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海市初三语文一模定稿卷D卷(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6 19:30: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D)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8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 去年今日此门中,____________。(《题都护南庄》) 2. 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3. 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破阵子·送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4. __________,浓睡不消残酒。(《如梦令》 5.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___________?(《狼》)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6—7题(4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空人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2分) 7. 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点出了出游的时间、地点及环境。 B.颔联描绘了破山寺环境的清幽美妙。 C.颈联以鸟儿之乐表现诗人的怡然之乐。 D.尾联以钟磬之音突出禅院的生机盎然。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8—10题(9分)

【甲文】伤仲永(节选)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文】爱莲说(节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 上面两文中,甲文的作者________(人名)属于“唐宋八大家”之一。(2分)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_________

10.【甲文】中 “泯然众人矣”与【乙文】的“宜乎众矣”都是感叹句,都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其中“泯然众人矣”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情感,“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的情感。(4分)

一模D卷 1 / 6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今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1. 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予少时读书( ) (2)喜从滑稽饮酒者游( ) ..12.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就比以前要危险十分之一二了。 B.危险及不上以前的十分之一二。 C.大概不如以前的十分之一二。 D.大概及不上以前的十分之一二。 13.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文中的“二物”具体指_________和_________。(4分)

14. 作者“今取??勒为若干卷”的行动,表明了什么?(2分) 答:_________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8分)

流行语与流行病

①如今的网络流行语,有时候常常“流行”得让人莫名其妙。比如说最近在网上风行一时的“蓝瘦香菇”,仅仅因为一位南方口音的小伙子把“难受,想哭”发音成了“蓝瘦,香菇”,就在网络上得到了病毒式传播,让不少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②网络流行语,到底是不是一种语言上的“病症”?这个话题似乎已争论多年。如果说它们都是语言的“毒瘤”,显然有一棍子打死之嫌,因为毕竟有一些网络流行语已在口耳相传中“扶正”,得以登上大雅之堂,成为语言丰富性的有益补充,如“给力”“蛮拼的”等..等。但无论如何,我们要认真对待网络流行语的泛滥现象,因为,过度使用网络流行语,终究使我们患上了“语言贫乏症”。

③有人曾对古人的表达和我们的网络流行语做了一番对比:古人形容人漂亮可以用“貌比潘安”“玉树临风”“顾盼神飞”,我们只会说“高富帅”“白富美”;古人形容人难看可以用“东施效颦”“獐头鼠目”,我们只会说“矮穷矬”“颜值低”;古人表达悲伤用“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我们只会用“蓝瘦香菇”……也许这种对比有些极端,但如果有一天你张口闭口只会习惯性地说“高富帅”“矮穷矬”,会不会也被自己表达的匮乏惊呆了? ④网络世界无穷尽,现代传媒的传播作用和影响不可小觑。一些网络热词之所以迅速被传播,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网民的搬运作用。一些热衷于炒作网络热词的推手也正是利用这一点,让一些粗鄙的“网络流行语”蔓延网络。

⑤或许我们应该相信语言的“自净能力”,不用过于担心害怕,□从古至今语言一直在融合、创新、淘汰,最终沉淀下来的才是精华。但毕竟语言也是一种文化,对于个人来说,选择使用什么样的语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文化内涵乃至思想深度,而聪明的人,总会

一模D卷 2 / 6

慎重对待语言,在泥沙俱下的“潮流”中挑选出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放任自己陷入“流行”的漩涡。

15. 第②段加点词“扶正”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2分) 16. 填入第⑤段□内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因为 B.虽然 C.只要 D.如果

17. 本文的观点是____________。作者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8分) (1)__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 18. 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语言病症,要坚决反对。 B. 古人的语言比现代人的语言要丰富得多。 C.习惯性运用网络流行语会导致语言的贫乏。 D.对网络流行语应该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

19. 将下面这段文字插入文中,单独成为一段,你认为应该紧承第几段合适?为什么?(3分)

在近期网上热传的“2016年十大网络流行语”的帖子中,与“蓝瘦香菇”一同入选的还有“洪荒之力”“老司机”“狗带”等等。如果说“洪荒之力”还是源于现实社会中的新闻事件的话,那么其他的绝大部分都是源于网络“原生态”,而且常常具有这样的特性:突然爆发,病毒式传播,寿命大多很短——就如同一场流行病。

答:紧承第____段。因为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2分)

天上和人间 赵丽宏

①那是一个秋日的下午,我身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的国际书展,新书如斑斓秋叶,在眼帘中缤纷闪烁。这个国际书展上,也有我的一本小书要首发,这是一本被翻译成塞尔维亚文的诗集《天上的船》。我跟着这本诗集的译者,塞尔维亚前文化部长、诗人德拉根先生,穿行在书海和人流中。

②走过一排书柜时,我似乎听到一个女人的声音:“Mr.Zhao!Mr.Zhao!”(A)难道是在和我打招呼?周围并没有熟悉的人。那声音不停地从地下传来,竟然还喊出了我的名字。 ③我循声低头看去,不禁吃了一惊。在一个书柜下面,有一位佝偻成一团的女士,坐在一辆贴地而行的扁平轮椅上,正仰面和我打招呼呢。

