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7 11:45: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湖北省随州市随县尚市镇中心小学 戴金丽 电话:18727965824 QQ:820087003 邮箱:xiaodai1978@foxmail.com

摘要:以生为本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诚的态度和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立场与学生就相关课题进行平等对话,并根据自己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感受、兴趣与需要等作出的及时价值判断,对教学行为与思路进行机智性调整,以使教学对话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的教学形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 “以学定教” ,新课程新教学模式传递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主的学,一改传统教学中过多关注教而忽视学的现象。

关键词: 以生为本 以学定教 主体地位 教师 课堂教学 学习能力 学情 设计教学 教育理念

以学定教是课堂教学的价值判断,其主要旨意在于通过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能动性、创造性,让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个性发展。教学过程是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因而课程不仅是教师教,更重要的是学生学,课堂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授课程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一、教师只管教、学生被动学的现状分析

《课程标准》倡导,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的、

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变化的情况善于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的各种各样信息,及时地将学生现实学习状态中的困惑、疑问和需要整合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兴奋点和教学生长点,推进教学进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

1、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理论一直把教学过程当作一种认识过程,但并没有对教学活动获得一个透彻的认识。如对“学生因素”就缺乏深入的分析,在教学中,主要关心教师如何教,对学生如何学则少有论及,认为课堂教学过程中仅仅存在教师把知识传给学生的单向的信息与知识流通。

2、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境界

近几年来,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入,教师开始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学生。因此,我们提出的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地展开,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师生感受到了生命的涌动。

二、以生为本课堂教学的构建 1、概念的辨析

课堂教学生态中,学生是最基本、最活跃的“细胞”,构建生态课堂,必须尊重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研究学生入手,以学生发展的需求来确定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2、以生为本的特性

课堂教学的以生为本是充分考虑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来推进教学过程,以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与教学资源的多重组合,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动和教师及时处理多种反馈的方式来决定教学过程。

情感性:情感是学习的动力。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积极情感的激发和调动,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喜怒衰乐融入到课文中去,对课文投射人生体验和切身感受之后的一种创造性的“超原型”阅读。

互动性:互动性是有效地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保证。 多元性:以学定教是师生从事物的多维度、多层面、多细节、多因素、多层次来思考问题的。

创新性:以学定教的课堂,是学生思维障碍被点拨,思维火花被点燃的课堂。

3、改变教学模式,转变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生为本,立足发展,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变单一的、被动的、承受性的学习方式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课堂教学内容

自读自悟是语文学习的基石。因此在自主学习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亲历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