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总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9:51: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了解形成工资差异的原因; 3.领会级差地租的形成;

4.熟悉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的含义和运用; 5.了解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

6.理解收入分配中的平等与效率的关系。 考核知识点:

1.生产要素需求的特征

2.工资的决定和工资差异形成的原因 3.资本市场与利息率的决定

4.地租的决定及其级差地租、准地租和经济租 内容与结构:

§ 1 概述生产要素的收益——边际生产率;边际产量、边际收益与边际收益产品的关系; § 2 工资、利息和地租的决定 § 3 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与效率 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公平与效率 第八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教学目的与要求 : 在以上各章中,我们用了大量的篇幅论证市场机制在调节社会资源配置与产品产量中的作用。 但是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它不可能调节人们经济生活的所有领域。对于市场机制在某些领域不能起作用或不能起有效作用的情况,我们称为市场失灵。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垄断、公共产品,外部性以及不完全信息。本章将就上述几种情况,以及政府的微观调节进行讨论,以便使学生对市场经济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学习目标:

1.了解垄断产生的原因;

2.了解政府应对垄断的微观经济政策; 3.领会公共物品的特点; 4.掌握外部性的含义;

5.熟悉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考核知识点:

1.垄断导致市场失灵的表现 2.垄断的行业管制与反垄断法 3.公共物品导致市场失灵的表现 4.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量

5.外部经济导致市场失灵的表现 6.矫正外部经济影响的政策

7.不完全信息导致市场失灵的表现 内容与结构: § 1 垄断

垄断存在的原因、垄断导致效率度缺失,反垄断政策与反垄断法 § 2 公共物品

特性、公共物品的最有供给量 § 3 外部经济影响

外部经济影响与经济效率、矫正外部经济影响的经济政策 第九章 宏观经济运行的衡量

教学目的与要求 : 从本章开始进入宏观经济学的学习。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而衡量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的基本尺度是国内生产总值。 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学生掌握 GDP 的核算、通货膨胀及其衡量、失业及其衡量。 学习目标:

1.熟悉各种宏观经济总量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了解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3.了解 通货膨胀及其衡量 4.了解 失业及其衡量 考核知识点:

? 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及其核算方法

? 通货膨胀的衡量与价格指数 ? 失业的衡量 内容与结构:

§ 1 经济活动的价值:GDP的核算

GDP的含义;衡量GDP的三种方法;与GDP相关的几个概念 § 2 通货膨胀的衡量与价格指数 通货膨胀;价格指数。 § 3 失业的衡量

充分就业与失业; 失业率。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GDP?GDP的衡量方法哪些? 2.什么是通货膨胀和通货膨胀率?

3.什么是价格指数?常见的价格指数有哪几种? 第十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 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学生掌握总需求、总产出、消费函数、乘数、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决定模型、三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决定模型和四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决定模型。 学习目标:

1.掌握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概念与构成 2.掌握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及其关系

3.领会 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决定模型 4.理解乘数原理及其应用 考核知识点:

1.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构成 2.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3.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条件与图示

4.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内容与结构:

§ 1 总需求和总产出

总需求及其构成;总产出和均衡产出。 § 2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消费函数;储蓄函数;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 3 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决定模型

消费函数与收入的决定; 储蓄函数与收入的决定 ;简单收入决定的动态模型 § 4 乘数原理

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 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 5 三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决定模型

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 6 四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决定模型

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第十一章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均衡: IS-LM 模型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 IS 曲线与产品市场的均衡、 LM 曲线与货币市场的均衡、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学习目标:

1 .掌握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的概念;

2 .领会 IS 曲线与产品市场的均衡及其经济含义; 3 .理解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及其利息率的决定; 4 .领会 LM 曲线与货币市场的均衡及其经济含义; 5 .了解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的基本思想; 考核知识点:

1 .投资函数

2 .IS 曲线及其经济含义

3 .货币需求的动机与货币需求函数 3 .狭义货币供给和广义货币供给 4 .利息率的决定

5 .LM 曲线及其经济含义 6 .IS-LM 模型 内容与结构: § 1 投资函数

投资的决定与投资函数;资本边际效率 § 2 IS 曲线与产品市场的均衡

IS 曲线 ; IS 曲线与产品市场的均衡 § 3 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利息率的决定

