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三个月2015届高考化学(人教通用)考前专题复习学案:专题5+化学实验基础知识(16页,含答案解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10:04: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A.可用碱式滴定管量取12.85 mL的KMnO4溶液 B.实验室蒸馏石油可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 C.取用金属钠或钾时,没用完的钠或钾要放回原瓶

D.配制500 mL 0.4 mol·L1 NaCl溶液,必要的仪器如图乙所示

答案 C

解析 A中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碱式滴定管量取;B中的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D中不需要分液漏斗,而需要容量瓶。 3.下列装置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①用pH试纸测某溶液的酸碱性 B.②吸收氨气制氨水

C.③探究氧化性:KMnO4>Cl2>I2 D.④中和滴定实验 答案 C

解析 用pH试纸测某溶液的酸碱性,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不能放在桌子上,A错误;吸收溶解度较大的气体时,漏斗应刚好接触液面,不应伸入到液体内,B错误;锥形瓶中发生反应: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氧化性KMnO4>Cl2,烧杯中发生反应:Cl2+2KI===2KCl+I2,氧化性Cl2>I2,C正确;滴定过程中,需要控制活塞和振荡锥形瓶,即左手控制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摇动锥形瓶,D错误。 (二)组合装置的评价

4.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稀硝酸与铜的反应制取并收集NO

B.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盐酸浓度的实验 C.用图3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l2 D.用图4所示装置检验电流的方向 答案 A

解析 NaOH溶液应放在碱式滴定管中,B项错;制取氯气必须用浓盐酸,1 mol·L不能与二氧化锰反应,C项错;图4未形成闭合回路,D项错。

5.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其方法是分别测定通氢气前后玻璃管的质量差和U形管的质量差,实验测得m(H)∶m(O)>1∶8。下列对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的分析中,一定错误的是( )

-1

的盐酸

A.Ⅰ、Ⅱ装置之间缺少干燥装置 B.Ⅲ装置之后缺少干燥装置 C.Ⅱ装置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 D.CuO没有全部被还原 答案 D

解析 通氢气前后玻璃管的质量差为减少的氧元素的质量,U形管的质量差为对应生成水的质量,水的质量减去氢元素的质量,即为氧元素的质量。A、B项测得氧元素的质量为真实值,水的质量偏大,则氢元素质量偏大,故有m(H)∶m(O)>1∶8;C项中测得的氧元素的质量偏小(因Ⅱ装置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这时测得的氢元素的质量为“真实值”,故有m(H)∶m(O)>1∶8。

6.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干燥的氨气

B.图2装置可用于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 C.用图3所示装置将溶液定容到100 mL

D.图4装置可用于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大试管A中装碳酸钠固体,小试管B中装碳酸氢钠固体 答案 D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氨气显碱性,能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A项错误;盐酸具有挥发性,用图2装置制备的二氧化碳中会含有少量HCl杂质,且纯碱是粉末状,放在有孔塑料板上会直接从小孔中漏下,达不到控制反应的目的,B项错误;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需要玻璃棒引流,定容时要用胶头滴管,C项错误;图4装置中A、B两个试管同时受热,可以检验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D项正确。

题型2 实验原理操作的评价

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13)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目的 分离溶于水的碘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离方法 乙醇萃取 分液 重结晶[来C 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 源:学*科*网] D 答案 D 解析 乙醇与水互溶,不能用作萃取剂,A项错;乙醇和乙酸乙酯互溶,不能用分液方法分离,B项错;除去KNO3中NaCl杂质是利用二者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变化差别很大,使用重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蒸馏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原理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结晶法,C项错;分离两种沸点差别较大的互溶液体,一般使用蒸馏操作,D项正确。 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13)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

选项 A ① 稀硫酸[ ② Na2S ③ AgNO3与AgCl的浊液 溴水 实验结论 Ksp(AgCl)> Ksp(Ag2S)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 SO2与可溶性C 稀盐酸 Na2SO3 Ba(NO3)2溶液 钡盐均可生成白色沉淀 D 答案 B 解析 分析①和②中物质发生的反应以及所产生的气体与③中物质的反应,根据相关现象得出实验结论。A项,Na2S与稀硫酸发生反应:Na2S+H2SO4===Na2SO4+H2S↑,H2S气体通过导管进入③,产生Ag2S黑色沉淀,可能是H2S与AgNO3反应的结果,不能得出Ksp(AgCl)>Ksp(Ag2S);B项,浓硫酸使蔗糖发生脱水炭化,并与生成的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O2、SO2和H2O,混合气体通过导管进入③,其中SO2与溴水发生反应:SO2+Br2+2H2O===H2SO4+2HBr,该过程中浓硫酸体现脱水性和强氧化性;C项,稀盐酸与Na2SO3发生反应:Na2SO3+2HCl===2NaCl+SO2↑+H2O,SO2与Ba(NO3)2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BaSO4沉淀,若③中为其他可溶性钡盐如BaCl2等,则不能生成沉淀;D项,浓硝酸与Na2CO3发生反应:Na2CO3+2HNO3===2NaNO3+CO2↑+H2O,说明HNO3的酸性强于H2CO3;③中Na2Si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但不能据此证明H2CO3的酸性强于H2SiO3,其原因是浓硝酸具有强挥发性,挥发出的HNO3气体与CO2一并进入Na2SiO3溶液,且均能与其发生反应而产生H2SiO3沉淀。

3.(2014·北京理综,11)用下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实验,由②中现象,不能证实①中反应发生的是( )

浓硝酸 Na2CO3 Na2SiO3溶液 酸性:硝酸>碳酸>硅酸 B 浓硫酸 蔗糖

A ①中实验 铁粉与水蒸气加热 ②中现象 肥皂水冒泡 B C D 答案 A

加热NH4Cl 和Ca(OH)2混合物 NaHCO3固体受热分解 石蜡油在碎瓷片上受热分解 酚酞溶液变红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r2的CCl4溶液褪色 解析 A项,肥皂水冒泡,也可能是气体受热膨胀的结果,错误;B项,酚酞溶液变红,说明NH4Cl与Ca(OH)2反应生成了NH3,正确;C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发生了反应:2NaHCO3=====Na2CO3+CO2↑+H2O,生成了CO2,正确;D项,Br2的CCl4溶液褪色,说明石蜡油分解生成了烯烃,正确。

原理、操作型选择题解题策略——逐项分析,多联想,抓重点 (1)涉及物质的分离,要多联想原理。还要注意不能引入新杂质。 (2)涉及操作,要多联想步骤,不要有遗漏,要按一定顺序联想。

(3)涉及物质的制备。要多联想教材中的例子,从课本出发,以点带面,重点结合物质的性质。 (4)涉及物质的检验。要多联想重点离子(例如,Fe3和NH4等)的检验和相应特征试剂的选用。

(一)物质的分离

1.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或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选项A中若直接加热,碘除了受热升华外,还有一部分能与铁反应;选项B中应用饱和NaHCO3溶液除CO2中的HCl气体;选项C中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作用下会发生完全水解。

2.下列除去杂质方法正确的是( )

A.除去CO2中混有的CO:用浓NaOH溶液洗气

B.除去BaCO3固体中混有的BaSO4:加过量稀盐酸后,过滤、洗涤 C.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FeCl3:加入适量氯水,过滤 D.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加适量稀硫酸后,过滤、洗涤

混合物 Fe(碘) 二氧化碳(氯化氢) 乙酸乙酯(乙酸) 淀粉(氯化钠) 试剂 —— 饱和Na2CO3溶液 NaOH溶液 蒸馏水 分离方法 加热 洗气 蒸馏 渗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