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3:46: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设置,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是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它要求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鼓励社区人士、学生家长和其他人员共同参与,消除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学生与家长、知识与实践之间的隔阂或对立,打通它们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丰富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培养他们自主、自立、自信的精神。

我们经过充分思考和讨论,确立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为我校的校本课程。社区教育是我校的一大办学特色,自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被市委宣传部命名为“社区教育试点学校”以来,已坚持 不懈地开展了十二年的实践与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得到了专家的热情指导,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有着广阔的研究天地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促

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凸显学校特色。它的确立与实施是十分必要的。 一、基本理念

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变封闭式教育为 开放式教育,把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形成教

----

育网络,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课程自身

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

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深切体验,从生活和所处的周围社会中获

得书本以外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

1.生活理念。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以活动形态开展, 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教,在教和学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实际操作能

力。

2.体验理念。体验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目前已被教育界广泛认 同。在社会实践中,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使知、情、意、行同

步发展,培养学生完善的品质、高尚的情操、坚定的意志。

3.资源整合理念。开放搞活、盘活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家庭和 社区中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 如人物资源――社区内的优秀人物 (离

退休干部、自强不息的残疾人、各线的突出人才等);习俗资源――

社区的风土、人情;特别资源――社区内有特别意义的人、事、景、

物等。这些乡土知识和社区经验本质上是由当地人民创造和积累的。

4.学科整合理念。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是让学生把课 本中学到的各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进行整合, 使知识从单一

走向多元,从封闭走向开放,使教育从课堂走向生活,从学校走向社

区,促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情感、品质得到综合的训练和提

高。

二、设计思路

-----

(一)关于学段

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开展学校、

家庭、社区三结合实

践课程的实际需要,将六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

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

年级)。

(二)关于目标

1.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学校、家庭、社

区三结合实践课程的特点以及各学科知识学习的内在规律,《学校、

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

明确了小学阶段的总目标,并对三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 体现了

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

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和谐发

展,使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三)关于实践内容

在各个学段中,《标准》安排了“我自理、我服务”,“我换位、我

上岗”,“我学习、我拓展”三个实践领域。

“我自理、我服务”安排了:服务自我、服务同学、服务老人、服务

社会??

“我学习、我拓展”安排了:走进历史、走近榜样、走近洋人、走向

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