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便利店的独特视角_日本社会文化及国民性格研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4/3 22:08: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要对便利店背后的日本文化作进一步深入的探究,我们需要先从几个具体的事例入手。 便利店行业TOP1的Seven-eleven(7-11),1974年在日本成立了第一家便利店。多年来一直本着一个不变的理念:“近くて便利”,也就是近而方便。,例如说像邮局一样可以邮寄包裹,可以交煤气水电电话费等各种公共设施费,还可以买迪士尼,或者各种演唱会,戏剧的入场券,影印照片,取钱等等,可谓家附近有个便利店很多生活琐事都可以一齐搞定。 我其实对于Seven-eleven印象最深也是最感动的还是给周围住民一个”安全感“的CSR部分。虽然日本治安是世界数一数二的好,还是难免会有害怕走夜路或者中途发现有可疑人跟踪的事情。车站附近一定会有警察局,不过稍微走远一点,半夜想找人都找不到的时候,便利店就是一个很好的SOS基地。特别是在日本稍微偏僻一点的地区,Seven-eleven都有跟当地自治团体合作,保持当地住民有一个良好的安全的生活环境。

接下来再来看看行业TOP2的Family mart(全家),它的企业主打理念是海外事业拓展。从在台湾成立的第一家海外连锁店开始,这几年Family mart以很稳步的速度在增加店铺数。商业模式完全不同于日本国内,这一点应该是它成功拓展海外事业一个很关键的point。为了做到入乡随俗,Family mart把海外拓展交给了当地合作伙伴,只是在背后做辅助工作,有困难的话解决困难,出现问题帮忙一起找解决方案。

最后要说的是排在日本便利店行业TOP3的Lawson(罗森)。企业理念是行业创新,摆脱便利店的头衔。Lawson相继推出了100日元店(食品,蔬菜,文具等生活用品价格均为一),针对20~30岁女性的Natural Lawson(主要卖的商品都是以低卡路里,健康为主),以及多蔬菜,新鲜鱼肉产品的Lawson plus,以支持主妇生活为主题的HAPPY Lawson(主要卖的商品都是以奶粉,奶瓶,尿片等baby用品为主)等,根据不同地区的住民特征,打造多样的Lawson形态,满足各年龄各消费族群的需求。 善于创新

便利店总部也着力于自主品牌(PB)的独特商品企划、供给与销售。便利店给一部分现有的商品添加便利店的标志,使它们成为便利店的自营商品 注重细节

日本人对“小物”的喜好源于日本文化中的精于细节。大和民族身处狭窄的列岛,四面环海,山岭绵延,最高的富士山海拔只有3776米,河流纵横,但河床短浅,涓涓细流,日本自然景观中多为小巧而纤丽。日本民族的民族性格之一是“纤细与素朴”。人们只接触到小规模的景物,并在温和的自然环境的包围中,养成了纤细的感觉和素朴的感情,对事物表现了特别的敏感和素朴,

乐于追求小巧和清纯的东西。 以人为本

服务业的黄金法则

什么是服务?商品不是服务,如何出售商品才是服务。服务是日本的传统和法宝。江户时代的商人就秉承经商是“佛心佛意”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探寻顾客需求,并把满足这些需求的物品送上门去,这就是服务的精神。 服务就是要适应顾客的价值观。要非常注重研究顾客的抱怨。顾客的抱怨证明公司服务与顾客的价值观不相同,从顾客的抱怨声中可以知道如何改进公司的服务。 以个性化服务体现消费变化的要求。社会变化使消费者的价值观随之变化。在温饱没有解决时,人们对吃、穿、用很计较,服务就是要帮助消费者在解决吃、穿、用方面感到满意。消费进一步发展,人们的吃、穿、用不成问题,他们的价值观也就变化了。他们希望方便、及时、省时、受到尊重,因而服务的特色也就变了。服务如果不考虑消费变化的特点,就很难形成个性。 包容开放

日本在中国汉字的基础上,创作了以五十音为基础的本国文字,在学习中国文化的过程中,日本人先是借用汉字书写日本语言,后来又借助汉字创造出日本假名,假名与汉字混用,形成发展为今天仍在应用着的日文。正是因为日本对中国的文化并不是照搬照抄,这样日本文化在与外来文化整合过程中终究未有否定自我,而是保持了日本文化自始至终的主体性,形成了“和魂汉才”的文化模式。

