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演讲与辩论》:6-16蛊惑青年与鬼神的踪迹-同步练习及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 5:19: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6 蛊惑青年与鬼神的踪迹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盅惑

藐视 B.告诫

面事 C.轻率

惭恧 D.卤莽

谙熟

乐此不疲 丁是丁,卯是卯 功败陲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前拒后恭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直截了当 冒天下之大不韪

解析 A项盅惑—蛊惑;B项功败陲成—功败垂成,面事—面世、面试、面市;C项前拒后恭—前倨后恭。 答案 D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一生维护法律,崇奉民主的苏格拉底却死在了民主的旗号下,被法律判了死刑,每想到此,总是难以________。

(2)总书记强调,我们将始终如一地履行对台湾同胞作出的承诺,既不会因局势的一时波动而有任何动摇,也不会因少数人的________干扰而有任何改变。

(3)我晓得坏人总是为害于与之接近的人,好人总是使同群者受益;而我________于蠢到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

A.释怀 故意 竟然 B.释怀 蓄意 竟至 C.忘怀 蓄意 竟至 D.忘怀 故意 竟然

解析 “释怀”,消除心中的某种情绪;“忘怀”,忘掉,不记得。“蓄意”,早就有这个意思,指坏的方面。“故意”,有意识,存心地。“竟然”,有“居然”的意思,表示情况发生的意外,没有料到。“竟至”,竟然到这地步,有出乎意料的意思,比“竟然”程度重一些,书面语色彩浓一些。 答案 B

3.下列句子中成语的用法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一些书店以“打折”来刺激读者消费,这种拉大旗作虎皮的做法,常使读者吃亏上当。 ......

B.近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实施精品工程,成果显著。繁荣兴旺

的文艺创作,屡见不鲜的精品佳作,极大丰富和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和....谐与进步。

C.杂技剧《天鹅湖》在充分运用杂技艺术顶级技巧的同时,大胆采用芭蕾舞姿,使古老的东方杂技和优美的西方芭蕾这两种分别以刚柔相对立的艺术门类,在作品中被嫁接得天衣无缝。 ....D.我们周围专门有这么一帮人,唯恐天下不乱,人家干正事。他们却敲边鼓。 ...

解析 C项“天衣无缝”,比喻事物浑然天成,完美自然,没有破绽,与语境符合。A项“拉大旗作虎皮”,比喻打着某种旗号虚张声势,来吓唬人,来蒙骗人。“打折”的做法无此意。B项“屡见不鲜”,见得多了而不觉得新鲜,与语境不符。应换成“层出不穷”。D项敲边鼓:从旁协助。不含贬义,与句子语境不符。 答案 C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香港游客在菲律宾马尼拉市被劫持事件中,本应在几十秒内完成的突击,菲律宾警方用时79分钟,被媒

体称为“世界上用时最长的营救突击”。

B.嫦娥二号卫星测控系统的科技人员提出并制定了月球噪声的测量方案,分别针对参加嫦娥二号卫星测控

工作的喀什站和青岛站的测控设备开展月球辐射噪声测量。

C.一个半世纪的积淀,世博会历久而弥新,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仅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创造物质财富的积极性和热情。

D.号称是马云、王菲、李亚鹏等三万精英人士师父的神奇道人李一,随着吹捧者的纷纷撇清或缄默,正成为一个声誉上的“破落户”而陷入讨伐之中。

解析 A项语序不当,“香港游客”应放在第一个“被”的前面。B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试验”或“工作”。C项语序不当,将“不仅”后面的内容和“而且”后面的内容位置互换。 答案 D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作品的独创性亦称作品的原创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直接创作活动产生了作品。________。________。二是作品表现出作者的个性特点。________。不同的人对同一题材的创作也是常见的现象。________。作品的独创性是针对作品的表达形式而言,并不延及作品的主题思想,也不涉及未加提炼、加工的社会生活本身。________。

①只要是独立创作的作品,即使使用了相同的题材,也会产生出与他人作品不相同的表达特征 ②作者运用自己独到的眼光、技巧,独立地选择了自己满意的色彩、旋律、动作、语言等,形成对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的表达形式

③作者的创作活动表现为对素材的取舍、运用,素材是构成作品的原始材料,它本身不是作品 ④但只要是作者本人独立创作的,必然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点 ⑤任何人的创作都离不开对前人文明成果的传承、借鉴,也离不开同时代人的互相影响 A.②①⑤③④ C.③②⑤④①

B.②④③①⑤ D.③④②⑤①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各句的意思可知,③句说的是作者的创作活动的表现,所以应该紧跟“一是作者的直接创作活动产生了作品”一句;③句还说到素材本身不是作品,而②句说的是作者如何使素材变成作品。所以②句应紧跟③句。据此,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C 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9题。

来,迈雷托士,请说,你是否认为使青年尽量学好是首要的事? “是的。”

现在请向在座指出谁使青年学好,显然你知道,因为你关心此事。据你说,你发现了蛊惑青年的人,

把我带到在座面前控告我;来向在座说,谁使青年学好,指出他是什么人?瞧,迈雷托士,你倒不做声了,说不出什么了吗?这对你岂不丢脸,岂不是充分证明了我的话:你对此事毫不关心?我的好人,还是请你说吧,谁使青年学好?

“法律。”

这不是我所问的,最好的人;我问的是什么人,什么人首先懂得这一行——法律。 “在座诸公——审判官。”

说什么,迈雷托士?他们能教诲青年,使青年学好? “当然。”

他们全会,或者有会有不会? “全会。”

我的哈拉,世上有这许多有利于青年的人。听审的人呢,他们也使青年学好吗? “他们也使青年学好。” 元老院的元老们如何? “他们也同样使青年学好。”

那么,迈雷托士,议会议员蛊惑青年,或者他们全体使青年学好? “他们也使青年学好。”

这么说,除了我,全雅典人都使青年学好,唯我一人蛊惑青年。你是这么说的吗? “对了,我确是这么说的。”

你注定我的悲惨命运呀!我问你一句:关于马,你是否这么想,举世的人对马都有益,唯有一人于马

有损?或者相反,对马有益的只有一人或极少数人——马术师,而多数用马的人于马有损?不但马,所有其他畜生是否同此情况,迈雷托士?当然是,不管你和安匿托士承认与否。青年们福气真大,如果损他们的只有一人,益他们的举世皆是!迈雷托士,你已充分表明对青年漠不关心,你显然大意,对所控告我的事,自己毫不分晓。

6.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在辩护中,苏格拉底用自己擅长的设问方式,先从对方可接受的观点入手,不断揭露对方

B.苏格拉底的诘问是从“你是否认为使青年尽量学好是首要的事”开始的,已经远离了“蛊惑青年”的辩题。

C.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否认自己蛊惑青年的罪名,而是按照对方的说法进行推论。

D.苏格拉底逻辑严谨、辩驳有力的申辩过程,严肃沉稳、锋芒内敛的申辩语言,至今仍然闪耀着独特的魅

力。

E.苏格拉底表现出为坚持某种理想或原则而无所畏惧、勇于承担的精神。 解析 A项“设问”应为“诘问”,B项没有远离。 答案 AB

7.“我问的是什么人,什么人首先懂得这一行——法律。”苏格拉底的这句

辩词有何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苏格拉底把“什么人”具体化为“什么人首先懂得法律”,就辩论技巧而言,这显然是一个圈套。对方如果回答是审判官首先懂得法律,按对方先前说法进行推论,就等于说是审判官使青年学好,而事实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