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2 22:25: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古尔德
哥德堡变奏曲的两个版本
古尔德22岁时就因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录音成名,这首曲子他一生录过很多次,1954年22岁的时候第一次录,1955年重录,1981年最后一次录。经常有人比较1955年和1981年的两个录音版本,除了演奏时间上多了12分44秒(前者38分34秒,后者51分18秒),更多的,是人生。
Glenn Gould (1981) was playing J. S. Bach's Goldberg
Variations
巴赫并不是他最中意的音乐家,但他显然是我眼中演奏巴赫最好的音乐家。可能有人说古尔德弹出了巴赫的严谨和诗意,或是古尔德的生命轮回恰巧因演奏巴赫成名并以此作为自己人生最后的录音。事实上,古尔德只是在用这种方式自省,他太风格化,太具个人特色和魅力。他依然在演奏自己,就像他六岁时第一次看霍夫曼的音乐会返家途中,懵懵懂懂地想“那一刻,我在演奏,我就是霍夫曼”。
麦克风情缘
离开了喧嚣的舞台,古尔德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倾注在\母亲子宫般宁静\的录音室里。在这里,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更从容的心态;再也不必面对苛刻的评论家,只有怠色的麦克风静静的聆听他心灵的倾诉。
录音室使古尔德彻底的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他可以考虑录制成套的钢琴作品。《哥德堡变奏曲》一炮打响后,他录制的巴赫第五、第六帕蒂塔同样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到了1963年,他陆续录完了巴赫的全部六首帕蒂塔。1969年他又完成了巴赫全部钢琴协奏曲的录制。
显然,古尔德试图录制巴赫的全部钢琴作品。他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这样做的钢琴家。他和巴赫一样具有强烈的理性头脑和计划性。于是,古尔德不可避免的遇到了巴赫键盘音乐中最具代表性作品的挑战——《平均律钢琴曲集》。
《平均律钢琴曲集》历来被钢琴家们视为旧约圣经 。就连古尔德这样的巴赫专家在它的面前也感到迟疑。古尔德10岁以前就掌握了该作品第一卷的全部二十四套前奏曲和赋格,随后又在圭雷若教授的指导下对第二册进行的长期的学习。可以说,这部作品集对古尔德来说就像四书五经对于一个饱读诗书的秀才。尽管如此,古尔德依然感到两部作品高深莫测。
巴赫最初创作这部作品时并未标明速度和力度。这正好给了古尔德一个张扬个性的机会。正如人们所料,他在1962到1965年间录
制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册具有非常突出的个人色彩。人们褒贬不一。例如升C大调和升c小调充满了动感和紧张,表现了古尔德最光彩的一面;然而著名的C大调前奏曲在他的手下减弱了抒情性,变得很\绘\。
古尔德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录音)技术 让艺术家得到解放,使他有更多的时间和自由,以自己的最高水准构思一部作品,让他在解除诸如紧张、焦虑、手指错音等枝节的前提下达到完美的境地;技术能够改变音乐会上令人讨厌而又不可避免的不确定性;它将与音乐无关的个人讯息排除在音乐经验之外。\在录音室里,古尔德为力求达到完美而付出的艰辛是常人甚至他的同行都难以想象的。他说过,为了录制一张50分钟的唱片,在录音室里花费的编辑时间将高达18个甚至更多的录音小时。
巴赫在1722年完成了《平均律键盘曲集》第一册的创作。 近二十年后,他又以同样的系统方式,按照所有二十四个大小调 的半音次序,写作了乐思更加复杂、对位更加稠密的《平均律键 盘曲集》第二册。当时,巴赫已是近60岁的老人。他的音乐这时遭到了古典主义的新型风格的严峻挑战。人们厌烦了巴罗克的繁复对位,转而垂青主调音乐更加单纯、明快的旋律。风烛残年的巴赫在这种不利的情势中,依然固执地按照似乎已经过时的惯例继续自己的音响编织。他摒弃时尚,背向历史潮流,只向上帝和自己的内心负责。因此,第二册《平均律键盘曲集》比第一册更为抽象,也更难理解。古尔德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