻璃窗内壁会出现水雾,这是因为屋内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A. 南方冬天,故A错误;B. 北方冬天,卧室的玻璃窗内壁会出现冰花,这是因为这是因为屋内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B错误;C. 夏天要下大雨前,开了空调的汽车挡风玻璃外侧出现水雾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正确;D. 冬天,人进入汽车后,车玻璃容易起雾,打开暖风吹玻璃可以使雾气消失,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C.
13.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向东运动,其路程s跟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仔细观察图象,下面说
6
法中正确的是
A. 甲的运动速度比乙大
B. 在60m处他们的运动速度相等 C. 60m后,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 60m后,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答案】C 【解析】
解答:(1)由s?t图象可知,甲乙的路程与时间都成正比,所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s?t可知,当甲的路程都为60m时,甲的运动时间t甲=25min,t乙=25min?15min=10min,所以甲和乙的速度:v甲=s/t甲=60m/25×60s=0.04m/s,v乙=s/t乙=60m/10×60s=0.1m/s,因此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故A. B错误;(2)由题知,甲、乙从同一地点出发向东运动,由图知,乙在60m处追上甲,且v乙>v甲,所以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故C正确;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故D错误。故选C.
【点评】(1)由s-t图象找出甲乙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它们的速度,然后比较它们的速度大小.(2)看被研究的物体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14.为了使温度计的精度提高,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A. 将温度计的细管做长一些 C. 减小玻璃泡,增大细管内径 【答案】B 【解析】
(1)玻璃泡中的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体积膨胀相同,如果管越细,上升的刻度越多,越灵敏。所以内径要
B. 增大温度计的玻璃泡,减小细管内径 D. 把温度计的细管做短一些
7
细一些。(2)玻璃泡容积越大,温度变化量相同时,液体总体积的变化量会更大,表现在毛细管中会更明显,灵敏度更高、准确程度更高。综上所述,故ACD错误,B正确。
15.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B. 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为了利用水的汽化吸热 C. 夏天,如把干燥的温度计放在这个吊扇下扇风,温度计的示数不变 D. 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 【答案】C 【解析】
解答:A. 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是改变琴弦的长度来改变音调;故A错误;B. 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因为水的比热比较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更多的热量,使菜的温度不至于很低。故B错误;C. 夏天,用扇子对着温度计扇,由于温度计上不存在液体的蒸发,不能改变气温,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不变,故C正确;D. 在北方很冷的地区温度非常低,所以应该选凝固点低的物质做测温物质,一般选酒精温度计,而水银的凝固点高,故D错误。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6.基础知识填空:
(1)测量实际上是一个比较过程,就是将一个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进行比较。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________。
(2)声音在空气中以__________的形式传播。生物课上大家已经知道了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__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__________。
(3)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 【答案】 (1). 单位 (2). 声波(波) (3). 鼓膜 (4). 骨传导 (5). 热胀冷缩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