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考研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15:22: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九章 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

第一节 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

一、动员心理能力概述:

(一)运动员心理能力释义:即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重要作用:(简)

1、在竞技运动训练与竞赛中,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以及运动智能,都只有在其心理能力的参与配合下,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2、在不同的条件和不同的状况下,心理能力在运动员竞技能力中的价值也有所不同。 二、运动员心理能力训练的常用方法:

(一)意念训练法:是指运动员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或充分利用想像进行训练的方法。

意念训练时应注意(简述):

1、在进行冥思练习时,一定要产生一种思维运动效果,要有意识地发展思维; 2、使冥思练习与各种运动感觉结合起来,把头脑中的想像变成运动中机体的“活力”。 3、使运动员注意力高度集中,闭目练习常可收到良好效果。

4、从某种意义上讲,自我暗示也属于意念的范畴,比赛前进行意念训练,一方面可以想像动作的完美过程,另一方面用暗语也可以进行自我动员与激励,取得技术想像与心理调控的双重效果。 5、平时意念训练可在暗室间里进行,最好在一个舒适地方坐着或躺着进行。

(二)诱导训练法:是指在训练中采用有效刺激物把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引导到某一个事物或方向上去的训练方法,可为完成训练与比赛任务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名) 第二节 运动智能及其训练 一、动智能概述:

(一)运动智能及其构成:是智能中的一种,是脂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的能力。是运动员总体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运动智能的重要作用:(简述)

1、具有较高运动智能的竞技选手,对于本专项竞技的特点和规律有着较为深刻的把握,对于训练的理论和方法也有更为准确的认识和体验。

2、具有较高运动智能的竞技选手,善于正确理解先进合理的运动技术,从而明显地缩短学习和熟练掌握运动技巧的过程;他们能够更为准确地把握运动战术的精髓和实质,在比赛中善于灵活机动地运用战术;他们具有较多的心理学知识,善于动员和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从而保证在竞技中更为出色地发挥已有的竞技水平,表现出更高的总体竞技能力。

二、运动智能训练的基本方法:(如何发展运动员的智能?)

(一)一般智能的训练:观察力训练;2、记忆力训练;3、思维、想像力训练。 (二)运动智能的训练:(如何发展运动的智能?)(简)

1、提高运动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1)学习文化理论知识的一般方法;(2)结合训练实践学习体育专业理论知识;(3)广泛学习相关学科的科学知识。

2、提高运动员运用知识的水平:(1)提高应用理论知识的自觉性;(2)认真做好专题总结。

21

第十章 运动员多年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运动训练计划:对未来训练过程预先做出的理论依据,其主要作用是规划实现运动员状态转移的通路,把训练过程具体化、统一训练活动参加者的认识和行动。(名)

第一节 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问答)

一、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长期性的要求:构成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各个部分,无论是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还是心理能力,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二、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阶段性的要求:运动员机体能力的周期性特点,以及构成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运动素质、技术、战术和心理等因素内部结构的层次性,决定了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的完整过程是由若干个彼此相联的不同阶段组成。

三、运动员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与后天获得性竞技能力最佳组合的要求:先天性遗传途径是重要的基础,应努力选拔具有巨大竞技潜力的少年儿童,对全心全意进行系统的训练和培养。运动员的生活环境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第二节 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

一、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试述)(简)(要答出各阶段的主要任务)

运动员的全程性多年训练通常包括基础训练阶段、专项训练阶段、最佳竞技阶段以及竞技保持阶段。各个阶段有着不同的训练任务和训练内容、并对运动负荷安排提出不同的要求。

1、最佳竞技阶段是最重要的核心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的高低,可以看作是对运动员多年训练成果的主要评价;

2、基础训练阶段和专项提高阶段的整个安排和要求,都服从于最佳竞技阶段训练任务的完成;而竞技介质阶段则可视为最佳竞技阶段的尽可能长的延续。

阶段 主要任务 年限 基础训练阶 段 发展一般 运动能力 训练的重点内容及顺序 体能主导类项目 技能主导项目 循序见进留有余地 负荷特点 1、协调能力,基本运动能力 3、一般心理品质 4、基本运动素质 3~5 2 、多项基本技术 专项提高阶 段 最佳竞技阶 段 竞技保持阶 段 提高专项竞技能力 创造专项优异成绩 项竞技水平 4~6 4~8 1、专项运动素质 1、专项技、战术 2、专项技、战术 2、专项运动素质 3、专项心理品质 3、专项心理品质 4、训练理论知识 4、训练理论知识 1、心理稳定性 1、心理稳定性 2、专项运动素质 2、专项技、战术 3、专项技、战术 3、专项运动素质 4、训练理论知识 4、训练理论知识 逐年增加逼近极限 在高水平区间起伏 保持强度明显减量 努力保持专 2~5 #、优秀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常常在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中达到较高水平之后,会出现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的现象,运动训练学将其命名为“高原现象”(名)

