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4 0:47: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训诂学复习参考资料.txt爱,就大声说出来,因为你永远都不会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石头记告诉我们:凡是真心爱的最后都散了,凡是混搭的最后都团圆了。你永远看不到我最寂寞的时候,因为在看不到你的时候就是我最寂寞的时候!一、名词解释
1.训诂:就是解释的意思,即用易懂的语言解释难懂的语言,用现代的语言解释古代的语言,用普通话解释方言。
2.训诂学:以词义解释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它通过训诂实践的总结和现存训诂资料的分析归纳,研究训诂的理论和常用的体式、方式、条例,解释语义系统,推求词语根源,探索语义发展的内部规律,用以指导训诂的实践。
3.训诂体式:即训诂的体制和形式。包括,驸经的注疏、文献正文里的训诂、通释语义的专著和考订书中的训诂。其中,以注疏和专著为主。 4.疏:兼取疏通与疏记的意思。是相对“注”而言的,在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作注就叫作“疏”。“疏”是对注的解释。
5.音义:辨音的书叫做音,释义的书叫做义,合起来叫做音义。音义本以释音释义为本,但也往往从事校勘。
6.章句:章句之名,是离章辨句的省称,是分析古书章节句读的意思。作为一种注释,章句不像传注类注释那样以解释词义为主,而着重于逐句逐章串讲、分析大意。 二、其他
1.注疏的内容(P44~60)
(出一段古注疏的文字,要求说出分别是哪种或哪些注疏内容) ( 1 .)解释词义 ( 2 .)串讲文意 ( 3 .)分析句读 ( 4 .)校勘文字 ( 5 .)阐述语法 ( 6 .)说明修辞手段 ( 7 .)诠解成语典故 ( 8 .)考证古音古义 ( 9 .)叙事考史 (10.)记述山川 (11.)发凡起例 (12.)释义和叙事
2.记住随文释义的注疏 每一种最著名的著作(P34~43) 例如:传,《毛诗故训传》;解,《春秋公羊解诂》何林,《春秋谷梁传集解》范宁;校:《战国策校注》【宋】鲍彪;音义:《经典释文》陆德明 (所包含的意义)
3.单释语义的专著,根据释义对象又分为几类?并结合后面的知识,记住相关著作的作者。 分为5类。 (1.)总释群书语义的:《尔雅》(秦汉之间的人所作)、《小尔雅》(无撰人名氏)、《释名》【汗】刘熙+刘珍、《广雅》【魏】张揖、《广雅疏证》【清】王念孙、《拾雅》【清】夏味堂、《比雅》【清洪亮吉】、《经籍纂诂》【清】阮元、《故训汇纂》(宗福邦.陈世铙.萧海波)、《转语》【清】戴震、《文始》(章炳麟)、《读书杂志》【清】王念孙、《经义述闻》【清】王引之、《群经评议》+《诸子评议》【清】俞樾 (2.)只释一书语义的:《毛诗传义类》【清】陈奂、《说雅》【清】朱骏声、《选雅》【清】程先甲
(3.)解释部分词语的:《通俗文》、《训俗文字略》【北齐】颜之推、《恒言录》【清】钱大昕、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通俗编》【清】瞿灏、《常用字训》【晋】殷仲堪、《难字》+《错误字》【魏】张揖、《杂字解故》【魏】周氏、《异字》【梁】朱育、《雅》【宋】陆佃、《尔雅翼》【宋】罗愿、《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三国吴】陆玑、《石药尔雅》【唐】梅彪、《本草尔雅》【北宋】、《骈雅》【明】朱谋玮、《叠雅》【清】史梦兰、《别雅》【清】吴玉搢、《辞通》(近人 朱起凤)、《果裸转语记》【清】程瑶田、《释大》【清】王念孙、《语助》【元】卢以纬、《虚字说》【清】袁仁林、《助字辨略》【清】刘淇、《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词诠》(杨树达)、《古书虚字集释》(裴学海)、《文言虚字》(吕叔湘)、《虚词历时词典》(何金松) (4.)解释方言的:《方言》【汉】扬雄、《续方言》【清】杭世骏、《新方言》章炳麟、《蜀方言》、《吴下方言考》【清】胡文英
(5.)解释少数民族语言或外国语言的:《羌尔雅》+《番尔雅》(已亡佚)、《佛尔雅》【清】周春
4.《尔雅》、《方言》、《释名》、《说文解字》四部书的基本情况 (1.)《尔雅》
