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城市竞争力文献综述.概要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8:58:0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博士学位论文 第1章 城市竞争力研究文献综述

第2章 城市竞争力研究文献综述

经济全球化的深化、信息技术革命以及全球经济结构转型使城市之间竞争日益剧烈(陈倚伟,1985年;Iain Begg,1999)。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于城市竞争和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受到国内外经济学家、地理学家、城市规划专家以及其它政策决策者的关注。

一、国内外城市竞争力研究

(一)从城市综合实力的研究到城市竞争力的研究

1、国外城市综合实力排序

国外的一些机构关于城市综合实力排序的研究常常定期公布、出版。在英国,有专门组织政府统计部门进行城市排序(urban rating/ranking)。美国城市地位评价年鉴(place rated almanc)也进行城市地位排序,从1981年开始,这个出版物每4年对美国343个城市进行一次综合评述。它们通过选取指标,运用相关统计资料进行标准化和量化处理,然后进行城市综合得分比较并对其地位进行排名。另外自1989年以来,财富(Fortune)杂志每年出版“贸易的最佳城市”(表1-1)。该杂志对60个美国的最大的都市区进行评价排序,其主要的依据是经济因子,来自各统计年鉴或者企业的上报调查资料1。每年的评价焦点有一定的变化,如最近是“知识工人的最佳城市”。至上个世纪80年代,城市综合实力排序的相关研究达到高潮。

表1-1 “财富”最佳贸易城市(2000)

亚洲 香港 悉尼 新加坡 奥克兰多 东京 欧洲 伦敦 法兰克福 赫尔辛基 阿姆斯特丹 都灵 拉丁美洲 布宜诺斯艾利斯 圣约翰 墨西哥城 圣保罗 圣地亚哥 美国 纽约 旧金山 芝加哥 华盛顿 圣何塞 资料来源:Borden,2000;Murphy,2000

2、国内城市综合实力排序研究

国内关于城市排名或城市综合实力研究最早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对中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随后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中国社会科学院社 1它们采用的资料来自于标准的统计机构,其排名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给公司的经理作参考。由于它们选取的指标是可以有效取得数据的指标,因此一些不太重要的指标往往包含,而重要的不易获得的数据则往往省略,另外它们关于最好城市的定义也不像学者们那么考究。

11

博士学位论文 第1章 城市竞争力研究文献综述

会学所分别对中国城市综合实力、中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进行了评价。90年代,国家统计局先后开展了中国城市50强,中国投资环境40佳,并于1997年对中国地级城市综合实力进行了研究3。此外,其它一些机构和学者也对城市综合实力进行了相关的比较和分析,如顾朝林等4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香港城市大学对世界城市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5等。

3、从城市综合实力排序到城市竞争力

城市综合实力排序主要着眼于城市发展的现状,一定意义上讲是对过去城市竞争结

果进行状态比较,因此这些排名没有一个可以当作是一个城市相对于其它城市竞争力大小的测量。郝寿义认为,城市竞争力与城市综合实力的概念有着重要的区别:(1)城市综合实力是从规模、总量上来衡量城市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总体综合力量,而城市竞争力是从质量、效率上衡量城市的竞争能力。(2)城市综合实力主要着眼于城市自身,而城市竞争力强调于其它城市相比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有进行比较才能反映出竞争力的高低;(3)城市综合实力着重于城市现实状态,是当前所具有的总能力的高低,而城市竞争力不仅着眼于城市现实,更强调城市的发展潜力及其城市的增长后劲(郝寿义,1999)。因此,城市综合实力评价的是“产出”,而不是决定产出的“投入”要素(Lever(b),1999)。在当前日益竞争激烈的全球大背景下,城市综合实力远远不是一个城市赖以参与全球竞争的全部资本,而由其竞争优势所决定的城市竞争力则对一个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于是,城市竞争力的研究逐步受到广大学者以及政策制定者、专家的关注和研究。

但城市综合实力国内外研究,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在城市综合竞争力方面,国内外都进行了不同方面的实证研究。在我国,上海社会科学研究院、石忆邵、倪鹏飞等人分别针对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长江三角洲城市综合竞争力、中国24城市竞争力构建了相关指标体系,并相应作了竞争力的评价和排序。

