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一年级美术上册 奇妙的撕纸添画1教案 湘美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18:27: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9-2020年一年级美术上册 奇妙的撕纸添画1教案 湘美版

教学目标:

1、 尝试用各种质地的纸,通过撕撕,看看,想想,画画等方式进行简单的组合,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并能相互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2、 能用各种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对自己的作品做简单的表述。

3、 树立变废为宝的意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对撕下的任意形状进行想象创意,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

各种质地的纸,例如彩色纸,色卡纸,挂历纸等,简单教学课件《奇妙的撕纸添画》,胶水,铅画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故事设疑:

唐朝的美女杨贵妃最爱听纸撕裂的声音,她最喜欢把纸撕成各种形状的,(教师边讲边撕),有一天她正在屋子里高兴地撕纸,忽听太监说皇帝要来,心里想:这可糟啦,皇上可不喜欢不爱干净的妃子,他见了一定会不高兴。怎么办呢? 你们能帮她想个好办法吗?(学生自主发言) 2、释疑:

杨贵妃灵机一动,将碎片捡起,把它们排列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并自己动手添画了几笔,画面就更漂亮了。(出示图片)皇帝看见了这些画,觉得很新奇,还虚心向她学习呢,这种画流传到今,就是现在的撕纸添画。(课件出示课题) 二、创作引导 1、撕一撕

在小朋友面前也有各种质地的纸,请你也选择其中一张,动动你的手,听听纸撕碎动人的声音。(提醒:将撕下的纸放在桌上,注意卫生) 2、教师示范

老师这里也有一堆废纸,其中任意一张我都能像杨贵妃一样把它变成美丽的画。你信不信? 请学生上讲台考一考老师,学生观察。

(教师示范添画,故意放慢动作,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画时的过程) 看了老师的表演后,你有什么感想?(学生回答)

3、小组讨论:这些画是怎么变出来的呢?变的过程中有什么方法和窍门吗? 分小组报告讨论的结果。

教师小结:先看,再转,然后再看,再转动, 觉得它最像什么(适时提问学生),选一个合适的角度,粘在纸上,用添画的方法把它变出来。(边小结边示范) 4、想想试试

看了教师的表演,小朋友们想不想也像老师一样变出一幅幅奇妙的画来?

从你撕下的纸中选择一张喜欢的纸,向你旁边的小朋友说说它像什么,可以怎么变,听听他的意见,得到认可后把它制作成一张画。(强调快速) 分小组进行,对想得好,有创意的学生给予表扬。 5、看看评评

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先让学生描述一下:你变的是什么? 评一评:你觉得谁想得最巧妙。

小结:刚才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学习了撕纸添画的做法,那么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哪一个小组最团结了。 三、合作创作 1、启发

其实真正漂亮的作品它是由很多碎纸片组成的,如果把你们的作品都贴到一张纸上,也会成为一幅有趣的图画。你们看----(课件出示范图:由房屋,树,小路等组成的较难的作品,作简单的讲解)

如果让几个小朋友合作完成一张完整的又有内容的画,要注意些什么呢? (商量、选择、合作、添画) 2、小组合作

和你小组的成员一起动手来撕,并添画成一幅完整的画。(强调合作与快速) 表扬在制作过程中注重一起合作的小组。 3、评价

展示每一组的作品,评一评哪一组是最佳合作小组。 四、延伸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撕纸添画。其实面对碎纸,我们还有更多的方法把它们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例如:(课件出示范例)

各种撕纸拼贴的画,纸与其它物品一起拼贴的画等等。 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在课外尝试制作一些更漂亮的画。

现在我们的地面已经变得花花绿绿了,我们小朋友觉得在制作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现在又有哪些聪明的小朋友能像杨贵妃一样把所有的废纸都利用起来,完成一张美丽的画呢?

附送:

2019-2020年一年级美术上册 好玩的石头教案 冀教版

教材分析:

石头有着天然的纹理、奇异的形状,为很多人喜爱、观赏和收藏。不少民间艺术家更是就地取材,将石头进行巧妙的加工和描绘,创造出自然朴拙、耐人寻味的艺术品。形状各异的小石头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平时就是孩子们做游戏的好“玩具”。如果运用美术的手法把它们进行拼摆组合或用其他媒材对石头进行创造性的装饰加工,就会塑造出形式多样的小工艺品。

本课教材中的作品是从适形造型和拼摆组合两个角度去呈现的。适形造型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去联想、发现,让他们在造型活动中去体验原形与表现物之间的关系,切莫专业化地讲解。在进行拼摆造型时,要注意区别于《拼拼摆摆真有趣》一课,注意教学的坡度,在活动中,更强调选用形状适合的石块组合拼摆出一件形象生动有趣的作品。 教学目标

1.利用石头进行适形造型活动,体验石材的自然美感。 2.从中体会形与色的结合,知道关注生活,热爱大自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示范作品,若干小石头,水彩,毛笔。 教学过程

一、童话导入,引起兴趣

教师:同学们,请听谁在哭呀? 学生:小石头在哭。

教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小石头为什么哭呀?(激发兴趣)

小石头说:“我想去参加春节晚会,能帮我这个忙吗?”可我不知道怎样打扮自己,你们 教师;同学们,我们能不能用我们灵巧的手帮小石头这个忙呢? 二、欣赏优美画面,学生感知认识。 (放多媒体课件)

学生欣赏画面,感受自然石材的美,使学生发现平凡的石头经过造型创作后,也会变得如此的美丽神奇。(引发创作欲望)

三、采用游戏方式观察触摸实物,亲自创作

寻宝游戏(教室的角落里放一堆沙子,沙子里有很多各种形状的石头)教师启发学生在教室里寻找宝贝。

学生找到后教师提问。

教师:同学们,能不能把你们拣到的宝贝告诉我,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有多重? 学生动手摸一摸,掂一掂,然后畅所欲言。(增加学生对石头的情感)

教师:同学们,看一看你手里的宝贝像什么?如果我们把它加工装饰后适合做成什么? 学生大胆联想,积极发现,全班交流。

教师: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教师手里是创作好的石头造型} 它像什么?和你手里的宝贝哪儿不一样?那儿一样?

学生先观察思考后回答。(使学生了解适形造型的一般方法) 学生开始创作,四人一组。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先看—看手里的石头像什么再开始造型。

学生创作时,教师要灵活掌握,不可千篇一律。要让学生创作出有个性的作品。 教师指导。

学生创作完毕后,师生举办“石艺展”,大家一块品评优缺点。 四、情感升华、音乐中结束

同学们,你们都创作出了自己的作品,美术源与生活,生活中也处处有美,让我们在优美的歌声中结束吧!(放歌曲《雨化石》) 课后总结:

这节课是结合石头的好玩性,并以此为依托围绕适形造型展开教学活动。整节课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活动。通过多媒体课件、示范作品、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适形造型带来的欢乐和成功。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