④这是一个高位截肢的残疾妇女,她没有双腿,小小的躯干举着一颗大大的脑袋,还有一双挥动的手。她费力地抬头看着我,瘦削的脸上,两只深陷的眼睛中闪烁着清亮的光芒,这目光使她的表情显得快乐而开朗。她看到我注意她,咧开嘴笑了笑,随后吐出一连串我听不懂的语言。看她激动兴奋的样子,我感到莫名其妙。

⑤站在我身边的德拉根先生却跟着这位女士一起激动起来。他告诉我:“这是一位诗歌爱好者,她从国家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看到你,她祝贺你在斯梅德雷沃获得金钥匙国际诗歌奖呢。她说,她听到你用中文朗诵诗歌了,很动人。她很高兴是一个中国诗人获得这个奖,她全家人都为此高兴。” ⑥德拉根为我翻译时,她还在继续说着。德拉根俯身问了她几句,抬头对我说:“她说,她正在读你的诗呢。”

一模D卷 3 / 6

⑦我低头凝视这位没有双腿的女士,看着她真挚的微笑和兴致勃勃的表情,(B)我无法用言语描述我的惊奇和感动。这位活得如此艰辛的残疾女士,居然还有兴致关心诗歌,居然还能从人群中认出我这个外国人,并呼叫出我的名字,实在不可思议。只见她从轮椅边挂着的一个小包中拿出一本书,蓝色的封面上,海浪汹涌,白云飞扬,这正是我在这里刚刚出版的诗集《天上的船》。

⑧她请我为她签名。我俯下身子,在诗集的扉页上写下“宁静致远”四个字。她看着这些她并不认识的汉字,脸上露出满足的微笑。 ⑨我们离开时,她的声音继续从后面的地下传过来。我不忍回头看她。德拉根叹了口气,感慨道:“她在为你祝福呢。”

⑩我在人海中往前走着,去寻找举办诗集首发式的场地。我的心情突然变得有点沉重。她的模样和声音,在我的眼前晃动……我不知道她是什么人,不知道她因为什么原因残废,不知道她的生活状况,不知道她如何面对残酷的现实。她的生存,也许是一个传奇,也许是一个辛酸的人间悲剧。然而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她在为诗而迷醉的时候,生命在她的眸子里燃烧出奇异的光芒。

?诗集的首发式,来了不少人。我站在人群前面,目光情不自禁地投向地面,但是没有看到她。首发式很热闹,有人朗诵,有人提问,也有人索要签名……而我的眼前,依然晃动着她残缺的身体,还有那双闪烁着清亮光芒的眼睛。我的耳畔,久久回旋着她来自地下的声音,我想,这样的声音,和很多不同的声音混合,交织着人间的悲喜忧乐。这是人间的声音。

?诗人可以坐上飞翔的船,去逐云追月,自由翱翔于奇思妙想的天空,然而不可能飞离人间。和心灵联系的,应该是脚下的大地,是生活着的人间。来自人间的声音,才是诗的灵魂和根。

20. 将下面两句话,分别填入第②段和第⑦段的(A)、(B)处,其中第(1)句应填入________,第(2)句应填入_________。(4分)

(1)她的声音如同从地下涌出的喷泉,在我的耳畔溅起晶莹的水花。 (2)这声音细微而清晰,仿佛是来自很深的地底下。 21. 第③--⑦段,“我”的心理状态经历了从“□→莫名其妙→□”的变化过程。(6分) 22. 第⑩段中“我”的心情“沉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4分)

23. 本文主要通过对“她”的_______描写,刻画出一位___________的妇女形象。(4分) 24. 对本文的主旨概括恰当的一项是(4分)

A. 来自人间的声音,才是诗歌的灵魂和根 B. 一个热爱生命的人,才能够为诗而迷醉 C. 诗人翱翔在天空,交织着人间悲喜忧乐 D. 中国诗人获得了国际诗歌奖,为国争光

三、综合运用(1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5-27题(10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个中国人从小就会背诵的《二十四节气歌》,近两天成了热门歌谣,人人都在哼唱,因为她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

一模D卷 4 / 6

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世代相传,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25.下列对“春雨惊春清谷天”中包含的节气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春分、谷雨、惊蛰、立春、清明、雨水 B. 春分、雨水、惊蛰、立春、清明、谷雨 C. 立春、谷雨、惊蛰、春分、清明、雨水 D.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26. 在“二十四节气”漫长的历史中,每一个节气对应的古代诗歌都不少。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描写“清明”节气的诗句;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描写的则是__________节气。(4分)

27. 你认为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有什么意义?(写出一点即可)(3分) 答: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8.题目:我们班上的新鲜事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D)

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40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

1. 人面桃花相映红 2. 日暮乡关何处是3.赢得生前身后名4.昨夜雨疏风骤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二)(4分)

6. (2分)使人俗念全消 7.(2分)D

(三)(9分)

8.(2分)伤仲永 王安石

9.(3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不能与从前的传闻相称了 10. (4分)对一个神童最终成为普通人的惋惜 对追名逐利的世情的鄙弃

(四)(12分)

11.(4分)(1)年轻(少年) (2)跟随 12.(2分)C

一模D卷 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