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做一块卵石》教学反思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6 15:17: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做一块卵石》教学反思

本学期公开课活动中,我执教了《做一块卵石》一课,本课通过做卵石的

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一块棱角分明的大石块变小、变圆的过程,从而推想大自然中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现象。教学过程中有收获,有不足,反思如下:

一、 多种感官动起来

本课通过“说卵石、看卵石、研究卵石 ”,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设计了四个探究题:

探究一:河道中卵石的分布规律

探究二:河道里的卵石是从哪里来的呢? 探究三:流水真的具有搬运能力吗?

探究四:是什么原因使岩石变得越来越小,光滑圆溜的呢?

教学过程中,充分让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有意识地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观察大自然,去探究,去思考,去推理,让他们自己寻求事物的答案。综合这四个探究题的结果,学生就很清楚的知道了卵石形成的原因。 二、自主学习给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

教学设计中探究卵石的形成是通过学生亲手做卵石,感知一块棱角分明的大石块在变小、变圆的过程中受到哪些外部力量,然后借助一些事实依据和做卵石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来推理卵石的形成。实际教学中效果还是不错的,出乎我的预料,我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讲的,可是学生很喜欢这种思维方式,无论是在做卵石的过程中,还是借助客观事实进行推理的过程中,都充分地体现了自主学习的优势,多方面地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推理和想象能力,学生也从实验中,体验到了卵石的形成需要受到哪些外部力量,以及风化现象对岩石的破坏性,体验到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的重要性。教学中,两个实验环节的把握对我考验很大。本课的第一个实验 —— 制作卵石,有些不可预测性,实验的场面有些混乱,有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但是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时间的掌控也把握的很好。第二个实验 —— 温差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虽然有

一定的危险性,但经过巧妙引导,还是将可能的危险降到了最低,让每一环节都顺利实施。 三、一点想法

当然,这节课也有明显的不足,虽然在教学中,尽可能的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自主实践,但毕竟是局限在课堂上,没有能够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亲自看一看,亲自去考察、去体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神奇以及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