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商颂》作年补证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21:03: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诗经商颂》作年补证

摘要:关于《诗经?商颂》的创作年代,虽然早在两千年前就有争论,但是直到今天这一争论仍在继续,并没有取得一致的见解。尽管主张“商诗说”的学者日占上风,但是并未取得决定性胜利。从春秋时期人们对于《商颂》的赋诗引诗情况来看,《商颂》应为商人所作,否则,《商颂》何以在春秋时期那么受人重视就很难解释。从《商颂》的性质和语言形式来看,《商颂》应创作于商代中晚期。在今文诗三家中,我们只能找到鲁韩二家主张《商颂》为正考父所作的证据,而找不到齐诗学者也主此论的证据;今文诗家不仅在《商颂》是否为正考父所作的看法上不统一,而且在《商颂》究竟是“商诗”还是“宋诗”的看法上也不统一,这些分歧也为“商诗说”提供了反面证据。 关键词:《诗经》;《商颂》;商诗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5)02-0151-08

《诗经?商颂》究竟是殷商时代留下的旧作,还是宗周时代宋国的作品,这个问题早在两千年前就有争论,直到今天这一争论也仍在继续。也正因如此,所以我国当代著名诗经研究专家夏传才先生才将它与“孔子删诗问题”“《毛诗序》的作者和尊废问题”以及“《国风》作者与民歌的问题”,一

并列为我国《诗经》学史上的“四大公案”①。从现有文献看,对于《商颂》产生的年代最早予以揭示的是《国语?鲁语下》:“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以《那》为首。”②但是仔细研读这则材料,我们不难发现它所给出的信息是非常模糊的,因为正考父是西周末春秋初人。所以,如果按照字面之义将“校”释为“校理”,则至少可以得出以下三个结论:其一,《商颂》是商诗;其二,《商颂》是西周建立以后正考父以前作为殷商后裔的宋人所作的宋诗;其三,《商颂》中既有商诗,也有西周建立以后正考父以前作为殷商后裔的宋人所作的宋诗。因为无论说商诗还是宋诗,它们都在正考父以前,所以不管选择哪个答案,与这段记载都不矛盾。而如果按照王国维之说将“校”视为“效”之借字,解为“献出”③,则除了以上两个结论外,还可再追加一个结论,那就是《商颂》12首也有可能是正考父自作的。正是由于《国语?鲁语》中这一记载的模糊性,所以才为两汉及其以后的“商”“宋”诗之争埋下了伏笔。综观前人有关《商颂》作年的争论,应当说“主商”论者已渐占上风;不过,“主宋”论者对于“主商”论者的反驳也依然很顽强。为了使这一问题得到更进一步的解决,笔者在此拟再胪列三证,以期对“商诗说”的最终确立提供一点新的证据。 一、从春秋称诗看《商颂》的作年

众所周知,春秋称诗十分流行,而且所称之诗由今本《诗

经》看几乎全都来自那些政治上的显贵地区。如二《雅》《周颂》都是朝廷用诗,《鲁颂》采自周公之子伯禽的受封之地,《豳风》采自周王室的发祥地,二《南》采自周公、召公的分陕之地,《曹风》采自文王之子、周武王和周公之弟振铎的受封之地,三《卫》(也即邶、?{、卫)采自文王之子、周武王和周公之弟康叔的受封之地,《唐风》采自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的弟弟叔虞的受封之地,《王风》采自周东都 收稿日期:2014-11-24

作者简介:韩国良,男,南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南阳473061)。

洛邑王城畿内之地,《郑风》采自西周中兴之主周宣王的弟弟友的受封之地。尽管在政治地位上《郑风》并不如二《南》、三《卫》《豳风》《王风》《唐风》与《曹风》高贵,但是较之秦、齐、陈、桧、魏诸国之风,地位无疑又要略胜一筹。其他如《秦风》虽也被赋引了2首,但是它们全部都出自秦人之口,这足以说明《秦风》在当时并不流行。另外,当时人也赋引了不少逸诗,这些逸诗由于《诗经》无载,所以它们的出处无从探明。不过,依理而论,它们也同样应当属于那些政治上的显贵地区。试想那些非显贵地区的诗歌连被赋引的机会都没有,这些逸诗又怎么可能来自它们呢?这显然是不可思议的。

那么,《商颂》的情况如何呢?《诗经》共录《商颂》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