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同步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2:06: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

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2.通过阅读江苏省的人口和建制市分布图及工业结构的变化等,理解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3.学会运用资料说明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工业化和城市化

1.工业化

(1)概念:通常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断发展并达到占主导地位的过程。 (2)本质: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从以农业占主导地位向以工业占主导地位的转变。 (3)衡量指标

①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降到15%以下。 ②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降到20%以下。 ③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60%。 2.城市化

(1)概念:指居住在城镇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的过程。 (2)本质: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 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

(3)内涵?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

??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

?推动?

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反作用?城市化。

1.促进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 工业化。

原因:(1)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使城镇数量猛增; (2)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集中;

(3)工业化加速了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2.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特点的异同,完成下表。

对比 工业化特点城不 同 点 市化 发达国家 工业化和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基本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市化起步早,时间长,城市特点 化过程付出代价较小,城市化水平高 工业化 与城市化关系 相同点 3.对以下关于城市化内涵的理解辨别正误,并说明理由。 (1)城市规模大小是城市化最重要的标志。

答案 错误。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包括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等。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城市化发展不会导致城乡差别扩大。

答案 错误。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经历的时间长,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与乡村居民的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远滞后于城市化,导致大城市出现“虚假繁荣”,而广大乡村则日益凋蔽,城乡差距日益扩大。

工业化与城市化二者协调发展,较为合理 发展中国家 工业化起步晚,水平偏低 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导致城乡差距扩大,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盲目流动 工业化水平远滞后于城市化水平,城市发展不合理,产生了严重的“城市病” 工业化初期,工业化水平与城市化水平都比较低,但城市化已超过工业化,随后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工业化水平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2

材料一 四个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统计图。

材料二 中国工业化结构性指标与国际通用标准的比较图(2000年)。

(1)读材料一图,从图中看出,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水平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结合图中信息,分析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3)读材料二图,分析中国目前的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与国际通用标准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要推进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答案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而人均GDP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二者具有相关性。从图中看出,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人均GDP水平较高,城市化水平也较高;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人均GDP水平较低,城市化水平也较低。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中国城市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应加快城市化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

(3)与国际通用的工业化指标相比较,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指标为15.4%。中国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高达50%,远高于20%以下的国际标准;中国城镇人口所占比重为36.2%,也没有达到60%以上的国际标准。可见要推进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应扩大第二、三产业就业人数,降低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同时也要提高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