22

导致“高原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简)

(1)随着运动员进入青年期,各生理系统发育日臻完善,遗传效应减慢或停滞,这是不依人们主观意志而转移的自然规律。

(2)由于多年同一教练同一思路训练,对所采用的习惯性训练方法和手段高度适应,难以引起积极的适应性反应,训练的效应自然减弱。 (3)训练不当及环境的不良影响。

(4)运动员由于训练以及经济、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主观努力的下降。 第十一章 运动员年度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第一节 年度训练中周期安排

一、运动训练周期性安排的生物学依据: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的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称为一个训练的大周期。(名)

为什么说竞技状态的形成是周期安排的理论依据?(重点 、必考)P111或P354

1、运动员的机体对适度训练负荷会产生生物适应现象,从而使得机体的能力不断提高。

2、运用专门的训练方法及训练手段,可使运动员在心理和生理两方面都逐渐进入积极动员机体潜力并高度协调工作的状态。

3、在这种高度动员状态下工作一定时间,机体的心理潜能和生理潜能均被大量消耗,机体的保护性机制便会发挥作用,首先是提示性地要求,而后是强制性地命令机体不再承受大负荷的训练和高强度的竞赛。

4、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下降或消失,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恢复,才能够再度投入紧张的训练。 5、在机体的适应性机制、动员性机制以及保护性机制的交替作用下,通过训练、比赛、和恢复三个阶段周期性地运行,使得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

第二节 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 二、大周期训练计划要点:(简)

(一)准备时期的训练计划:1、训练任务和时间:基本任务就是要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并培养和促进竞技状态的形成。时间:1.5~2个月。2、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特点:准备时期的素质训练,以持续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为主,这两种训练方法的特点是负荷的量较大,强度相对较小。准备时期的技、战术训练,均以分解主为主。

(二)比赛时期的训练计划:1、训练任务和时间:训练任务包括发展运动员的专项竞技能力和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表现自己已具有的竞技能力这样两个方面。时间:不少于1 个半月。2、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特点:为了与准备时期训练方法的特点相联系,比赛时期训练发展体能主要采用重复法,发展技能主要采用完整法,并较多地采用比赛法,以便综合地发展与竞赛密切相关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和心理能力。比赛时期负荷强度大而负荷的量较小。

(三)恢复时期的训练计划:1、训练任务和时间:训练任务:(1)通过负荷内容、量度、组织形式及训练环境的改变,达到从心理上和生理上消除疲劳的目的。(2)是认真总结全年训练经验与教训,并制定下一年度的训练计划。时间:单周(1~1.5个月)双周(2~3周)2、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特点:为了达到恢复的目的,在恢复时期宜以游戏、变换法为主进行训练。

三、常规大周期与微缩大周期的比较:常规大周期与微缩大周期是两种不同的训练大周期。前者需持续不短于14周的时间,要求运载分别提高不同的竞技能力,进而综合起来,表现高度的专项竞技能力;而后者通常安排于2~3个月的准备参加重大比赛的训练之中,在较短的时间之内,运动员集中精力于恢

23

复或提高综合的竞技能力。

周数 训练比赛任务 训练内容 专项化程度 负荷量 负荷强 常规大周期 14~32 逐一提高各类竞技能力 提高综合的竞技能力 比赛中充分表现竞技能力 一般→专项 较高→高 大→中→小 中→小→大 微缩大周期 8~12 重点提高个别竞技能力 恢复/提高综合竞技能力 参赛表现竞技能力 一般→专项 中→小 中→大 为了能使运动员对重大比赛作好准备,常常在主要比赛之前安排一系列适应性比赛,称热身赛。

第十二章 周课训练的计划与组织

第一节 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

根据训练任务及内容的不同,可把周的训练分为基本训练周、比赛前训练周、比赛周以及恢复周这样四种基本类型。(填) 主要任务:

比赛前训练周:使运动员的机体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把各种竞技能力集中到专项竞技中去。 比赛周:为运动员在各方面培养理想的竞技状态作直接的准备和最后的调整,并参加比赛,力求实现预期的目标。

恢复周:消除运动员生理上和心理上疲劳,促进进超量恢复的出现,激发强烈的训练动机,准备投入新的训练。

一、基本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 基本训练计划的主要任务:

周训练计划中不同内容交替安排的理论基础:(问答)(为什么在一周的训练周要安排不同内容的理论依据?)

