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公共政策概论2015年.12月答案解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2:52: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答: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规划等。

五、论述题(共25分)

影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

答:1.政治领导人的作用:政治领导人决定政策议程的个重要因素。 2.政治组织的作用:政治组织是形成决策议程的基本条件。

3.政府体制的作用: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从制度上规定了信息的沟通渠道和利益的表达方式,从而对社会问题进入政府议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

4.利益集团的作用:利益集团在问题构建和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对过游说、宣传等手段,迫使政府将其提出的问题纳入政策议程,并阻止对自己各种利益有损的政策,最大限度维护自己的利益。

5.专家学者的作用: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能够发现某些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对社会发展的趋势进行科学预测。

6.公民个人的作用:公民个人有权利维护自己的利益,并对政府的公共政策的实施和影响产生一定的影响 。

7.大众传媒的作用:大众传媒信息量大,涉及面大,影响力强,能促使政策议程的建立。 8.问题自身的作用:社会问题自身的特征对政策方程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3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七章至第九章之后。

考核任务形式 调查报告 考核内容

运用公共政策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结合实际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或工作报告(字数在800-1000字之间)(100分) 考核要求

1. 认真学习《公共政策概论》第七章至第九章内容,选择一个比较熟悉又有实用价值的问

题。

2. 综合运用相关理论、方法、知识。

3. 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可以查阅有关文献,可以到网上搜索资料,也可以发调查

问卷或召开座谈会等,但必须注明资料来源。凡资料详实、来源清楚的至少可以得及格分;凡资料不实,来源不清的为不及格。 仅供参考:

公务车改革的探索对北京车改的调查研究

近些年来,地方上却已有一些自发进行的公务用车的改革尝试.鉴于这一改革的难度.地方局部改革中的经验,得失,都值得重视和借鉴.本文在对大庆市公务车改革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地方的情况和国际的经验,对我国公务用车改革试提出一些初步认识.

一、现行公务车存在的问题

(一)公私难分.运行成本高,效率低,产生巨额财政负担在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下.普遍存在公车私用问题.容易发生竞相购车,相互攀比.购超标车,每年形成数额巨大的人头费,燃油费,养路费,维修费等支出费用.省市县主要领导基本一人一车.使用率只是市场运营车辆的十分之一;有专家测算.社会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为8215.4元.而党政机关等单位则高达数万元.每辆

出租车的工作效率为公车的5倍.可运输成本仅为公车的13.5%.

(二)公车不公,损害党政干部形象.滋生腐败公车不\公\日益严重,\公车公用占1/3.领导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即公务用车大约仅三分之一用于真的公务.有的领导干部上班时间由司机驾车.下班后和节假日自己开车,甚至有一部分干脆全由自己驾车.让在编司机\休息\公车不公成为难以遏制的\顽症\公车维修中也有深不见底的\黑洞\加之超标配车.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不正之风的愈演愈烈.\屁股底下一座楼\是人们对官员公车的讽喻.

(三)不利于城市交通与民族汽车产业的发展公车的过高比重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北京车改:措施,成效及问题 “全国政府机构公务用车按牌号尾数每周少开一天。”日前出台的《“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公车限行的新规定,引起公众热议,也引发社会对公车改革的思考。 北京机动车按尾号每周限行一天的措施已经实施三年多了。如果把这一限行措施推广到全国所有公务车,将会产生怎样的社会效果? “如果真要落实公车限行规定,必须出台一系列的监管措施,还要付出很大的监管成本;真正要执行好,工作量很大。“公车限行可能只是有关部门的一种倡议,是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型政府而向”公共部门发出的呼吁,并不是有约束性的制度;如果真要落实,会面临很多困难。

专家认为,要真正落实公车限行,除要区分公车、私车牌照等措施外,政府还必须控制公车总量,防止各部门通过增加车辆来规避限行规定。公车改革被屡屡提起,但一直是个有相当大难度的问题。

据了解,目前不少地方在进行车改探索,模式不一,大致有三种模式:一是公车货币化,二是公车集中管理,三是前面两种模式的结合。

(一)公务车改革的措施.北京车改以公务用车的市场化,社会化和货币化为方向,逐步建立起机关后勤保障工作新体系和新机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和要点包括: 1.\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处级以下领导干部的公务用车仍执行原制定的经费包干办法,同时提倡和鼓励\老人

\交车,买车,改领交通费. 2.测算确定交通费发放标准.标准定低了,影响工作,大家不认可,改革无法启动.标准定高了,会有人认为乘改革之机搞福利,引起不满.。

(二)综合测算确立了一套标准.在20012年又经过一些调整.具体如下:费用标准(调整前):费用标准(调整后):职务等级元/月元/月正处级15001500副处级12001200科级120240副科级120180一般干部1001003.司机的安置.车改直接触动的是汽车使用者(乘车人和司机)的利益,对司机的安置是车改能否顺利进行的又一关键。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4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十章至第十四章之后。 考核任务形式 案例分析 考核内容

运用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对某个案例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由分部(省级电大)责任教师提供4个案例,学员任选其一,字数在1000字以上。

考核要求

认真研读教材第十章至第十四章的内容。

1.要充分运用利益分析、政治学分析、经济学分析、伦理分析、量化分析这五个方法,分析过程中不得少于两个方法。 2.分析过程要逻辑一致,前呼后应。 3.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能自圆其说。

仅供参考:

孙志刚,男,1976年生,湖北黄冈人,2001年武汉科技学院(原武汉纺织工学院)艺术系艺术设计专业毕业,2003年春节后来到广州,案前任职于广州市达奇服装公司。 3月17日:孙志刚因无暂住证在广州街头被带至广州天河区黄村街派出所。3月18日:孙志刚被黄村街派出所送往广州收容遣送中转站。3月18日:孙志刚称有心脏病被收容站送往广州收容人员救治站。3月19-20日:孙志刚在救治站遭遇无情轮番毒打。3月20日:救治站宣布孙志刚不治死亡。4月18日:尸检结果表明,孙志刚死前72小时曾遭毒打。后来广州市公安局(2003)穗公刑法字4号刑事科学技术法医学鉴定书,证实被害人孙志刚系因背部遭受钝性暴力反复打击,造成背部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致创伤性休克死亡。 一、孙志刚事件的政策过程研究价值

第一,社会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社会状况。不过只有当社会的大部分成员和一部分有影响的任务认为某种社会状况是社会问题时,它才是社会问题。孙志刚事件是属于结构性社会问题。所谓结构性社会问题是指由社会不合理所导致的一些社会现象。在整起孙志刚事件中,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媒体是舆论的主体,公众是决策的参与者,政府是政策权力的主体。只有社会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政府才会引起足够重视。孙志刚事件是我国关于流动游乞人员管理政策(制度)变迁的触发机制,直接导致了我国在流浪游乞人员管理上的政策变迁,导致了我国流浪游乞管理上的进步。

第二,孙志刚事件在结构上有清晰的发展脉络,既有开头:孙志刚之死;又有发展:社会反应;还有结局:政策变更政策。

第三,孙志刚事件从发生开始,经历过几个月时间,全国范围内的人几乎都知晓了。这件事情有很强的开放性,所以才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后来的政策制定作铺垫。 第四,这一事件具有内容的合理性,也就是上面说的政策过程关联性。由于这四个原因造成了它作为一个典型的政策过程案例的第五个特征:资料的全面性。关联性使它成为一个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