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0:30: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www.xiangpi.com 橡皮网在线组卷系统

资阳市高中2012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4页,共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报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虚线框内.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只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刻画了中国古代的一种酷刑,这反映出在古代中国 A.中央集权,地方无权 B.监察随性,恐怖统治 C.君权至上,独断专横 D.政治黑暗,人民痛苦

2.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漫道也。拜者、酹(lèi将酒倒在地上)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u)锭次,

已纸钱置坟头。”对材料习俗解读有误的是 ①起源于明清之际 ②与宗法制密切相关 ③主要活动是踏青郊游 ④成为了中国的传统节日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④

3.1904年清政府颁布《商律》规定:“附股人不论职官大小,或署己名或以官阶署名,与无职之附股人,均只认为股东,一律看待。其应得余利暨议决之权以及各项利益,与他股东一体均沾,无稍立异。”据此,可以得出的最佳结论是

A.清政府鼓励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C.该法律有利于实现官商平等

4.读图2“闯关东”,对各时间数量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①北伐战争导致东北人口大量减少 B.②关内和平稳定繁荣人心思定 C.③东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蓬勃发展 D.④日本掠夺开发东北的需要

5.《简明中国教育史》中记载了中国历史上某时期的教育现象:“红专学校各处可见,有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的指

标,还有些省仅几个月就宣布‘基本扫除文盲’”。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是

A.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B.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 C.成功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 D.发射第一颗实验通信卫星

B.中国的股份制企业迅速发展 D.清政府支持洋务企业的发展

图1廷仗

www.xiangpi.com 橡皮网在线组卷系统 6.亚里士多德说:“有些批评家所以要责备梭伦也就在这一点上,他们论证梭伦把审判一切案件的权力交给这些由拈阄法复选出来的公民法官所组成的法庭,……这些法庭的权威日益增强,历任的执政好像谄媚僭主那样谄媚平民。”这样的批评是因为雅典

A.过度关注平民损害贵族 B.民主制度的弊端显现 C.德才兼备之人遭到排斥 D.陪审法庭高于行政权

7.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了著名的货币数量方程式,即“PT=MV”(分别代表价格、交易的商品总量、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在T和V比较稳定时,该方程式能够用以解释

A.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 B.英国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 C.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衰落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8.下表反映出人类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趋势是 人物 主张 斯多亚学派 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理性 荀子 制天命而用之 彼特拉克 “人的思想”代替“神的思想” 达尔文 生存斗争,自然选择 ①社会思想呈现宗教化趋势 ②由人本主义到神本主义 ③人文精神不断发展 ④由理性主义到浪漫主义 ⑤社会思想的世俗化趋势

A.①② B.④⑤ C.③④ D.③⑤

9.《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的大规模集结,还不是他们自己联合的结果,而是资产阶级联合的结果,当时资产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必须而且暂还能够把整个无产阶级发动起来。因此,在这个阶段上,无产者不是同自己的敌人作斗争,而是同自己的敌人的敌人作斗争”。这里“敌人的敌人”主要是指

A.封建主义的残余 B.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 C.罗马天主教会 D.工业资产阶级

10.俾斯麦考虑的德意志型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A.德意志政体融合了几大阶级之间的矛盾 B.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C.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在德意志创建 D.英国式君主立宪制最适合德意志

11.读下列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据《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影响其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187 42000 51937 A.先进政治制度的确立 B.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C.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 D.生产关系的变革

12.美国《人人》杂志社在1908年列举了黑幕揭发者的成就:……广告基本真实,食品和药物掺假将冒更大的风险;旧时政治老板风光已不再了;各州和各城市都在致力于廉政建设;人们开始提名自己的候选人;儿童在法庭上获得美好童年,弱势群体获得保护;公众资源得到了保护。材料表明美国进步运动实际上是

A.限制垄断资本家掠夺公众资源的运动 B.揭露社会黑暗和反腐败的运动 C.自我调整和完善社会内部机制的运动 D.促进民主和保护儿童权益的运动

www.xiangpi.com 橡皮网在线组卷系统 第Ⅱ卷(共52分)

注意事项:

1.请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直接答在此试题卷上. 2.试卷中横线及方框处是需要你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的内容或问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输出 凿井技术、丝绸、漆器、杏、 铁器、冶金技术、梨、养蚕技术 汗血马、音乐、舞蹈、胡萝卜、 核桃、芝麻、佛教、葡萄、苜蓿

图3

输入 ——据七年级华师大版教材《汉朝的中外交流》整理

(1)据材料一表格归纳汉朝中原地区经丝绸之路“输出”“输入”的主要差异。(2分)如图3所示陆上丝绸之路断续存在了1600多年,结合所学指出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3分) 材料二 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 耶稣会士把一些中国经典译成拉丁文,还以通信方式向本国广泛介绍了中国的文化、历史、典章制度和文学作品。……新发现的中国文化,不论对其解释是否正确,却向法国启蒙思想家提供了反专制、反教权的思想武器。

——选自《世界史·近代史篇》

材料三 具体到近代早期的中西交流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人类历史上所曾出现过的各个伟大文明中,其中只有西欧是最早(也是唯一自发地)步上了近代化的道路。……近代化是唯一的历史道路,其间并无中外之别、华夷之辩。民族特色当然是会有的,但那只是近代化过程中不同形式或风格,究其实质并无二致。

——何兆武《中西文化交流史会》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东西方交流的主要特点。(6分)与西欧相比,中国近代前期近代化有何“民族特色”?(6分)

材料四 图4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3)请指出图4中A、B、C处应呈现的内容。(3分)归纳这三个历史事件出现的共同原因。(2分) 材料五 世界不能没有中国,中国也不能没有世界。中国人一方面以不丢失主体性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吸收消化西学,一方面也凭借自己的东方意识和文化智慧扩大了对世界局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