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三第二单元古代世界思想史训练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21:25: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3.2古代世界思想史训练1

1、(2018洛阳模拟)柏拉图认为,正义 的城邦或理想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统治者应从有才能的人中挑选出来;二,统治者阶层应过公社生活;三,国王应是哲学家,或应让哲学家做国王,因为只有哲学家才具备治理国家应的知识。这一主张

A初显了理性主义的思想理念 B规划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宏伟蓝图 C否定了雅典的城邦民主政体 D促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鼎盛时期 2、(2018茂名一模)苏格拉底说:“不论是民众所推选,抑凭抽签委派,抑凭暴力或欺骗而执政,单单掌权还不是王者,不算治国者,只有具备治国的专门知识的人才是王者。”据此可知

A.苏格拉底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 B.苏格拉底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作辩护 C.苏格拉底要求统治者具备治理才能 D.苏格拉底主张实行君主政体

3、(2019湛江调研)苏格拉底在狱中说道,“死是他生存的目标。别人不大可能意识到,真正从事哲学的人所研究的没有别的,就是死而已。”由此可见,苏格拉底主张 A.知识即美德 C.认识你自己

B.捍卫思想的自由 D.人是万物的尺度

4、(2019原创).柏拉图认为:“苏格拉底被起诉与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云》有关。”在《云》中,苏格拉底是一个教授诡辩术的人,主人公的儿子从苏格拉底那里学会诡辩之后,跟父亲争论,说儿子有权打老子,父亲一气之下放火烧了苏格拉底的“思想所”。据此可推知

A.戏剧是古希腊的政治演绎 B.古希腊社会舆论丧失管制 C.文化发展影响社会价值观 D.苏格拉底是智者学派代表

5、(2019衡水中学第八次考试)古代雅典某思想家认为,“没有比政治权力分配均等更为荒谬的了,应当作为权力分配主导原则的不是一种算术的(机械的)均等,而是一种几何的(按照公民的才能来划分等级的)均等。”这一观点旨在

A.保障公民民主权利 B.反对贵族把持政权 C.鼓励公民理性思考 D.确立民主政治基础

6、(2019茂名一模)西塞罗给共和国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国家是人民的事务,但人民不是某种随意的集合体,而是许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形成的集合体”,据此可知 A.西塞罗认为政府的权力基础在于人的意志 B.西塞罗认为统治国家的最高权威是法律 C.西塞罗认为统治国家的权利在人民手中 D.西塞罗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7、(2019唐山一模)雅典思想家柏拉图评价民主制时说:“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切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由此看来,柏拉图 A.坚持贵族等级制度 B.坚决反对民主治理 C.严厉批评民主弊端 D.认为雅典无可救药

8、(2019全国精准原创1)古代雅典法律规定,成年公民不得过独身生活,没有正当理由而坚持独身的成年公民被当成罪犯而受到处罚。这一规定说明古代雅典

A公民政治权力受到法律限制 B个人自由要服从于城邦 C注重对广大公民的人文关怀 D重视维护成年公民婚姻稳定

9、(2019全国精准原创3)古希腊神话中,神是自然力的化身,或者说是人格化的自然物,同时也是自然力的支配者。这反映出古希腊人

A从自然界本身寻找万物的本原 B认为神具有人的情感和弱点 C希望化解人和自然 的主要矛盾 D从事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10、(2019惠州三调)古希腊悲剧认为所有的苦难都是来源于神的安排。面对这些苦难,古希腊悲剧中人物都用一种高贵的方式去承担和行动,从不陷入消极的无助的悲叹之中。这说明古希腊 A.戏剧推动了民主进程 B.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 C.城邦和公民走向堕落 D.摆脱神对城邦的影响

11、(2019全国精准原创6)苏格拉底说:“不管我在哪里,不提出质疑,我就活不下去,没有省思的生活不值得活。你们也可以对我处于罚款,可是我什么也拿不出来,我不是有钱人。”这表明苏格拉底 A反对实行民主制度 B反思智者学派的主张 C抗议雅典罚款制度 D倡导理性的生活态度

12、(2019惠州三调)古希腊悲剧认为所有的苦难都是来源于神的安排。面对这些苦难,古希腊悲剧中人物都用一种高贵的方式去承担和行动,从不陷入消极的无助的悲叹之中。这说明古希腊 A.戏剧推动了民主进程 B.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 C.城邦和公民走向堕落 D.摆脱神对城邦的影响 13、(2019原创)(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 亚里士多德 “城邦如果忽视教育,其政制必将毁损。一“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个城邦应常常教导公民们能适应本邦的政治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教育孟子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君子”、“圣贤”及“大丈夫”。他思 主张“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想 序,朋友有信”。 德教育放在第一位,做到“弃恶从善”;14—21岁的教育重点就是发展理性、发展智慧。 材料二 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 ——(美)A·M·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第二卷

材料三 1925年初,《京报副刊》举行了一次征求“青年必读书”的活动,书目得票统计数能反映学者们对青年们文化素养的期待。 书名 史记 四书、结婚的爱、欧洲近代百年史 墨子、呐喊、上下古今谈、建国方略、独秀文存、红楼梦 资治通鉴、孟子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近百年史、科学方法论、思维术 社会学及现代社会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和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共同之处,说明二人教育思想的历史价值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与欧洲传统文化的关系,文艺复兴时的“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的哪些需求。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学者们对青年文化素养期待的几个方面,并结合背景分析这些文化素养被期待的原因。

得票数 19 8 6 15 7 5 要是锻炼身体,强健体魄;7—14岁把品 亚里士多德将教育分为三个阶段:0—7岁主体系及其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