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模拟试卷—2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1:56: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模拟试卷—2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5分,共15分)

1.档案研究法可以说是一种特定的调查方法,其优点不包括( ) A. 不会出现研究对象的反应倾向问题

B. 可以使研究者在较长的时间内和较广的空间中考虑假设 C. 容易找到材料验证作为研究出发点的假设 D. 可以从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角度去检验假设 2.最能体现乔治?米德社会心理学思想的著作是( )

A. 《意识、自我与社会》 B.《超越自由与尊严》 C. 《民族心理学》 D.《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3.具有“认为法律应使人们和睦相处,如果法律不符合他们的需要,可以通过民主程序来改变”观念的个体,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其道德发展阶段为( )

A. 工具性的目的和交换 B. 维护社会秩序与权威的定向 C. 社会制度和良心的定向 D. 普遍的道德原则定向

4.京剧《赤桑镇》中的包拯,作为法官他要执法如山,要斩包冕,而作为包冕的长者,他又要保持叔侄的亲情,赦免侄子,在激烈的思想冲突之后,包拯还是选择了前者。请问这一故事主要体现下面了哪一种情况( ) A. 角色紧张 B. 角色错位 C. 角色内冲突 D. 角色间冲突 5.下列对自我意识内容的分类,由詹姆斯(W.James)提出的是( ) A. 现实自我、理想自我 B. 实用自我、原则自我 C. 公我意识、私我意识

D.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6.现实生活中,应对挫折的方式有许多,下列成语中体现社会心理学中“补偿”

行为方式的是( )

A. 亡羊补牢 B. 化悲痛为力量 C. 失之东榆,收之桑榆 D. 卧薪尝胆 7. “非典”肆虐期间,许多人谈“非”色变,纷纷带口罩、吃补品、寻偏方以抵御“非典”,不少人甚至不敢出门,整日躲在家中。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集群行为可被称作( ) A. 侵略性集群行为 B. 逃避性集群行为 C. 获取性集群行为 D. 表现性集群行为

8.“先入为主”强调的是下列哪种心理效应的作用( ) A.首因效应 B.归因偏差 C.相似假定作用 D.近因效应

9.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发现一位同学交友广泛时,往往推断他口才好、讲义气、精力充沛、机敏等,这属于下列哪种效应( )

A. 首因效应 B. 相似假定作用 C. 隐含人格理论 D. 积极偏见 10.步入21世纪,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时尚潮流不断涌现,英特尔网、彩屏手机、数码相机、DV摄影机、笔记本电脑、私家车逐步走进千家万户??在这前所未有的社会生产力、极其丰富的物质享受和丰富多彩的文化背后,现代人却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和危机感。社会学家和文化人类学家将这一现象称为( )

A.文化变迁 B. 文化震荡 C. 文化移入 D. 文化冲突

二、多项选择题(共8题,每题1.5分,多选或少选都不给分,共12分)

1.观察法的缺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A.这种研究不能在长时间内进行,因而很难得到有关行为发生顺序和发展过程的资料

B.由于对自变量缺乏控制,所以难以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

C.如果被观察者意识到他们正在受到观察,那么行为表现就有可能不同 D.现实性不强,所得结果外在效度较低

E.观察者自身的主观愿望易于影响观察过程及观察结果

2.从20世纪20年代起,社会心理学进入了确立时期,即由“社会经验论”阶段进入“社会分析论”阶段。在这一阶段,社会心理学发生了以下转变( ) A.从描述转变为实证

B.从大群体分析转变为小群体研究 C.从理论转变为应用 D.从定量研究转变为定性研究 E.从小群体分析转变为大群体研究

3.社会心理学家发现,1岁以后,幼儿开始能将自己同表示自己的词语(名字)联系起来,如主述:“这是丁丁的鼻子”、“丁丁饿了”等。约在2岁末幼儿开始能使用物主代词“我的”和人称代词“我”,如主述:“这是我的玩具”、“我饿了”等,对于这种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这种变化说明儿童已具备了抽象和概括能力 B. 这种变化在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上是一个质的变化

C. 表明儿童把自己当作客体的人转变为把自己当作主体的人来认识,最终形成了自我意识

D. 表明儿童产生了物—我知觉分化 E. 表明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4.下列措施中,有助于消除偏见的有( ) A. 增加平等的、个人间的接触 B. 加强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教育 C. 制定有助于消除偏见的社会规范 D. 不同群体间的共同命运与合作奖励 E. 消除刻板印象

5.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根据个体需要与动机的关系,提出了动机系统论,根据这种理论,下列属于动机系统的组成部分的有( ) A. 兴趣 B. 信念 C. 意图 D. 定势 E. 意向

6.迈克尔(H.A.Micher)和迪雷马特(J.D.Delamater)综合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态度与行为关系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影响态度预测行为的三个变量,这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