在国内,城市竞争力往往比较重视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研究,这也有一定的背景:所

研究的城市往往都是那些综合性的大城市,如上海、广州、深圳、北京等。而最近在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6的概念被引用到城市之间的相互竞争的研究中(仇保兴,2002),企业核心 2

从1988年开始,它们每年对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社会发展水平进行一次综合评价。它们选取一套有代表性的指标,用综合评分法计算出各市的综合得分,以综合得分高低排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位次。这项评价开创了中国城市比较的先河,在国内产生了较大、较好的影响。但由于中国行政区域和实体经济区域不一致,该评价直接采用各城市行政区域的数据进行比较,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差,使得该项研究的准确性受到某些学者的质疑。 3

1997年,中国地级城市以上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是:a确立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子系统,15个二级子系统,51个指标;b、提取数据并进行预处理,目的是解决数据资料残缺问题;c、对数据分布进行正态检验;d、指标间的共线性检验,提出具有强烈共线性的指标;e、用因子得分法确立每个城市的综合得分;f、用聚类分析将观测对象按照一定规则分成组或者类;g、分析所的结果。这51个指标分属于4个子系统,即人口和劳动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及基础设施等。评估报告将219个地级以上城市依综合实力强弱划分为4大类,第一类即综合实力最强城市,共有19个。评估报告还表明,排名位于前55位的第一、二类城市地域优势、规模优势和大城市群地域优势明显。http://www.online.jn.sd.cn/tempnews/str_cities.htm 4顾朝林将图论原理和因子分析法相结合,应用33个指标对全国1989年的434个城市进行了综合实力评价,并借鉴经济区划的D△系理论和Rd链方法,提出了中国两大经济地带,三条经济开发轴线、9大城市经济区和33个II级区的城市经济区区划体系的设想.将城市经济实力和区域空间结构分析衔接起来(顾朝林,1991)。

5 199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与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对世界83个大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评价,它们选择10个反映城市社会发展水平状况的有代表性的指标组成指标体系,通过直接向目标城市发统计调查表进行调查、搜集国内外有关标准统计资料等方法获得数据,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计算并得出结果。 6

目前,企业战略关注的焦点已经从传统的分析经营环境和竞争对手之后找到公司的最佳定位,转换为培育、开拓资源、能力和核心专长。传统的企业战略研究,主要运用计划与定位的方法,但随着环境的日益复杂

12

博士学位论文 第1章 城市竞争力研究文献综述

竞争力的引入可以突出不同城市独具的竞争力要素以及抓住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

(二)从国际竞争力研究到城市竞争力研究 1、产业、国家及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国际竞争力研究主要在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产品竞争力四个层

7

次上展开。实践中有时很难绝对地严格区分国际竞争力研究的四个层次,各个层次的研究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在研究方法上有许多地方值得参考。

扩张力 吸引力 资产 企业管理

经济实力 国家竞争力 可持续性 政府作用

国际化度

企业竞争力 过程

全球化 本地化

科技实力 国民素质 基础设施

和谐 金融环境

冒险

图1-1 IMD的国家竞争力模型

生产要素 需求状况 相关和支持产业 政府 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 机遇

图1-2 波特的国家竞争力模型

资料来源:宁越敏(2001)

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国际管理与发展研究所(IMD)在国际竞

争力评价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国家国际竞争力的评价原则、方法和指标体系等已经逐渐得到认可,其公布的《世界竞争力报告》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IMD和WEF将国际竞争力定义为“一国或一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并且设

与多变性,这种类似环境决定论的观念,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所谓“计划不如变化”就是这种思想所处境地的真实写照。这种方法的缺陷主要在于:对竞争的静态描述导致对创新的忽视;对外部环境的强调导致对公司差异蕴涵的机会的忽视等。核心专长方法正是对传统定位方法的补充。当然也是基于实践观察,事实表明,“成功的公司很少关注人为的定位,却着力于开拓公司的资源专长和能力”(杨浩等,2000)。 7

例如波特的国际竞争力理论是以国家竞争优势为分析目的,以产业竞争优势为分析对象,以企业竞争优势为分析切入点,对国际竞争力的来源精心深入剖析。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