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胡同》课堂实录完美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11:15: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北京的胡同》课堂实录

作者:徐建英

师:打开书,自读课文,请思考:课文的题目是“北京的胡同”,那么文中哪几段写北京的胡同?(学生自读课文)

生:文中的第三、第七段写北京的胡同。

师:很好,我们先来学学写北京的胡同部分。我来读读第三段,请你们思考:北京的胡同有什么特点? 生:“北京的胡同窄窄的,不急不缓地伸展着,如一个走过多年沧桑的老人。” 师:回答得很好,请问作者为什么把北京的胡同比作走过多年沧桑的老人? (学生们一时语塞)

师:(提示)我们先看“沧桑”是什么意思? 生:“沧桑”是沧海桑田的缩略词,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师:很好,那么,这是么句? 生:比喻句。

师:那么在这里,北京的胡同和沧桑的老人有什么相似点呢? 生:(一学生举手)这句话写出了北京的胡同有悠久的历史,它像一个饱经沧桑的时间老人。 师:很好,北京的胡同从元大都开始建立,经历元、明、清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直到现代,它见证历史的变迁,就像一个经历世事变化的老人一样一路走来,所以把北京的胡同比喻为多年沧桑的老人很贴切。

师:请一位同学读“两边的四合院……宁静”部分,其他同学圈划出你认为比较生动、形象、贴切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北京的胡同生活是怎样的。

(生圈划、交流、老师板书有关词语:不急不缓、不慌不忙、静静地、细细地) 师: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句话:“推车的老人穿着布底鞋,细细地从胡同里踩过。”如果把“细细地”改为“轻轻地”“慢慢地”“小心翼翼地”或把踩改为“走”,好不好? (生七嘴八舌地开始讨论) 生:我查过词典,“细细”在词典中有三个义项:第一个是跟“粗”相反,第二个是俭朴的意思,第三个是细小的、不重要的意思,但我觉得用在这里都不确切,不知该如何理解? 师:有同学知道吗? (生都摇头表不理解)

师:同学们,如果有一盘美味佳肴放在你面前,有几种吃法,可以狼吞虎咽地吃,也可以细细地咀嚼,你认为哪种吃法好? 生:我喜欢细细地咀嚼。 师:为什么?

生:因为细细地咀嚼能品出其中的味道。

师:对了,同学们想一想,胡同中的老人推着小推车,在胡同中卖小杂货,这里的“细细地”表现出了老人从容优雅的样子,他边走边在欣赏胡同景色,同时又在品味胡同生活,对不对?而这个“踩”字是用脚踏在上面,稳的意思,也写出了老人从容优雅的样子,对不对? (生频频点头)

师:为什么他们会如此的从容优雅?

(生又陷入沉思)同学们想想,这不是天津或南京的胡同,也不是其他地方的胡同,而是北京的胡同,北京是谁居住的地方? 生:是皇帝居住的地方。

师:对啊,北京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所以北京胡同中的人们,居住在天子脚下,皇城根

下,多多少少受到天子的熏陶,所以一切都是那么从容优雅,不急不缓,你们认为呢? (生点头,表同意)

师:如果说第三段描写了白天的胡同生活,那么接下来学的第七段,写的是什么?我来读这一节,请你们思考:这一节写了什么? 生:黄昏到夜晚时的胡同生活。

师: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个特定的时间段中的胡同生活的?

生:抓住了涌进胡同的车铃声,炒菜做饭的响动,香气慢慢在空气里散开,树下有聊天的人这些生活场面来描写胡同生活的。

师:这样的胡同生活给你一个什么感觉? 生:很温馨、很质朴。

师:这是一种温煦、质朴、平淡的生活,但是它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在对胡同的描写上,作者也用了温馨的色彩来描绘胡同,从染上淡淡的红色,到夜色初升,最后到月满树梢,给我们温馨而诗意的美感;同时,在对胡同生活的描写上,作者也描绘了胡同生活的平淡,如车铃声,炒菜做饭声、香气、聊天的人,这些给我们温馨的感觉。胡同从宁静到热闹,从热闹归于宁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这样的描写朴实无华,而又那么真实可信。 (多媒体展示有关图片。学生再次齐声读课文)

师:这是一种平淡而又平凡的生活,但从中流露出温情和快乐。这就是生活中的美,也许同学们会很惊讶地说:这也是美呀,我好像每天也在过这样的生活,但是我怎么没感觉到这是一种美呢?这种美是温煦的美、质朴的美,在我们的生活中俯拾皆是,然而我们却很少真切地感受到它。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作者冯雪梅凭着对生活的爱,在平淡中发现生活是如此之美,并把它描绘出来.使我们也感受到了这种美。请一位同学读这一段,其他同学闭上眼,品味胡同生活,享受这种美的生活。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写北京胡同部分,那么文中其他几段在写什么? 生:写家乡的小巷。

师:为什么作者还要用大量的笔墨来写家乡的小巷?

生:因为家乡的小巷和北京的胡同有许多相似之处,看见北京的胡同,不由得联想到家乡的小巷。

师:那么你能说出北京的胡同和家乡的小巷有哪些相似之处?

生:有槐树、柳树,有挂着随季节变换的衣裳;胡同里有老人、小孩在胡同里做小买卖、玩耍。

师:很好,那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生:我想是对比,从对比中表现出两者的相似: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沉积,都有温馨、快乐的生活。

师:对啊,所以文中作者有这阵一个感叹:生活于现代都市,却摆脱不了回归从前的愿望。这是一冲什么感情?