传说为周公或孔子及其门人所为作,后经考证,是秦汉之间的人编成的。是我国第一部词典,是一种分类的词典,共分十九篇。
它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被称赞为“七经之检度,学问之阶路”。其价值在于:首先,为我国训诂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它将古今异言、方俗殊语以及各种名物加以全面的研究、系统的整理,汇成通释语义、粗具条理的汉语分类词典,使训诂学有了坚实的基础;其次,保存了汉语词语的很多故训,这些故训用以解释先秦的其他作品,因此《尔雅》就成了我们学习古代文献、继承文化遗产的重要工具。 但,《尔雅》也存在不少缺点。第一,所收词语及其义项都不够完备;第二,在分类方面有些不科学的毛病;第三,在释义方法上,往往用多义词解释某些词语,意义不够明确。 (2.)《方言》
全称为《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汉 扬雄撰。它记载的是活人的口语。
在训诂的方法上,它每条先列举一些同义词,然后用一个常用词来解释。不过,这些同义词不是属于同一词汇的,而是属于不同的各个方言词汇的,这就构成了方言的互译。所以,下面还必须说明某词属于某方言。 《方言》里,不仅方言互译是普遍现象,而且是用共同语来解释方言的。“凡语”就是共同语,也叫做“通语”。另外,对于对于当时汉语的方言,《方言》不仅作了横的描写,而且作了纵的分析。 (3.)《释名》
旧题 汉 刘熙撰,后认为是刘珍先有《释名》,而刘熙加以补充。
《释名》共八卷二十七篇,全书所用的训诂几乎全是声训,即因声求义,从语音上去探索语源。
其缺点在于,它单凭语音这条线索,缺少确实可靠的根据,只不过是玩弄一些音同、音近、音转的词语,胡乱猜想,陷入唯心主义的泥坑。
虽然有很多唯心之处,但也不能就因此否定了《释名》。它保存了许多词语的古义,,记录了许多有关名物、典章、制度、风俗习惯的知识,提供了许多探求语源的线索,;此外,它所提供的东汉末年的语音资料,可以据以考察当时语音的演变。 (4.)《说文解字》
东汉 许慎撰,十四篇并叙一卷,共十五卷,是我第一部字典。
它不仅对每个字的形、音、义都有说解,而且根据“分别部居、不相杂厕”的编写原则,创立了自己全新的字书编辑体例,把所收集的10516个字(包括重文1163字),按其字形分为540部,每部建一个部首。540部之间,“据形系联”,秩然有序;而各部之内,列字之次第,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则以义相连。
《说文解字》从分析字形入手,用“六书”理论,把文字的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解释文字音义,构成了一整套文字训诂系统,其形训、音训、义训、,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训释字义,挖掘和传播文字中的语义信息,它为训诂学奠定了基本的理论和方法。在中国训诂学史上,在汉语史上,它一直被用做寻根探源之作。直至今天,它依然有许多使用价值。 当然,用今天的眼光看来,《说文解字》也有不少缺点和错误。第一,由于历史局限,书中有一些牵强附会的说解;第二,说解有讹误;第三,体例欠严谨。 5.《广雅疏证》在语言学史上的贡献
它对《广雅》进行了系统整理,在疏证语词时不但举例翔实,而且运用当时古音研究的成果,“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不限形体”。为古代汉语的研究作了许多开创性工作。第一,发掘了一批语言史料;第二,纠正了前代一些错误的解说;第三,对词的词源意义作了一些有趣的探索;第四,揭示了《广雅》的某些体例;第五,校正了《广雅》的讹误。尤为重要的是,通过对词义的疏通证明,把训诂原则和方法提示出来,解决了前人未曾解决的问题。
6.《读书杂志》上的两段文字要读懂(P103) 7.对钱熙祚所作《经传释词》的跋要读懂(P118)
8.《说文解字》安排部首顺序的原则是什么?“ 据形系联” 9.《说》安排每一部首内的字的顺序原则是什么?“以义相连” 10.“象形”“从某象形”“从某从某”“从某某”“从某、某声”等分别说解那一种造字方法? “象形”+“从某象形”(象形);“从某从某”+“从某某”(会意);“从某、某声”(形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