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9 2:43: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读后感
胡岭 2011111612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读完了西奥多·威廉·舒尔茨教授的名著《改造传统农业》。虽然对舒尔茨教授的部分理论依然存在着难以理解等方面的困惑,但是对他的很多理论如改造传统农业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以及这些理论得独到精深与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对我的启发颇大。
舒尔茨反对农业经济学隶属于农学的传统,认为农业经济学应该是一般理论经济学的组成部分,并坚持按这种观点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经济问题,为现代农业经济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改造传统农业》是舒尔茨融早期的农业经济学和人力资本理论于一体,专门研究发展中国家农业问题的一部独树一帜的专著,也是舒尔茨最有影响的代表作。如何将“不能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传统农业改造成“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的现代农业是舒尔茨本书的主要研究目的。分别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条理清晰地进行分析:一、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亦即什么是传统农业)二、传统农业为什么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三、如何改造传统农业?(此即怎么办的问题)
一、什么是传统农业?
第一至四章是围绕什么是传统农业这一主要问题展开进行分析的。在第一章“问题的提出”里,舒尔茨没有按照以前学者从文化特征、制度结构、或生产要素的技术特征角度去定义传统农业,而是从经济概念的角度去定义传统农业,认为“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可以称之为传统农业”。并且,他一反以前学者“重工轻农”,认为农业充其量只能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廉价劳动力,而不能对国家的经济做出贡献的看法。他指出,“并不存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农业部门不能对经济增长作出重大贡献的基本原因。”同时,他又承认“仅使用传统生产要素的农业是无法对经济增长作出重大贡献的”,但是现代化的农业是经济增长的一台强大发动机,是能对经济增长作出重大贡献的。
另外,舒尔茨反对传统观点中认为穷国的农业部门在使用自己所拥有的要素时效率是低下的。
第二章里“传统农业的特征”,通过解释受传统农业束缚的农民的生产行为来分析通过投资来改造这种类型的农业是否有利。舒尔茨认为传统农业有三个主要特征:技术状况长期保持不变;农民对持有和获得收入来源的生产要素的偏好和动机保持不变;以及这两种状况保持不变的持续时间足以使获得作为收入来源的农业要素的边际偏好和动机同作为一种对持久收入流投资的这些来源的边际生产力以及同接近于零的纯储蓄达到一种均衡状态。传统农业本质上是一种生产方式长期没有发生变动、基本维持简单再生产的长期停滞的小农经济。他反驳了两种传统观点中对农民的偏见。一是人们从社会习俗观念角度认为的农民偏好空闲而不愿意辛勤劳作的观点。舒尔茨认为这种结论的得出忽略了经济方面的因素,他提出了均衡状态特征的概念。指出他们没有认识到农民缺乏长时间辛勤工作的精力,并且他们增加工作所能获得的边际收益低下而对农民缺乏激励。并且受过教育的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农业劳动并非仅仅因为社会习俗对大家造成的从事体力劳动方面意愿的影响。而是由于受过教育的人在从事体力劳动与其他劳动方面存在着收入上的差别。所以,并不是因为农民游手好闲而造成了传统农业生产效率低下,而恰恰是因为边际劳动收益率低下而对农民增加劳动的激励不够。
第三章“传统农业中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针对传统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是因为农民没有合理地配置其所拥有的要素的观点,舒尔茨进行了反驳。他通过列举危地马拉的帕那加撤尔和印度的塞纳普尔两个例子来证明“在传统农业中,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并且通过真实可靠的例子最终肯定了“贫穷而又有效率”这一有趣的假说的真实性。并且他认为传统观点中认为农民受教育水平低下是造成不能有效配置现有要素的原因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农民受教育水平与能否有效配置生产要素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农民依靠世代相授的技能已经能够做到高效率地配置现有要素。但是,高效率并不等于富有。所以即使传统农业中农民能够高效率地配置生产要素,却依然无法摆脱贫穷。 由此就引出了第四章的问题“零值农业劳动学说”。部分学者认为农民贫穷的原因在于农业生产中也存在“就业不充分”的现象,“有一些工人对生产没有做出贡献”。甚至有学者认为把穷国土地上的劳动力抽走四分之一不会使农业生产
下降。
二、为什么要改造传统农业?
在分析为什么要改造传统农业时,舒尔茨的主要观点是农业是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的经济部门,但是传统农业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所以要使经济得到发展,必须要把传统农业改造成现代农业。第五章和第六章是论述改造传统农业的原因。一般学者认为,传统农业落后是因为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和隐蔽失业问题存在。而舒尔茨却不这样认为。据此,舒尔茨提出了收入“流价格理论”来分析传统农业落后的根源。他把收入比作一个流量概念,认为它是由每单位时间既定数量的收入流所组成,收入流数量的增加就等于经济增长。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决定了收入流的价格?
