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科护士心理压力及缓解对策研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 23:31: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关于儿科护士心理压力及缓解对策研究

关于儿科护士心理压力及缓解对策研究的毕业论文怎么写,小编为你提供一篇范文参考,希望您喜欢!

1 儿科护士心理压力

1.1 护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护理服务的直接对象为心理、语言、行为发育均不够完善的小儿,无法直接交流沟通或沟通困难,观察病情、健康教育相比于成人患者,存在诸多障碍。病情变化往往不易察觉,护士须密切观察,不能放过每一个细节,并根据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抢救措施,所以护士常处于紧张的应激状态[2]。

1.2 患儿家长不理解

患儿多为独生子女,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孩子患病后,家长焦虑不安,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期望越来越高,到院后迫切希望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和缓解,治疗、护理即时见效,有些家属医学知识缺乏,对独生子女溺爱,担心一些检查和治疗会给孩子带来痛苦,导致不配合甚至对护理人员要求过高。静脉穿刺不能一针见血时,家长往往由于心疼孩子而怀疑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因此,儿科护士除要付出较大的体力外,还有承担沉重的心理压力,久之,易造成负面心理负担[3]。

1.3 繁重的工作量

护理工作相对成人科室繁杂、琐碎,同样的治疗和护理工作,护士付出的劳动往往要比成人科室的护士高出几倍。由于儿科住院患儿病程短、周转快,儿科护士为了有较稳定的技术素质,人员相对固定,编制不足,轮班、夜班频繁,三班倒生活无规律,使人体生物钟紊乱,影响护士的家庭生活和社交活动,易造成情绪激动及不良心理状态,长期如此易导致心身疾病[4]。

1.4 嘈杂的工作环境

病房经常听到患儿的哭声不断,零乱、嘈杂的环境,加之家庭特殊,多为4、2、1结构(4个老人、2个大人、1个孩子),往往一个孩子住医院,几个家属来陪视,护士经常在劝退陪人时与家属产生冲突,另外儿科如果留陪视人,各种治疗和护理都在家属的监督下工作,这无形中也增加了儿科病房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5]。 1.5 高要求的专科技能

护士资历浅,工作经验相对不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专科疾病知识不熟悉和专科护理操作技术不熟练等欠缺,心理素质也不够成熟。特别是新护士,在

危重儿急救技术、应急能力等方面更差。初期面对工作总是感到信心不足,精神紧张,往往影响护理操作技术的正常发挥,工作不能做到位时就会产生焦虑、内疚、缺乏自信等心理紊乱综合征,从而影响心理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6]。

2 缓解工作压力的对策

2.1 树立热爱儿科护理工作的职业道德

通过岗前培训,年长护士的言传身教,使年轻护士真正地树立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深刻体会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学会换位思考,从患儿家属的位置思考处理问题,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2.2 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

护士必须从患儿入院开始认真正确地评估患儿及家长的微小需求并尽可能给予满足。要特别重视肢体语言的表达,如应用微笑、抚摸等肢体语言缩小与患儿的心理距离,恰当地表扬及鼓励可获得患儿的信任、尊重,并使其能积极配合护士完成治疗和护理。护士要合理地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和宽容的观念,及时表示对患儿家属的认同感,并进行耐心解释,使家长能主动接受必须实施的护理操作,主动配合。

2.3 实行人性化管理

适当的压力可以使人充实上进,但过大的心理压力能使人过度疲劳和心智提早老化。当护士面对各种压力而感到身心疲惫时,作为管理者应为护士的身心健康提供帮助,体现以人为本的关怀照顾,应尽可能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采取科学的方法合理分配人员,以缓解因工作紧张而导致的心理压力。

2.4 改善病房工作环境

医院管理者应尽量为护士提供一个心理上感到安全、宽松、团结、友善、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做好护士的职业防护;对新来的护士做好心理疏导,让他们及早认识特殊的工作环境应尽快适应;多与护士沟通,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使环境因素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2.5 丰富护理知识,提高心理素质

护士应不断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水平,在工作中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有计划工作,巧妙交替脑力与体力劳动,尽可能提高心理耐受力,一旦在工作或生活中受阻,及时调节,提高适应能力,遇到病儿家长情绪激动时要学会忍耐、避免与病儿家长争吵。只有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术、良好的沟通技巧,才能取得患儿和家长的信任。

浅谈癌症患儿的心理需求及其社会适应状况 影视作品中中国国家形象

的塑造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