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019年精选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8:50: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谈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教育信息化是国家整体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重点之一,从提出至今,已成功地从试点阶段、普及阶段转入提高阶段。近两年来,《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作为前瞻性政策规划,为教育信息化指明了前进方向,空前提高了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地位。作为教育信息化引领者的广大人民教师,在不断涌现的新技术面前,亟须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水平。 一、信息素养是21世纪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重要区别。如今,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同样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取向。

在教育信息化和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支持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已成为教师教育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的普及和应用,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专业化的中小学师资队伍是关键。近年来,我国逐步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信息素养”紧密结合起来,立足于用教育信息技术改

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研模式,不断优化和改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求教师迅速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教师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目前我国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并不十分乐观,大部分还停留在一些简单多媒体工具的使用上,这为教师的教育敲响了警钟。

时代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承担人才培养重任的教师更应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代教师的必备素质,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创新动力,近几年的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教学思想与教育目标、新的课程教学结构、新的教学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也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 教师的信息素养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效。信息技术将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手段和方式,并使课堂的信息呈现方式、学校的课堂组织形式、学习资源范围、师生的学习空间、学习材料表现形式、教与学的工具发生变革。教师信息素养成为新课改要求下教师角色转变的决定因素。作为处于教学前沿的教师、新课程的实践者,认识、掌握并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已成必然,教育信

息化呼唤教师信息素养的尽快提高。

三、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信息化的发展使得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本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国民信息素养的提高,尤其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和青少年信息素养的培养。各国一致认为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是深化基础教育信息化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国内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培养方法、现状调查和量化评价方面。教育部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全面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在教师教育中的普及和应用,显著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从总体上来说,国内在教师信息素养的理论方面研究较多,实践性的研究较少;对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方法的研究较多,但对培训本身的效果评价和富有潜力的校本信息技术的培训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西部地区中小学在职教师信息素养现状的调查和发展研究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在2010年课程改革对教师信息技术提出更高要求的情况下。因此,研究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途径并通过此途径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必要的、紧迫的。

四、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数字校园、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