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现状及发展策略(精)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7:00:3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水产养殖现状及发展策略

临汾市是山西省第二大水产养殖主产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全市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渔业经济总量和规模大幅增加,在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

在水产养殖业发展进程中,临汾市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加强名优特品种和池塘养殖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水库和淤地坝渔业,拓展渔业市场,实现了水产养殖业发展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方向的转变。一是引进优良品种,加快结构调整。先后从北京、石家庄、青岛、天津等国家良种场引进“新吉富”罗非鱼、鲟鱼、甲鱼、乌克兰鳞鲤鱼等优良品种,“新吉富”罗非鱼鱼种经过培育和饲养取得了良好效果,乌克兰鳞鲤鱼也形成规模生产。目前全市推广面积达到130.8hm2,名特优产量达2000余t,占全市水产品总量的50%左右。二是发展水库精养、推广网箱养殖。充分利用全市水库渔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增加对中小水库的鱼苗投放量,如尧都区的涝河水库、曲沃县浍河水库和天河水库、侯马二库在苗种投放上增加了50%~100%,鱼产量增加到

4500~4650kg/hm2,不仅增加了经济效益,而且提高了水体利用率,同时通过开发垂钓、餐饮、观赏等休闲渔业,促进了全市渔业的健康持续发展。2011年,全市休闲渔业产值达到720万元,年效益超过300万元。三是搞好技术服务,提升产品档次。临汾市把渔业科技入户作为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确立了尧都区茂金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侯马市秦村水产养殖场、洪洞县辛村水产养殖基地3个科技养殖示范点,引导和推进渔业科技化进程。同时,通过举办渔业技术培训班及水产养殖专家现场指导等形式,提高渔民的知识水平和养殖技术。四是加强质量监管,确保产品安全。加大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让群众和养殖户了解和树立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在养殖场建立养殖记录制度,规范生产记录和销售记录,杜绝违禁药品和其他违禁投入品的使用。同时把水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对县(市、区)渔业工作的年度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大大提高了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市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100%。五是抓好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带动产业发展。全市积极推进无公害养殖基地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培育打造无公害水产品品牌,以品牌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渔业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农业部级水产养殖健康示范场达到3个,省级水产健康示范场达到5个,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 2存在问题

虽然临汾市水产养殖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行业建设规模偏小,资源利用不合理,管理水平低下,科技含量低,产品质量不高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监管机制不健全,生产环节缺乏全面监管目前,不少渔业管理仍沿用计划经济下的管理模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渔业发展的要求。如:渔政执法管理体系建设滞后,大部分县(市)渔业工作机构不健全,部分工作落实不到位,尚未形成养殖管理与渔政执法的有效联动机制,对渔业监管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2.2缺乏总体规划,难以形成产品优势在规划和开发水产养殖区域时,缺乏整体布局和发展规划,只注重于“大而全”发展模式,对区域性特色养殖、渔业养殖和其他产业的相互配合促进、合理利用养殖水域滩涂资源、名特优品种的推广发展等研究不够,渔业养殖的规模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2.3优良苗种覆盖率低,苗种管理问题突出尽管近年来临汾市加大了对水产苗种的整治力度,但总体来说,全市的水产苗种仍存在生产企业建设无序、布局不合理、规模较小、生产条件较差、不能形成体系等问题,原良种生产与苗种生产不同步,水产良种覆盖率低,亲本长期使用,致使大量劣质、低价的苗种充斥市场,造成经济效益下降的恶性循环。

2.4缺乏产品质量意识,产品存在安全隐患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品种的增加以及气候环境的变化,导致水产养殖的突发病增多。如果养殖用药缺乏严格管理,不但造成水域污染,而且还使养殖品种不明原因的病害种类增多,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已成为水产养殖业发展中的潜在风险。

2.5养殖池塘老化,不能适应健康养殖需求池塘养殖是全市渔业的主体,其养殖产量占全市水产品总产量的67%以上。大部分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所建,一直处于超负荷生产状态,未得到有效整治改造,池底污泥淤积较多,各种有害物质、病菌多年大量累积,经常引起鱼类病害的发生,给渔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3几点建议

3.1更新观念,转变职能,不断规范水产养殖业管理进一步理顺渔业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能,健全机构,更新设备,培训人员,不断增强渔政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延伸渔政执法范围,执法重点向水产养殖业执法方面拓展和延伸。用现代渔业发展理念和经营理念,逐步从抓生产经营管理转移到抓政策制订和宏观管理上来。加强宣传教育,让“依法治渔、依法兴渔”观念深入人心,提高自身保护意识,营造健康有序的水产养殖发展环境。

3.2搞好规划,完善措施,科学推进水产养殖管理坚持科学发展、合理开发、考虑当前、兼顾长远的原则,在搞好水域滩涂资源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上下功夫,掌握全市渔业资源状况及潜在的资源优势,尽快制订临汾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在大力开发大水面养殖的同时,积极促进池塘标准化改造,提出科学合理的环境容量实施方案,指导养殖生产,优化养殖业结构。

3.3抓住关键,技术先行,大力推广健康养殖大力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技术,为现代渔业建设和渔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积极推广健康养殖新技术和生态渔业发展模式,积极引导养殖企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

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实现质量和效益、资源和环境和谐协调;加强品种的选育工作,培育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质品种,认真做好防疫检疫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水生动物防疫体系。

3.4以人为本,强化监管,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加强投入品管理。建立水产品生产经营档案,推行渔药、饲料网络化动态管理模式,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指导从业人员科学用药,严厉查处违禁用药。二是加快推动无公害产品认证,打造自己的品牌。三是加强流通领域监管,进一步完善流通环节水产品监测制度,开展水产品批发市场执法检查,严禁不符合标准的水产品进入批发市场等流通环节。四是强化外来水产品监管。积极探索水产品产销联建工作,建立健全联防联控的追溯监管机制,实行联手共建、联手阻击、产销对接、防检监管、凭证进入,强化监督,全程监控,全面提高外来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5创新机制,扩大服务,提高渔业整体竞争实力贯彻“狠抓水产养殖业,拓展休闲渔业”的方针,围绕绿色、特色、生态养殖发展战略,以渔业增产、增效和渔民增收为目标,加快转变渔业经济增长方式,保护水生生物资源,注重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进一步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建设平安渔业,强化水产品安全,实现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同时,加强渔业协会或渔业合作组织建设,建立和完善能够为渔业生产、渔民增收、渔业管理及结构调整等工作提供服务的机构体系,为全市水产养殖管理提供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