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第六章“传统农业收入流的价格”中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分析了收入流的价格。通过分析,舒尔茨得出了一个结论:在传统农业中,社会所依靠的生产要素是昂贵的经济增长源泉。既然如此,那解决的切入点就是想方设法把传统农业改造成一个比较廉价的经济增长源泉。舒尔茨认为这就需要寻找一些廉价的新生产要素的投入,改变收入流来源较高的均衡价格,来获得收入流的增长。
三、怎样改造传统农业?
找出了传统农业社会停滞落后得根源,针对这个问题,也找到了解决的办法。那么,具体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呢?《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第七章至第十二章是舒尔茨提出的一些改造传统农业的具体措施。他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建立一套适于改造传统农业的制度;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为引进现代生产要素创造条件;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在第八章,舒尔茨从农场规模、控制和刺激三方面分析了不同的制度方式对农业发展的不同影响和作用。从规模方面讲,舒尔茨认为农场规模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不是决定性或者关键性的。他更加注重的是农场中生产要素的效率,而不
是农场的规模。专业化、控制生产决策的所在地、作出决策信息状态、对传统农业改造的速度以及指导并奖励农产品的生产者的刺激中固有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制度保障:国家应提供制度保障去刺激农民增加农业投资,而不是仅仅提供政策性支持。普通教育投入使农民及其子女多了一个了解国家、社会,向上层社会、农村以外的社会流动的机会,但对增加农民的农业技能,提高农业生产率收效甚微。
在现代农业生产工具出现时,其应用却在某种程度上收到了排挤,因为农民的收入有限,土地数量和生产规模较小,加之缺乏从事非农业生产的技术和教育,所以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几乎为零。这就是即使农村存在剩余劳动力而生产依然可以持续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大型收割机下乡后,仍然有很多农民依然采取人工收割的原因。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民不能通过采用收割机而节省的时间来从事其他工作来补偿使用收割机而产生的费用(包括雇佣收割机的费用和使用收割机而造成的比人工收割更多的浪费)。
四、笔者的思考
(一)零值劳动学说
在舒尔茨先生的分析中,笔者对舒尔茨先生在文中对“零值劳动学说”的否
定产生了比较大的兴趣,就此罗列出自己困惑的几点。并通过对一些现象的观察与思考提出了自己的不一样的看法,以求教于大方。
1、关于隐性失业率的比率问题
舒尔茨先生在文中通过列举印度1918年——1919年发生流行性感冒所造成
的农业劳动力大量死亡而对印度谷物播种面积的减少所造成的影响,证明了印度“隐性失业率”为25%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根据流感事后的统计,农业劳动力的死亡率是8.3%,而印度1919——1920年播种面积比基年1916——1917年减少
了3.8%。而印度农业劳动中劳动系数大约是0.4,即如果其他投入品都不变,劳动减少10%会使农业产量减少4%。
但是,他所驳斥的理论仅仅局限在数据方面。即使舒尔茨先生的论证是科学的,那也只能证明印度隐性失业率并没有达到或者超过25%,而并不能说明这种隐形失业率不存在。事实上,即使隐性失业率存在的话,这种比率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农业发展程度不同,这种隐性失业率并不会完全一样。P.N.罗森斯坦-罗丹在《农业中的隐蔽失业和就业不足》一文中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德国占领下的波兰有五分之一的农业劳动力被抽走后,农业产量并没有减少”。虽然可能由于战争的原因比较特殊,但是也可说明,这种隐性失业率的具体比率并非在所有国家都是一样的。
如果印度的隐性失业率没有部分学者所认为的25%之高的话,印度流感所造成的农业劳动力死亡率超过了当时的隐性失业率的可能性就依然存在。因为农业劳动力8.3%的死亡率也只是根据总人口的死亡率(整个英属印度的死亡率是6.2%)而估算得出的,这种数据的可靠性仍然值得怀疑。那么印度流行性感冒死亡率最高的各邦谷物播种面积下降最大也就变得可以理解了。如果是这样的话,舒尔茨先生通过此种数据得出的“零值劳动学说是错误的”的结论就有待商榷了。
2、关于隐性失业率与农业劳动人口死亡率的均衡问题
舒尔茨先生探讨了整个印度经过流行性感冒后的农业劳动人口死亡率和谷物播种面积下降率,但是忽略了各邦存在着差异。假使存在着隐形失业率,并且是不均衡的,加之流行性感冒所造成的农业劳动人口死亡率在不同地区也是参差不齐的。那么通过比较印度人口的死亡率与造成的农业生产率下降之间的关系来说明这种隐形失业率不存在,似乎说服力不够强。
舒尔茨在探讨是否存在隐性失业率时利用的一个前提假设是:当边际生产率为零的那部分农业劳动力(即隐形失业人口)同死去的农业工人数量同样多,则死亡人数对农业生产没有影响。事实上,在此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各邦农业劳动人口死亡人数是不完全一样甚至完全不一样的。在此可以做一个假设,如果一个邦的人口在这次流行性感冒中大部分人(超过50%)不幸死去,隔壁邦则由于受到的影响较小而可以照常耕作,那么据此比较他们的平均农业劳动人口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