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4/1 8:36: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盂城驿讲解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首先欢迎各位参观盂城驿。
盂城驿是1985年高邮在一次文物普查中发现的,后来经各级专家的考古和论证,说它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好且规模最大的一座古代驿站。
盂城是我们高邮的别称,那么,为什么我们高邮的驿站叫盂城驿呢?这是因为高邮在北宋时期出了一位著名的婉约派词人,他就是秦观、秦少游,提起秦少游,大家都很熟悉,因为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了。当年,就是这位风流才子写了一首歌咏家乡地理形势的诗《咏乡》:“吾乡如覆盂,地处扬楚脊。环以万顷湖,粘天四无壁。”这首诗的大意是说,高邮的地势是中间特别高而突出,而四周却是十分的低洼,就象一只倒扣过来的水盂。后人就根据这首诗的诗意,把我们高邮称为盂城,因而我们高邮的驿站就叫盂城驿了。
盂城驿开设于明代洪武八年,也就是公元1375年,是由当时的高邮知州黄克明开设的。中国古代的驿站,其功能是比较综合的,概括起来大约有四个:第一个是邮传的功能,这也是驿站最首要的功能,邮传相当于我们现在邮电局的职能,所以,现代人常说,驿站是邮电的前身,是它的起源。第二个是接待的功能,就相当于我们现代的政府招待所,接待过往官员、各国使节等等。第三是漕运的功能,各位来的时候,可能已经注意到了我们驿站是濒临京杭大运河的,在明代,运河南北贯通,是当时的交通大动脉。古代的盂城驿就担负着南北漕运任务,运送粮食、运送食盐。比如说,高邮有南北澄子河,运河里的粮盐运来后,要通过驿站转运,泊过澄子河,运到里下河地区。第四呢,就是中途押解犯人,这也是驿站的一项特殊功能,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看守所。
盂城驿原来规模宏大,有正厅五间、后厅五间、送礼房五间、库房三间、厨房三间、廊房十四间、马神庙一间、马房二十间、前鼓楼
1
三间、照壁牌楼一座,在驿站的北面还有驿丞宅一所,共有房屋十二间、夫厂一所六间房,驿站旁边还有秦邮公馆,有门楼一座、内正堂三间、后厅寝室三间、南北厢房八间。我们现在从这组数字上面就可以想象当年的规模有多大,另外,驿站在朝西的运河堤上,还有迎宾的皇华厅一座,有厅三间、差房三间;驿站的东面还有马饮塘。如此规模的盂城驿在嘉靖三十六年时,毁于倭火,隆庆二年有予以重建。
现在我们看到的盂城驿是明代的遗存,盂城驿是在元代秦淮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元至正年间,盂城驿叫秦淮驿,朱元璋称帝后,在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令翰林学士考古订正全国俚俗不雅之驿名,共更正232处,比如将扬州驿改为广陵驿、将镇江驿改为京口驿,秦淮驿自此也改名为盂城驿。
我们现在首先看到的是盂城驿的照壁,它长14米、高3.5米,给人一种庄重森严的神秘气氛的感受,它是阶级统治的一种标志,反映了古代驿站作为官府衙门的一种威严显赫的气势。关于照壁呢,在古代有两种说法:一是对于官方来讲,它可以显示官府衙门的威严气势;二是对于民间来说,老百姓认它可以驱邪避秽。
照壁的对面就是盂城驿的门厅了,门上的匾牌上有四个大字:古盂城驿,这几个字是由原邮电部部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朱学范先生题写的,旁边的“邮驿博物馆”的馆牌是由邮电部副部长刘平源先生题写的。
门厅的两边有两个石鼓,古老质朴,给驿站平添了几分古朴的气氛。咱们中国的老百姓有门当户对一说,而门当其实指的就是门楣上的这个突出的木柁,而户对就是这两个石鼓了。
现在我们进入的这间大厅叫皇华厅,抬头可以看见中间的匾牌上有两个字:皇华。这两个字在当时是对来往使节的一种敬称。当时的皇华厅是整个驿站的管理中心,主要担负的职责就是通邮传令、处理公文,同时,中国古代的高邮州官也是在这里会见过往的上级官员。
2
西面的这间是签押房,签押房的主要任务是文件送到了,要在这里签个字、画个押,确认无误无损,表示公文送到了。
东面的这间叫书房,古代的书房是供驿丞办公后休息小憩的地方。这个驿丞就是我们这个驿站的最高管理人员,是九品官。提到官位,各位可能会觉得区区九品官算什么呀,是呀,咱们中国有句俗话叫“七品芝麻官”,七品尚属芝麻小官,又何况九品呢?但是,可别小看了我们这个九品官,他是直属中央领导的,是中央派往地方的行政官员,他和中央的关系比较特殊,是垂直领导关系。驿丞虽是州县的微官末吏,但送往迎来,周旋于上司显宦之间,责任重大。驿丞虽小,毕竟是个“官员”,驿站在地方上被称为“衙门”,设有刑具,还可以公开出“告示”。
我们再来看看这边陈列的驿站时限里程表。中国古代的邮传速度都有一定的时限规定,比如说,象这里标出的“三百里限,六日二时到达”。看到这样精确的时间规定,我们会不会觉得它比我们现在的邮政特快专递还要专业呢?如果当时超过这样的时间规定,就要受到〈〈邮驿律〉〉的处罚,〈〈邮驿律〉〉的处罚是很严厉的,驿律第七条就曾规定:迟一日笞二十,每三日加一等,失误军机者,斩。就是说,延误一天,就要用竹鞭打二十,假如耽误了军机,就要问斩。如此看来,中国古代的律法还算是严明的。同时,中国古代的邮传速度也是非常快的,最快的每昼夜可达600——800里,可与我们现在的汽车速度相媲美。可能各位在阅读古书的时候会发现这样的描写句:八百里飞书,六百里捷报。指的也就是这样的一种传递方式。另外,唐代的杨贵妃是非常喜欢吃荔枝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当年,杨贵妃爱吃的荔枝其实就是通过象我们这样的驿站一站一站传递过来的。当时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为她专设了四川涪 州到长安的驿路,为了保证荔枝的新鲜度,所采用的就是这样的速度。
我们这边还陈列了盂城驿的分工职责表、登记和排单制度、车船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