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复习提纲--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2:28: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人的心理现象,就是指心理活动经常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形态或状态。人的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心

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个方面,如下页表:

生理

现象 认识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现象 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

心理 意识状态:分心、注意、应激、灵感、 心理状态 无意识状态 :睡眠、做梦 现象 催眠状态 :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信念、理 想等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社会 现象

心理现象说明:

心理过程是指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动态变化及过程。 个性心理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是人的

心理现象的静态方面。

心理状态是在心理活动的进程中,或从心理过程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过渡阶段. 心理状态解释:

心理状态由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的质量来规定.

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过程发展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一个过渡环节。

伴随心理活动过程的某种意识状态,主要体现在觉知性、目的性、自控性,是人和动物的心理区别。 联系: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者体现着人的整体心理活动在“动态-过渡-稳态”方面的相互关系和

时相特征。它说明人的个性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而个性又总是通过各种心理过程表现出来

的。反之,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又积极地影响着心理过程,而使人的心理过程总带有个性的色

彩。

感觉和知觉的概念:1.感觉(sensation)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作用:

A.感觉是认识的开端;

B.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2.知觉的概念

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与意义的反映。

知觉的生理机制

知觉的产生则是多种分析器同时或相继活动的结果。 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不同的感官时,在大脑皮层上多个部位形成兴奋中心,扩数后形成暂

时神经联系,从而使我们对事物的关系产生反映,借助于关系反射,人们形成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既知觉 。

3.感觉和知觉的关系------区别:

(1)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活 动的结果。

(2)感觉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是对客 观事物的整体和意义的解释。

(3)复杂程度不同:感觉的产生决定于客观刺激的物理 属性,而知觉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主体的态度、 知识和经验,而且有时还有思维活动的参与。 3.感觉和知觉的关系------联系:

(1)感觉和知觉同属认识的初级阶段,都是人脑 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 (3)感觉和知觉两者同时发生,合称感知。 二、感觉的种类

感觉依据感觉分析器和它所反映的特定刺激物,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 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 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主要包括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 其中视觉和听觉是最重要的感觉。

二、知觉的种类:物体知觉、社会知觉、错觉

(一)物体知觉:以物质和物质现象为对象的知觉。

1.空间知觉:是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负责处理物体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的信息。包括形

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 方向知觉与性格 2.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的反映。

(二)社会知觉:以社会中的人为知觉对象的知觉。

⒈对他人的知觉:对知觉对象的外部特征如言谈、举止、仪表、相貌等的知觉。 ⒉自我知觉:对自身的生理变化和心理状况的知觉。

⒊人际知觉: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知觉,包括自己与他人、他人与他人的关系。 一、感觉现象

1.感觉后象:当刺激对感官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是继续维持一段很短的时间。这种在

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映象,叫感觉后象。 感觉后象的示例: 图1、图2:颜色后象

闪光融合: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从而得到融合的感觉。 电影运用了感觉后象、闪光融合的心理学原理。 2.感觉适应

(1)定义:感觉适应是指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2)感觉适应的表现:表现在所有的感觉中。 持续作用的强刺激使感受性降低; 持续作用的弱刺激使感受性增高。 (3)感觉适应的意义

利:有利于减少身心负担;对于我们感知外界事物、调节自己的行为,具有积极的意义。

弊:使人丧失警觉性。 3.感觉对比

(1)定义: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官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2)感觉对比的种类: 同时对比 继时对比

图1:灰色方块放在黑色背景上比放在白色背景上,显得更加明亮一些。 。

4.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1)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指的对一个感受器的刺激会提高或降低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 (2)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3)联觉: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感官的感觉和表象的现象称为联觉。 二、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们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去理解和解释事物,并有语词加以标志的特性。

影响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

知觉者的主观因素(知识经验、言语提示等)

2.知觉的选择性:指的是人们能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的特性。 影响因素: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人的主观状态.

3.知觉的整体性:指对客体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进行整体性的反映的特性。 主观轮廓图影响知觉的整体性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条规律: (1)接近性:凡距离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