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15:03: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培养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作者:李红
来源:《学习导刊》2013年第10期
摘要:文学作品在中学語文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能力是中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必须具备的一项语文能力。它是中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显现,是中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形象想象能力,情感接受能力,思想判断能力等语文能力的总和。本文主要从学生的品读、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主旨等方面进行阐述,从而为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提供一点方法。
关键字:鉴赏能力 精品细读 品味语言 文学形象 把握主题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文学作品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那么我想说,鉴赏文学作品便是汲取更多“营养”的不二法门。教学中如何高效优质地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呢?在此做以浅谈。 (一)精品细读,培养语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力
叶圣陶先生说:“‘鉴赏’二字,粗略地解释起来只是一个‘看’字。”文学鉴赏的“看”就是阅读。阅读有精读、泛读之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既深入研读一部分文学名著,又广泛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是培养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的一般要求。叶老对文学作品鉴赏中“读”的要求是“要认真阅读”,认为“同是一个看,有‘见’‘视’‘观’三个阶段,‘见’只是感觉器官上的事,‘视’是知识思辨上的事,‘观’是整个的心理活动。”三个阶段由浅入深,从粗读感知,到精读鉴赏,这才堪称是完整的鉴赏过程。鲁迅的《孔乙己》初读后的印象是孔乙己这个人“有趣”、“可笑”,但多读几遍之后,更多的感到这个人物的可悲,并认识到可悲的根源在于封建科举制度对其毒害之深。好的文艺作品值得一回又一回地阅读,鉴赏能力作为一种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其养成是离不开多读、精读的。为此文学鉴赏教学中,教师的导读尤为重要,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从理解作品出发做好作家生平思想和作品背景资料的介绍;二是做好阅读目标导向,在总体教学目标下精心设计分层次、分阶段的阅读目标,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在阅读中由浅入深,认识水平渐次升华,鉴赏能力逐步提高。 (二)深入文学作品,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文学鉴赏能力的实质就是文学批评能力。因此,在文学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分析评价,在品味美感、陶情冶性的过程中,从根本上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品味文学语言,提高语言的鉴赏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学语言的独特特点是形象、凝练含蓄及新鲜多样。鉴赏文学作品时,要引导学生把握文学语言的特点,领略作家语言的风格技巧,并通过语言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品的形象和主题。引导学生抓住透露作品形象的关键词语,分析其形象性。形象性是文学语言的主要特点,学习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品味文学靠语言塑造的形象、描绘的事物,然后再分析文学语言是如何细腻地描绘客观事物的情状,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如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让学生体会“绿”字为何用得绝妙。“绿”写出了春风吹过之后所产生的奇妙效果,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了视觉形象,描绘了春天的色彩,同时又写出了王安石的旷达、乐观的精神状态,使全诗格调清新,意境全出。文学作品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刻领会语言含蓄凝练的特点是培养学生语言鉴赏能力的重要方面。某些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隐含了一定信息,要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体味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里“目”已不限于视觉,“楼”也不再是建筑物实体,诗人已把生活中的哲理融入了眼前的景物中,从而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有时深刻含蓄的语句,往往使用一些修饰手段,可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段,也可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体会语言的凝练含蓄性。总之,要引导学生捕捉隐含的信息,分析凝练含蓄特点,以提高文学语言的鉴赏能力。 2、分析文学形象,提高艺术形象的鉴赏力
文学作品以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文学作品的形象主要是人物形象。培养中学生的鉴赏力,可从作品刻画了什么样的形象,人物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即刻画这样的形象有何意义等方面提出问题,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分析“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分析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感情上会受到强烈感染,体会到作品形式的完美,内容的深刻,从而提高鉴赏能力。如夏衍的《包身工》,典型环境展示是贯穿作品始终的,学习时可提出这些问题:作品写了包身工哪些生活场景?“芦柴棒”小福子为什么挨打?作者加入哪些议论?等等。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学生会认识到,作品从吃、住、做工等各个侧面选取可不少有特征的场景描写,展现了典型环境,再现了包身工的生活,揭示了深刻的主题。分析典型性格不能割裂人物之间的关系,孤立地分析某一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构成生活画面,体现矛盾斗争,人物性格也只有在矛盾斗争中才能表现出来。因此首先让学生弄清作品写了哪些人物及人物之间的关系,然后就作品在矛盾斗争中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神态、心理活动等部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把握形象,从而提高鉴赏水平。
3、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提高鉴赏主题的能力
主题是全文的统帅,语言及其他写作技巧的鉴赏都离不开对主题的鉴赏。主题蕴涵在作品的艺术形象之中,不能同形象脱离。学生要领会某一作品的主题,必须真切地感受到作品的形象。因此鉴赏主题还要分析形象的意义。如《阿Q正传》刻画了 一个有着低贱的社会地位和不正视现实、妄自尊大、自欺欺人的落后农民阿Q的形象,教学中可先让学生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再看形象:阿Q是社会最底层的农民,有许多封建传统观念和正统思想,有自发革命的倾向和翻身要求。鲁迅在对阿Q 思想性格刻画中强烈表现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作者创作实际三方面联系分析,不难看出作品的主题:鞭挞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精神胜利法等消极可悲的精神状态,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因此要求真求实,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作者形象、创作实际等方面进行分析,提高对作品主题的鉴赏能力。 培养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很难说有什么捷径,它需要一个日积月累的漫长过程,但我相信只要抓住文学作品特点,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探究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肯定会得以提高,文学鉴赏这一课题定会开出更灿烂的新花。
个人简介:李红,女,中共党员,毕业于鞍山师范学院,现任建平县高级中学语文教师,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