生:我觉得是对这种生活的一冲留恋之情。 生:我觉得是一种怀念之情。 生:我认为是一种怀旧的感情。

师:同学们的回答很好。文中用了两个转折句:“我穿梭于都市林立的高楼间,却无法抹去太多带着尘埃气息的旧事。生活于现代的部市,却摆脱不了回归从前的愿望。”两个“却”句,写出了作者对往事深切思念、留恋的感情。

师:我来读8、9节,请你们思考:作者强调的“唯一不变,永远不变’的是什么? 生:是温煦、质朴和对待生活的韧性。 师:那么,什么是韧性,如何理解韧性?

(生沉思)

师:让我们一起查查词典吧。 (生快速查阅词典)

生:我查到了,韧性的意思是: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产生变形而不易折断的性质,喻顽强、持久的精神。

师:对,这种韧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已经不知不觉地渗入胡同人的身上,甚至骨髓中,成为压不倒,折不断,摧不垮的一种精神,北京胡同养育了从容优雅的北京人。造就了他们温煦、质朴、韧性

的生活方式,也印证了文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对不对?(生都点头,表同意) 师:随着北京城市的发展,现代化建筑群的建立,北京破旧的胡同必然要拆除,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胡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这种精神是不会消失的,“无可奈何花落去”,对着北京胡同,我们会依依不舍地说“再见了,胡同”;同时,我们也会满怀深情地说“永存吧,胡同”。 点评

《北京的胡同》课例评点

董汀丰:我觉得这是一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教师不是在表演,而是在真正地引导;课堂气氛似乎并不热烈,但学生却切切实实地进入了一种学习的状态。教师的引导显得非常亲切平和,且富有启发性,使学生在对关键语句的细细品味中,逐渐领悟到了课文言语的精妙和蕴含其中的思想情感。特别值得称道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时,强调从平淡而又平凡的生活中可以感受到许多温情和快乐,这既是对课文内在精神的一种正确的把握,也是对学生人文情怀的一次很好的熏陶。当然,这堂课也并非没有任何毛病,教师认为住在北京胡同的人们之所以能如此“从容优雅”,是因为“受到天子的熏陶”所致,我就觉得很有问题。课堂上,学生深受教师这一看法的影响,而教师又未能引导学生展开探讨并提出不同意见,让人感到有些遗憾。但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这是一堂上得较成功的语文课。

傅寒晴:这堂课上,老师很显然是一位称职的导游,带着学生沿着文本设定的线路走进了北京的胡同,领略了一幅独具千年古都风味的市井生活画卷。对“细细”一词的解读,超越了其词典意义,借助于学生的生活体验赋予情境意义,可圈可点。

郑飞艺:这堂课上有两种很不错的学习方法。一是朗读,课堂上书声琅琅。教师范读引导思考,学生齐读、个别读则进行品味,这就是触摸言语走进文本。

二是查字典,学生有查字典的好习惯。但如何结合语境把“词典意义”内化为学生的“心理意义”呢?从傅老师提到的“细细”一词的解读可看出来,应该说教师是具有这个意识的。但对“韧性”的理解,基本上还停留在词典意义上,对此教师应有更多的作为。

黄琼:我接着傅老师所言“导游”一说来谈点看法。教师把自己作为导游,将自己认为好的地方,值得欣赏的地方指给学生,这样一种教学理念和方法,完全依赖于教师本人的阅读能力。风险也就在这里。我认为,消弭风险的途径是加强教师本人的语文素养。在这点上,教师必须具有清醒的意识,因为我觉得,在这堂课上教师对文本的理解还有较大的开发空间。 郑飞艺:我举个例子,对文中的两个转折句,教师这样总结说:两个“却”句,写出了作者对往事的深切思念、留恋的感情。孤立地看这两句,是这样。可是结合全文,我们就会发现作者所恋并非仅是“往事”,而是长存于其间的一种精神。但我认为,最大的问题还不在这里,而是教师预设了文本解读的结论,并且是唯一的。面对阅读能力尚需提升的学生,教师若作为导游,设定赏析的路线未尝不可,但学生应有更多的看自己眼中风景的机会。

不论何时,都要尽可能让思考与反省预见到突发的激情,这于审慎者可轻而易举做到。心烦意乱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识到这一点。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下决心不再使之加剧。有了这种高明的防范,就能很快终止怒气。要懂得制怒之法,且止息于当止之时:奔跑时停下来最难;狂怒时保持头脑清醒也一样难。过分激动,不论程度高低,都会影响理智。一旦对发怒有了这种警醒,就不会使你因怒气而失控,也不会使你损害良好的辨别力。谨慎地驾驭情绪,就能很好地控制它。你将是马背上第一个理智的人。智者最没有耐性,因为学识减少了他们的耐心。知识渊博的人很难被取悦。俄庀泰特斯告诉我们,生活最重要的准则在于懂得如何忍受一切。他认为这是智慧的一半真谛。容忍愚蠢需要极大的耐心。有时最令我们痛苦的人正是我们最依赖的人,这帮助我们战胜自我。耐心能带来无可估量的内心平静;而内心平静是世间的福祉。不懂得如何容忍他人的人如果还能忍受他自己的话,就应当独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