古代日本把中国作为吸收外来文化的主要对象,但到了近代中国落后了,西方世界崛起,这时,日本不是拘泥于古老的中国文化,而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西方文化作为自己的学习对象。在1868年,日本发生了明治维新,在政府发布的治国大纲———“五条誓文份明确提出了“求知识于世界”的原则,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日本文化转而对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文化全面开放。

尽管日本文化在转型过程中不断努力汲取西方的先进文化,但并未盲目吸收或是全盘西化,而是仍然保持着自身的特点,在对西洋文明的别择中最终打出了“和魂洋才”的旗帜。由此可见,日本文化在具有强大吸收性的同时也具有强烈的抵抗性,无论是中国文化、欧洲文化还是美国文化都要接受日本批判性的吸收,都要经历日本化才能得以生存发展。

商业模式

面面俱到的服务项目适应现代化快节奏生活的服务形式

提供范围广泛的各种服务,包括复印、传真、冲洗照片、干洗衣服、代销报纸杂志、搬家送货、速递服务、车船旅馆预约、票务服务等,还代收各种公共收费.包括水费、电费、煤气费、电话费等,为顾客提供方便,并与银行、邮局以及电子商务公司合作提供金融、邮政及网上购物等方面的服务.真正成为一个综合式的居家生活便利中心.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快速应用高新技术的服务模式创新

通过科学运用pos系统等科技创新成果,能精确把握商品与消费者的供求关系,同时拥有现代化的物流体系,完善相关商品的运输与销售流程。 追求小而精的商业精神重视细节

便利店总部,为了促进销售以获取更大的利润,对应季节和时节的活动,都会进行特别企划,实施预约销售季节性商品的策略。季节性商品定价—般从几百到几千日元不等。通过特别企划,日本便利店在每年的特色节日也有很多特别的商品出售。例如新年的年菜、情人节的巧克力、开运寿司卷、7月26日的鳗鱼饭日、圣诞节的圣诞蛋糕等代表性企划商品。

管理心理

顾客至上的价值理念

“以人为本”部分中服务业的黄金法则 高质高效的管理模式

坚持为消费者提供便利服务的宗旨,实现科学的管理和高效的营运。 发展连锁经营,争取规模效益

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诉求,国民意识下的社会责任感

是=所有商业企业共同的追求,但日本便利店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保证了社会利益,最大程度地体现了日本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感。在日本人的血液里,普遍流淌着一种不安全感,日本的企业以“社会的公器”为己任,会出乎意料的认真对待消费者的不安全感和特别需求——这就是它们的社会责任。 民族性格和文化属性

便利店出售的多为小巧精致、便于日常生活的商品,这与前面提到的日本人“小物”情节

是相一致的。而便利店虽然价格较普通超市较高但销量依然客观,这体现出便利店是能够适合日本社会工作学习的大部分人群的需求的,这部分人群为了追求生活的便利和快捷可以接受较高的价格,追求较高的生活品质和较高的效率。在创新方面,前面也有提到,创新精神早已融入日本民族的血脉,此处不再赘述。 文化属性 追求极致完美

深入剖析背后的文化属性,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否直接从事创新创造的工作,或是否宣称信奉本民族的“国粹”文化,日本人在各个行业孜孜以求、以达极致的精神已然渗透到日本民族的骨髓之中,形成日本国民的思维定式,并化而分解为各行各业追求极致的自觉意识。谈到日本国民精神中的极致这一点,不禁想到,《源氏物语》中十四处提到并表达看透世间万物虚幻无常及感触的“物哀”。’“无常”感与“物哀”情怀直接影响了日本民众的人生观、生死观。既然人世“无常”,就不必追求长生不老,因此人们欣赏“樱花七日红”,追求瞬间的绚丽灿烂。人世“无常”短暂,不能不倍加重视“名”、“耻”、“义理人情”,崇尚武士道“死之觉悟”,随时赴死。这可以说是一种“极致”精神的体现。 善于取长补短

而日本自古以来对于中国和西方文明的先后学习,更是其开放包容、善于取长补短的历史传统的直接体现,其对于外来文化善于借鉴、取长补短的态度早已闻名于世界,此处不再赘述。 结束语

小小一方便利店,是日本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的突出标志,更是能够折射出日本社会文化及国民性格的特殊符号。便利店作为日本国民生活中看似微小却必不可少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研究日本文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以小见大,让我们得以窥见日本文化的一隅,本次研究可以说是颇有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