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文言虚词用法分类例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29 10:27: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8个文言虚词用法分类例释

18个文言虚词用法分类例释 18个文言虚词用法分类例释 1.而 r (1)连词。

表并列。译为又和并且,或不翻译。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 表递进,相当于而且并且。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荆轲刺秦王》) 表承接,相当于就接着,或不翻译。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表折,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 表假设,如果假如。

A.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 B.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 表因果,相当于因而所以。

A.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B.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荆轲刺秦王》) 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一般不译。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表目的,相当于来,也可不译。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2)代词。通尔,用作第二人称代词,你的,你们的。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3)复音虚词。

而已: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 乎!(《庖丁解牛》) 既而:不久,紧接着。

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口技》) 2.何 h

(1)疑问代词。

单独作谓语,表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什么为什么什么原因等。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B.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代处所或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 A.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A.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B.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2)副词。

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哪有。 A.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 B.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离骚》) 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多么怎么这样。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 (3)复音虚词。

何如、奈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A.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B.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何以:即以何,介词结构,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可译为用什么凭什么等。 A.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B.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短歌行》) 无何:不久,没多久。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山市》) 何乃:怎能。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3.乎 h (1)助词。

表疑问,相当于吗呢。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 表反问,相当于吗呢。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表测度或商量语气,相当于吧。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表感叹,相当于啊呀。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 用在句中,表停顿。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用于形容词或副词之后,译为……的样子……地,或不译。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2)介词。相当于于。

表示动作的对象。对,对于。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表示地点、时间、范围。在,在……时候,在……方面。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表比较。比。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4.乃 ni (1)副词。

表承接。于是,就,便。

A.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 B.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荆轲刺秦王》)

表条件。才。

A.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表折。竟然,却。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B.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限制范围、数量、程度。仅仅,只,才。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之死》) 表判断。是,原来是。

A.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荆轲刺秦王》) B.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2)代词。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你们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你们,不能作宾语。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3)复音虚词。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吧。

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乃尔:就这样。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 5.其 q (1)代词。

人称代词。表示领属,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我的,你的,自己的。 A.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C.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D.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指示代词。表远指。那,那个,那些,那里。 A.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B.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 指示代词。其中的。

A.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B.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2)副词。

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一定还是等。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表婉商语气,译为还是恐怕。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A.其可怪也欤!(《师说》)

B.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3)连词。

表假设,如果,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