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25: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詞的本義和引申義

詞的本義和引申義 一、基本概念

(一)義項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義項是指字典、詞典中同一個條目內按意義分列的項目。它是人們從各種具體語言材料中對這個詞所使用過的意義進行分析、提煉、概括而形成的。 辭書裏的義項跟詞義反映的客觀對象不全是一對一的關係。有些義項對詞義所反映的不同的對象有所綜合。例如: 《國語·晉語》:“伐木不自其本,必複生。”(本,根。)

《晉書·顧愷之傳》:“愷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本,靠近根部的莖幹。)

《南史·齊高帝紀》:“宅南有一桑樹,擢本三丈,橫生四枝。”(本,主幹。)

《辭海》裏同上述“本”字對應的義項是“草木的根、幹”,《辭海》裏是“草木的根或莖幹”,《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裏也是“草木的根或莖幹”,都以一個義項的形式綜合了根、莖、幹三個不同的對象。這樣可以避免一個詞的義項過於瑣

碎、繁雜。

辭書裏對詞義的描寫,只著重於那些普遍的用例的意義,並不完全等同於詞在具體的句子裏的意義。例如:

曹操《度關山》:“天地間,人為貴。”(間,中間。)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臏生阿、鄄之間。”(間,一帶。)

《莊子·駢拇》:“是故鳧脛雖短,續之惻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斷,使形體分離。)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臏至,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斷,使功能喪失。孫臏受的是刖刑,挖掉兩個膝蓋骨,腿的功能喪失了,雖連猶斷。) 辭書裏與上述句中“間”字對應的義項大都是“中間”,與“斷”字對應的義項大都是“砍”、“截斷”,跟上述句裏這兩個詞的實際意義不完全相同。

辭書中義項的確立,往往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因此,同一個詞在不同的辭書裏的義項並不完全相同,例如:

“生”這個詞,《辭源》裏有“生長,長出”、“生育”,“養育”、“活。與‘死’相對”、“生命”、“生活”、“一生”、

“一輩子”……這樣一些義項,《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與上述義項相關的義項則是“草木生長”、“出生”、“誕生”、“產生,發生”、“活著,生存”、“生命”、“生存的期間”。 學習古漢語,查閱工具書、選擇義項是一項經常性的工作,怎樣才能把義項選擇得確切一些?一是要多比較幾種辭書解釋詞義的情況,二是要根據上下文的文意來決定取捨。 (二)多義詞

從詞所包含的義項來給詞分類,可以分為單義詞和多義詞。只包含一個義項的詞稱為單義詞,如“勖”這個詞就只有“勉勵”一項意義。《詩經·邶風·燕燕》:“先君之思,以勖寡人。”包含有幾個互相關聯的意項的詞叫多義詞。古漢語辭彙中,單義詞少,多義詞很多。單義詞的詞義比較容易掌握,多義詞的義項比較複雜一些。因此,我們學習的重點應該放在多義詞上。

學習多義詞,首先是要注意多義詞的系統性。多義詞的全部義項構成它的詞義系統,這個系統裏包含有兩項內容,一是它的全部義項,二是各個義項之間的關係。我們學習多義詞的任務也就是要掌握這兩個方面。

其次,是要注意多義詞的適應性。根據語言環境對詞義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