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0 3:26: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国企改革中应采取的人力资源策略
摘 要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经济支柱,对维护社会经济平稳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二十多年,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阶段。虽然这样,但是在和外资企业、民营企业进行的人力资源激烈竞争中,还是处于劣势的。“企业”的“企”字若去掉“人”字头,则为“止”。企业缺乏人的智力驱动,一定会呈现终止状态。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日益进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人力资源已成为了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生产要素,是创造财富的源泉。因此,不管是什么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必须排在首位。本文主要从国企改革人力资源管理存在开发、考评、选人用人等方面的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对策,并基于树立新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建立实施新的机制,完善相关法规体系,采用新的科学手段实现依法管理的基础上对人力资源管理存在开发、考评、选人用人等方面的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对策阐述自己的看法,为树立新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建立实施新的机制,完善相关法规体系,采用新的科学手段实现依法管理做一定的理论借戒。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革;人力资源 对策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核心。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当今企业成功的关键。随着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在企业经营中地位的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己成为当今的一个热点问题。 近几年来,国有企业大量高素质人才流动到了私营企业,形成了单方向的人才流动即人力资本的流失,给国有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发展。我国国有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大多数还是沿用计划经济体制那套人事管理模式。这一模式从50十年代到80年代基本没有什么变化,改革开放以来虽进行过一系列的改革,但从总体上看还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人事部门的职能多为工资分配方案的制定和人员调配、晋升、培训等。在强调人才自由流动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与企业发展战略相脱节、缺乏一整套有效的激励和培训机制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1.1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国企存在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可分为5点。1、人力资力管理
的观念落后;2、选拔人才的不科学性;3、 选拔机制有缺陷;4、育人环节薄弱;5.留人无方。
1.1.1 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对人力资源以及人力资本的特性及其对企业业绩的影响作用,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采用的是粗放的、放任自流的方式,仅停留在“人事管理”上,普遍忽视人力资源的资本性,忽略员工作为个体的能动性,对于绩效、考核、激励、约束等手段的采用都仅停留在计划时代的
脚步,对人才的合理流动与竞争机制意识欠缺,忽略或轻视用绩效考核系统科学对待人才及人才成就,以致一直未能建立起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保障、投资、绩效考核体制。虽然有的国有企业也在组织结构上设立了人力资源部,但经营者的观念上还未完全从人事管理转变到人力资源的管理上来。 1.1.2 选人缺乏科学性
首先选人标准不科学。在员工招聘方面,应当遵循“知识支配一切”、“智力高于一切”的选人模式,但在国企,事实上选人时往往存在过多不正常因素的干扰。用人不当的突出表现,是国企的职工能上不能下,任人唯亲、唯资辈而非唯贤。当然,所有国有企业都标榜“唯贤是用”,但大多数实际上难以做到这一点。(比如国有企业中父母是这个单位的,那么他们的子女优先进入这个单位。) 人们通常用一个“熬”字来描述政府机关工作,但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国有企业身上。除论资排辈的缺陷外,任人唯亲的情况在国有企业中也比较严重.