由于各种训练内容对机体不同生理系统和心理过程提出的要求不同,因此,在接受了某一内容的负荷之后,机体不同的生理系统及心理过程的反应是不同的,其所需要的恢复时间也不相同。也就是说,在一次训练后,人体有些系统会产生深度的疲劳,而另一些系统则只产生中度的或轻度的疲劳。各个系统的恢复过程也呈现出异时性的特征,因此,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在一周中的不同训练日交替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

1、不同的训练内容,对人体各生理系统的要求也不同,如技术要求中枢神经系统与骨骼肌肉系统的高度协调性,耐力训练则要求呼吸与心血管系统承受高度的负荷。

2、不同的训练内容要求不同的肌群相同但以不同的工作方式提供运动的主要动力。 3、不同的训练内容对运动员施予不同的心理负荷。

4、不同目的的训练对运动员机能状态的要求不同,以发展素质、技术及战术等不同竞技能力为目的的训练,对运动员机体状态的要求就不同。因此,在周训练计划中交替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既能够使运动员所需要的各种竞技能力得到全面综合的发展,又可避免负荷过于集中而导致过度训练而产生。 二、比赛前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简)

1、比赛前训练周的主要训练任务:比赛前训练周的任务是力求使运动员的机体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把长期训练过程中所获得的各个方面的竞技能力,集中到专项竞技所需要的方向中去。

24

2、比赛前训练周主要用于比赛前的专门训练准备。 三、 比赛周的计划与组织:

1、比赛周训练 的主要任务:是为运动员在各方面培养最佳竞技状态作直接的准备和最后的调整,并参加比赛,力求创造优异成绩。

2、比赛周训练内容和负荷结构的特点:

(1)超量恢复的集合安排:必须通过科学的设计,使各方面负荷后的超量恢复阶段都在同一时间内出现。这对于顺利地参加比赛、创造优异的成绩是非常重要的。

(2)连续比赛周安排的特点:比赛周负荷的安排,人武部要围绕着使机体在比赛日处于最佳状态来进行。负荷的组合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需依运动项目特点、运动员个人特点及比赛前的状态而定。 四、恢复周的计划与组织:

1、主要训练任务:是通过降低训练负荷量度以及采取各种恢复措施,消除运动员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劳,以求尽快地实现能量物质的再生,促进超量恢复的出现。

2、恢复周训练内容及负荷结构的特点:为了实现恢复周训练的主要目标,要求其训练内容广泛而灵活。恢复周通常大大降低负荷强度和负荷量,或者大幅度地减少,或者适当保持一定的水平。如果比赛周负荷量很少,也可以在恢复周中适当地增加负荷量。

第二节 训练课的计划与组织 一、训练课的不同类型及要求: (一)训练课的种类和特点:(简)

1、身体训练课(或称体能训练课)主要特点是通过多种多样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发展运动员的一般和专项运动素质,提高和保持体能水平。

2、技战术训练课:主要特点是目的明确、内容训练手段与方位较为集中。

3、综合训练课:根据运动员发展多种竞技能力的需要,运用包含素质、技术、战术及心理等紧密结合实战需要的综合性训练方法与手段进行训练。

4、测验、检查和比赛课:课的负荷量可能较小,但一般来说负荷强度较大或者很大。在某些时候,这种负荷对运动员身体的刺激相当强烈。 二、不同任务训练课的要求: 1、身体训练课的要求:(简)

(1)身体训练课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各种运动素质,提高运动员体能。要注意安排好不同素质训练的先后顺序及训练的负荷。

(2)一次课中常常会安排两种以上运动素质的训练。正确安排好练习顺序有助于提高训练的效果。 (3)要注意把握好负荷的“度”安排好不同课次训练负荷的节奏。

2、技、战术训练课的要求:(简)基本任务是学习掌握和熟练专项运动技术和战术,提高技、战质量,及时纠正技、战术错误,两人及集体项目运动员要加强协调配合,提高集团竞技能力;要注意安排好技、战术训练程序,选择有效的技、战术训练手段。大量的技、战术教学与训练都来将分解法与完整法结合运用。技、战术训练手段众多。

三、训练课的结构:(各部分的任务?)(问答)

(一)准备部分:任务是使运动员调整心理状态,调动各种生理机能,准备承受基本部分训练负荷及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