货币需求;货币需求函数;货币供给;货币供给函数;利率的决定 § 4 LM 曲线与货币市场的均衡

LM 曲线; LM 曲线与货币市场的均衡

§ 5 IS-LM 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一般均衡条件下的利率和收入;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非均衡及其调整。 复习思考题:

1 .简述 IS 曲线与产品市场的均衡。 2 .简述 LM 曲线与货币市场的均衡。

3 .简述 IS-LM 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4 .简述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非均衡及其调整

第十二章 稳定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学生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实现目标的工具、宏观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和政策效应的时滞性特点。 学习目标:

1、熟悉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 2、了解西方的财政制度;

3、理解财政政策的含义、特征、手段及其效应; 4、了解西方的货币银行制度;

5、理解货币政策的含义、特征、工具及其效应; 考核知识点:

?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 财政政策及其手段

? 中央银行的职能与商业银行的性质 ? 货币政策及其手段

5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内容与结构:

§ 1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 § 2 宏观财政政策

需求管理 ; 西方财政制度;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 3 宏观货币政策

银行体系简介;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创造与货币供应的关系;货币政策及其手段。 § 4 增加就业与反通货膨胀的经济政策

指数化政策;收入政策;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政策 § 5 政策选择与政策的不确定性

政策选择与改变政策的可能性边界; 政策的不确定性与政策效应的时滞 复习思考题

1 .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及其各目标之间的关系。 2 .简述增加就业和反通货膨胀的经济政策。

3 .你怎样理解政策的不确定性和政策效应的时滞 。 第十三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学生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类型、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和挤出效应、货币政策的效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的极端情况和政策组合。 学习目标:

? 理解财政政策的基础效应 ? 了解财政政策的类型 ? 了解货币政策的类型 ? 领会政策的各种组合 考核知识点:

?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类型 ? 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和挤出效应 ? 货币政策的效应 ? 政策组合 内容与结构:

§ 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类型 财政政策的类型;货币政策的类型 § 2 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和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 3 货币政策的效应

货币政策的效应与 IS 曲线的斜率;货币政策的效应与 LM 曲线的斜率 § 4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的极端情况 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 5 政策组合

膨胀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膨胀性财政政策和膨胀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膨胀性货币政策。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挤出效应 ?

2 、简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3 、请举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混合使用的实例。 第十四章 经济波动中的失业与通货膨胀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失业、通货膨胀的概念及其它们之间的交替变化,产生的原因等。 学习目标:

1 .能够知道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的基本含义; 2 .能够理解通货膨胀的含义; 3 .理解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4 .了解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治理; 5 .知道什么是就业、失业率; 6 .理解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 考核知识点:

内容与结构:

§ 1 失业的形式与自然失业率

失业的概念;失业的形式;自然失业率;奥肯定律 § 2 通货膨胀及其成因

通货膨胀的含义和种类;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 § 3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交替变化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相互交替; 菲利普斯曲线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失业?引起失业的原因是什么?

2 .什么是通货膨胀?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 3 .失业与通货膨胀是如何交替变化的? 第十五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教学目的与要求: 经济增长理论试图解释,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长期稳定均衡增长的条件和决定因素。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熟悉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含义; 2、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与要求; 3、领会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4、理解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思想; 5、了解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思想; 6、熟悉经济周期的阶段和类型; 7、了解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 考核知识点:

? 经济增长的含义

?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 哈罗德—多马模型关于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与含义 ? 新古典增长模型关于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与含义 内容与结构:

§ 1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的含义 ;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 2 两个经济增长模型

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的基本思想:基本假定、基本公式、模型含义。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思想:基本假定、经济实现稳定增长的条件。 § 3 经济周期理论概述

经济周期的阶段与特征 ; 凯恩斯主义以前的经济周期理论 ; 经济周期原因的其它解释; 资本—产出比率的含义;乘数—加速原理模型;政府对经济的调节。

执笔人:刘正良

审核人:周志年

2010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