其次选人缺乏长远眼光,在招聘过程中基本上是缺什么人就招什么人,没有人才储备,缺少对未来人力资源需求的规划。此外国企选人时越来越片面强调高学历,本来中专文化程度就可胜任的工作非得招聘本科生甚至研究生,造成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1.1.3 选拔机制有欠缺
有一个好的领导是国有企业解困与发展的前提条件,特别是在目前国有企业存在制度方面缺陷的情况下。如果有一个素质高、能力强、懂市场、想干事业的企业经营者,可以弥补企业制度上的缺陷,使企业在现行体制下得到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反之,如果企业没有一个好的领头人,企业也就死气沉沉、困难重重。
如今的国有企业行为政府化,潜意识中政治气氛浓厚,重\名\而不重\实\。如管理者的考核任命强调政治表现,但有些业务骨干却因为不善拉关系而受到冷遇,\又红又专\的标准最后往往变成\红而不专\。而且现在领导更换频繁,导致企业行为明显短期化,只重眼前利益。国企领导较少考虑到战略、文化层次,即使制定了战略目标,也不能保证它在下一任内的延续性,相应地企业更缺乏支持战略实现的长期人力资源规划。
“能上不能下”也是国有企业人事制度的一个致命的通病,在现实工作中,只要自己一旦成为国有企业领导层中的一员,就可以高枕无忧享受相应的待遇,
即使没有了职务,还有相应的级别待遇。这种提拔干部的制度,一是无法增加在位干部的忧患感,使他们缺少求进步、不断努力工作的压力和动力;二是增加国有企业的工资、福利负担。由于“能上不能下”,为了提拔“有作为”的人,就必须多设置职位;即使通过免去原在位领导职务的方式腾出职位,原领导仍能享受以前的待遇,同样增加了企业的工资成本。 1.1.4 育人环节薄弱
国有企业在育人方面的表现就是对新招进来的人员进行短暂的岗前培训,时间一般都是几个月,而在以后的工作中,国有企业的员工只能靠自学、实践、请教别人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种育人方式,一是不能使在职人员全面掌握工作技能技巧(各岗位各自为政),如果同事出于竞争需要而保守秘密,则新手业务水平的提高会更慢、更难;二是在职人员的自学成本太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摸索,增加自学的时间机会成本。
国有企业不愿在育人方面投入资金,原因有:一是国有企业领导人的频繁更换,导致他们生产经营过程的短视行为,对任期内只增加生产成本而很少收益的人力资本投资自然不感兴趣。二是国有企业担心受培养人才的流失。在目前国有企业“跳槽”到民企、外企的情况日益普遍,国有企业在培养人才方面往往自己挖井别人喝水。 1.1.5
留人无方
除了以上讲到的育人、用人制度业已存在的缺陷造成国有企业无法吸引、留住人才的原因外,国有企业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也是导致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
激励不足是目前国有企业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激励手段不再单纯依靠精神鼓励,还要靠物质奖励,而物质奖励的激励作用尤为明显,这恰恰是国有企业的薄弱环节。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产物的国有企业,奉行的是“一大、二公”的平均主义思想,表现为个人收入分配的差距不大。国有企业在工资、薪金等货币性物质激励方面较私营企业仍有很大差距,而且没有 科学 的设计好薪酬结构,并有效地和员工绩效挂钩。另外,福利待遇有些也一年不如一年。激
励不足带来了一系列严重后果,诸如人员外流、企业员工出勤不出力导致企业效率低下等。
企业高层平均收入与职工平均收入比,我国国有企业是2.2 倍,美国是158 倍,日本是32 倍,远远低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理人员与一般职工收入的差距。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第一,传统的平均主义观念深入民心,使国有企业经理人员高收入的政策难以得到舆论的支持;第二,制度使然,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对国有企业员工收入差距作了硬性规定,分配制度缺乏弹性。物质激励的弱刺激,一方面可能造成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不把精力投入到市场上而是官场上,以官职的升迁来弥补收入方面的不足,企业的效益及效率当然差强人意;另一方面可能使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在其位而不谋其职,心不在焉,不安心于目前的本职工作,一旦有收入更高的职位,他必定舍此求彼,尤其是投向收入丰厚的外资企业的怀抱。
企业中的奖惩不分明,也导致员工认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这就大大挫伤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员工带着情绪干活,造成了企业效率的低下。
2
完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从上述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描述看来,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环节还
很薄弱,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逐步完善。1、牢固确立“第一资源”、“第一战略”的理念;2、完善员工培训制度;3、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和激励体系;4、 完善企业经营者选拔、管理机制;5、强化薪酬体系的公平与合理。 2.1
牢固确立“第一资源”、“第一战略”的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经济的发展最终取决于人力资源的占有、配套和使用,以人力资源为载体的知识和技术就成为第一资源, 成为社会财富的标志、内容和动力。在某些发达国家, 知识经济的崛起, 高科技的迅速产业化, 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骤然增加。知识已成为比能源、原材料、资本等更为重要的经济因素。因此国有企业必须牢固确立起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战略的理念,惟有如此才能建立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