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跨境民族的民族身份与国家认同实证研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 22:41: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云南跨境民族的民族身份与国家认同实证研究

作者:李立纲

来源:《西部学刊》2013年第11期

摘要:跨境民族,其成员有着本民族的民族身份和本国国民的公民身份两种身份。本文对跨境民族这两种身份之关系的研究,是通过对其成员个体作调查进行的。具体分析和论证了日常生活互致力与民族身份和国家认同之间的消长关系。调查内容涉及跨境民族的基本情况、基本行为和基本态度。由此形成的数据,对跨境民族进行了一个较新视角的分析,并构成了社会学对跨境民族研究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并结合个案访谈进行。 关键词:跨境民族;民族身份;国家认同;实证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D633

一、项目来源和基本调查设计 (一)研究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自于“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特别项目”的“西南边疆研究项目”课题,课题名称:《边境居民的民族身份与国家认同——对云南跨境民族的一项实证研究》(简称“跨境民族认同研究”)的调查。项目编号:A08008。

本文所载是一项国家特别项目即西南边疆项目的中期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数据的采集,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进行。调查问卷包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行为和态度三个层面共33个问题。本文是对此课题调查结果的初步分析。是选取其中相关的几个问题的调查数据并结合部分访谈进行的分析。

“边境居民的国家认同问题”,是一个现实性的问题。以居住在边境线一带的中国居民作为特定的调查对象,对他们当中一个一个的个体,通过其日常生活、行为和基本态度三个方面的调查,来了解一个具体的民族成员,在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关系上的真实态度。研究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边疆居民特别是具有跨境民族身份的居民在一般情况下和特殊情况下,是如何体现出国家认同的,或者说在一定时候,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两种认同不一致的情况下,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表现。 (二)调查方法

对于基本数据的采集,也就是基本调查方法,是通过调查问卷来进行的。调查地点在云南省与越南、老挝、缅甸相连的边境地区,对象为居住在中国一侧的具有“跨境民族”身份的居民。从云南省边境地区的8个州、市共25个县中,随机抽取4个州市中的7个县、23个村及若干个村民小组,对具有“跨境民族”身份的个体进行访问调查。共发出问卷400份。通过调查员直接调查,回收率比较高。回收问卷400份,回收率达到100%。有效问卷396份,有效率99%(无效问卷为汉族个体的问卷,不符合设计的调查对象要求)。

此项调查,是基于对云南省边境居民,特别是对云南省跨境民族的状况关切而确定的选题。

此项研究所确定的对象有若干限定:一是居住在边境一带。具体要求是有边境线的某一个县;其中的一个乡(镇);乡(镇)中的一个行政村以及下属的一个自然村。对这个自然村的基本要求是距离边境线最近。二是所调查的对象是跨国境居住的民族(居民),即通常所说的“跨境民族”。三是只调查跨境少数民族,不调查汉族(汉族也有跨境而居的,因此有的学者认为汉族也是“跨境民族”)。

二、“边境居民的国家认同问题”研究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研究思路

作为跨境民族,其民族成员与境外的居民属于同一个民族。因此,这一选题中的“国家认同问题”的现实意义将更加突出。因为所研究的对象就是生活于中国一侧的边境居民——云南跨境民族的成员。这些居民与境外的居民有着同源同流同文化的亲缘关系,他们是“同一个民族”。这就产生了国境线两边的民族成员有一个“民族认同”的问题。边境居民——云南跨境民族的成员,就有着“民族成员”和“国家公民”双重身份。前者是民族认同的文化基础;后者是国家认同的宪政前提。那么,在他们身上“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在不同情况下他们的国家认同状况又有什么变化?在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关系中如何体现出特定的国家认同行为和态度。而着重想调查了解他们的国家认同状况。

居住在边境地区的跨境民族成员,具有“民族成员”和“国家公民”双重身份。在稳定、平和的情况下,没有外来势力的干预,这两重身份是协调一致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两者相安无事;在另外一些情况下,特别是在民族利益受到剥夺,民族感情受到刺激,“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两者之间会出现动荡,引出复杂的问题,“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平衡被打破,产生国家认同危机。而在某些特别的情况下,比如民族极端思想上升或某种外来势力严重干预的时候,两者之间则会出现冲突和矛盾,产生严重后果。

我们此次调查的主要关注点放在边境居民的“国家认同”层面上。其主要考虑的是,跨境边民生活于与另外一个国家接壤的边境一侧,且与境外的同一民族长年往来频繁,互动形式多样。互动内容从生产到生活,包括经济、文化、宗教、娱乐等,从负面的互动来看,有涉毒、涉黄、涉枪、涉艾(滋病)、涉拐(拐卖妇女、拐卖儿童)等活动。跨境居民的互动往往是在民族认同的基础上开展的,而且是跨越国界的互动,这种互动中的负面内容如果增多,或者对民族认同进行不适当的鼓动和刺激,将会影响到对国家的认同,产生对主权国家不利的后果。再加上边境地区远离国家政治中心,一般情况下边民对国家的认同比起内地会有不同程度的淡化。这双重原因的存在,国家认同意识就容易被过强的民族认同因素所制约和遮盖。这也是我们观察到的边境居民表现“国家意识不强”的基本原因所在。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云南跨境民族。具体研究内容是云南具有跨境民族特点的边疆居民,通过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两者之间的关系,特别关注的是跨境民族的边疆居民的国家认同问题。 (二)两个角度研究跨境民族的国家认同问题

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个是客观的角度;一个是主观的角度。客观的角度是指:边疆居民所处的客观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和所涉及到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问题;主观的角度是指:作为边疆居民的个体,他是活生生地生活在边疆的具体环境中,他对于“民族”和“国家”有自己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上有自己的看法和表现。而在原有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态度乃至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