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心理学概论模拟题及答案0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22:52: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2《心理学概论》模拟题

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30题。)

1.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 2. 辨证唯物主义哲学为心理学提供了依据。( )

3. 个案研究法把个体作为一个研究单位进行的研究,不可以以群体为单位。( ) 4. 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从某种意义上可能是最古老的一本心理学专著。( ) 5. 后面学习的内容对前面学习的内容的干扰作用称后摄抑制。( ) 6.只有一定强度的刺激才可引起感受器的反应。( )

7.自下而上的信息加工方式要比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方式效率高得多。( ) 8. 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 ) 9. 具有非凡的记忆力可以称为天才。( )

10.伦理道德、科学真理等可以成为信念的内容,但对美的评价不能。( ) 11. 发展的顺序是不可逆的,也不能超越。( ) 12. 同一心理机能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 13. 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智慧只停留在动作水平。( ) 14. 生理上的成熟是依恋必不可少的条件。( )

15. 学生的起始状态包括学习者的学习态度、起始能力、知识背景等。( ) 16. 布卢姆认为教学目标分类受年龄与内容局限。( )

17. “道德两难论”是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问题的主要方法。( ) 18. 品行不良问题主要出现在青年期。( )

19. 华生认为学习是由强化练习引起的潜在反应能力的较为持久的改变。( ) 20.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 ) 21. 准备是指学习前的知识准备或成熟方面的准备。( )

22. 苛勒认为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而是一种迅速完成的过程。( ) 23. 父母对子女婚姻干涉的程度,与他们之间的相爱程度呈显著负相关。( ) 24. 就被帮助者而言,老人和孩子比较容易得到他人帮助。( )

25. 家长具有很强的暴力倾向,子女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对人采取侵犯性行为。( ) 26. 群体决策的极端化总使决策具有冒险性。( )

27.心理健康的非病状态是指按照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看不能认定某人有心理疾病或症状。( )

28.心理治疗的对象可以是一般人,目的在于助人成长。( ) 29.自我发展的问题更多的可以通过团体为形式的辅导小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课程来给学生提供帮助。( )

30.自杀事件发生后,往往会出现谣言等失真信息的传播,教师应该在可能的情况下想有关学生及时公布详细的事实真相,尤其对于中学生。( )

二、单选题(每题只有唯一正确答案。每题1.5分,40题,共60分)

1. 心理过程包括( )。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 )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A.社会心理学 B.实验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3.( )是依靠对自己的意识经验的反省,来寻找心理学问题的答案的研究方法。

1

A.实验法 B.调查法 C.个案法 D.内省法

4. ( )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5. 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 )创立的。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6. 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感觉属于( )。

A.信息的输入和登录 B.信息的识别 C.信息的选择 D.信息的储存和提取 7. ( )是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 A.阈限 B.绝对阈限 C.差别阈限 D.相对阈限

8. 当物体移到100米远处,视网膜上的像相应缩小到距我们1米远时大小的1/100,但是我们知道该物体的大小没有太大变化,称为( )。 A.大小恒常 B.形状恒常 C.颜色恒常 D.亮度恒常

9. ( )指人在较长时间内将注意保持在某个对象或活动上的能力。

A.注意广度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10.代表一类符号的基本成分的一种抽象形式被称为( ) A.模板 B.原型 C.特征 D.元素

11.短时记忆的容量很有限,大约是( )个记忆组块。 A.5±2 B.6±2 C.7±2 D.9±2

12. ( )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A.气质 B.性格 C.兴趣 D.能力 13.( )是人格中最高的监督和惩罚系统。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需要 14.( )的特征是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整个心理活动有突发色彩。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5. 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 )。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哈撒韦 D.霍兰德 16.( )指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思想和行动的意志品质。 A.自觉性 B.坚定性 C.果断性 D.自制力 17. 个体的思维已经采用命题形式发生在(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8. ( )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 A.同化 B.顺化 C.平衡化 D.自动化

19. ( )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 A.皮亚杰 B.加德纳 C.斯腾伯格 D.戴斯

20. 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是( )。 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 D.跨文化研究

21.( )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作为客体的我)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 A.自我调节 B.自我意识 C.自我同一性 D.自我概念 22. 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哪六个层次?( )。

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 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 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 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23. 加涅的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 )。

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 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2

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24. 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 )。 A.第一年 B.第2-3年 C.第3-4年 D.第5年以后

25. 儿童对父母和权威表现出尊重与顺从,或者把成人的规则看成是不变的阶段称为( )。 A.自我中心阶段 B.他律阶段 C.自律阶段 D.公正阶段 26. ( )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奥苏贝尔 D.金布尔 27. ( )是指一个联结的使用,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量。 A.效果律 B.应用律 C.失用律 D.准备律

28. 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同之处的学习是( )。

A.人和动物的学习 B.人类的学习 C.学生的学习 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29. 根据强化物本身的性质可以分为( )。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30. 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 )。

A.直接兴趣 B.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广阔兴趣

31.个体形成某一特定社会所要求的政治信仰、态度和行为的过程,称为( )。 A.政治社会化 B.民族社会化 C.法律社会化 D.道德社会化 32.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行为原因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是( )。

A.归因 B.印象 C.自我认知 D.态度

33.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是(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效应 34.浪漫的爱的组成是( )。

A.亲近和激情 B.亲近和承诺 C.激情和承诺 D.亲近、激情和承诺 35.“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 )。

A.社会促进 B.社会抑制 C.社会进步 D.社会退步

36.我们常说的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其标准是根据心理健康三层面中( )层面的标准而来。

A)非病状态 B)良好适应状态 C)理想状态 D)正常状态 37.关于团体心理辅导的论述,以下( )是不对的。

A)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细分为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 B)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效率高,是适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

C)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适合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活动的主持者应受过相应的培训。 D)团体辅导是一种一对多的心理辅导方式。

38.关于学生人际关系问题,以下( )是不正确的 A)人际关系问题的处理事先预防比事后补救效果好。 B)人际关系问题一般是学生相对较少关心的问题。

C)教师应该以客观、公正、理性、平等、睿智、成熟和坦诚的态度和形象来面对学生,处理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

D)人际关系问题包括亲子关系、寝室关系等问题。

39.自卑感问题是按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 )标准来划分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