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系列棉花品种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 20:56: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说明其良好的抗虫性。1998年在该区试正常治虫情况下,在黄河流域棉区11个试点中,皮棉单产1390.1kg·hm-2,较对照中棉所19增产16.81%,居7个参试品种第1位;在长江流域棉区23个试点,籽棉单产3310.5kg·hm-2,较对照(泗棉3号)增产23.28%,居7个参试品种(系)第1位,皮棉单产1245kg·hm-2,居第2位。 1998年提前一年参加并通过生产试验,在黄河流域(鲁、豫)平均皮棉单产1346.6kg·hm-2,较对照增产11.65%。

3.2 纤维品质。

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结果,2.5%跨长29.9mm,强度22.1cN·tex-1,麦克隆值4.4,优于其它参试品种(系),符合纺织工业用棉要求。

抗虫杂交棉新品种——中棉所39

我所培育的中棉所39(原名中抗杂4号)于2000年11月通过全国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棉20000002。

品种来源:P4/Rg3。

特征特性:一代杂交种,株高95cm左右,株型较紧凑,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茎叶多绒毛;铃卵贺形,叶絮畅,单铃重5.3g左右,衣分38.85%。生育期131天左右,2.5%跨长28.9mm,麦克隆值3.8,比强度21.3cN/tex,抗枯萎病、耐黄萎病。

产量表现:1997-998年两年参加黄河流域麦套棉品种区试,平均亩产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235.1Kg、91.8Kg和87.3Kg,分别比对品种中棉所17号增产16.4%、15.9%和27.3%;199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为188.5Kg、77.9Kg和76.6Kg,分别比对照品种中棉17号增产13.4%、16.3%和19.1%。

栽培技术要点:(1)亩种植密度2000-2500株。(2)施足底肥,中期重施蕾花肥,后期根据长势情况追施叶面肥。(3)适当应用生长调节剂进行系统化调,用量以少为宜。(4)

整枝及时彻底并摘去下部1-2果枝上的早蕾,防止烂铃为早衰,8月20日前后及时摘除边心。(5)对棉铃虫具有一定的抗性,棉铃虫达到防治指标应及时防治。

全国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适宜黄河流域麦套棉区种植。

优质棉品种——中棉所40

我所培育的中棉所40于2001年分别通过河南、山东省审定。

1、来源系谱

中棉所40(中957182)以优质丰产品系521为母本,以丰产、抗病、适应性广的品系383为父本杂交,并以521为父本回交选育而成,1997-1998年参加河南、山东省区域试验,同期获得农业部农发基金项目资助,1999-2000年参加生产试验,2001年分别通过上述两省审定并命名。

2、特征特性

中棉所40属中熟品种,生育期132大,比中棉所12早熟2天。出苗良好,苗期生长健壮,茎叶有茸毛,叶片淡绿色,大小中等,有皱折,株高1米左右,植株塔型,松紧适中,透光性好,茎秆红色,第一果枝着生节位6.4,果枝数13.5左右,第一果节较长,果枝角度上小下大,现蕾集中,花冠乳白色,雄雌蕊黄色,铃长卵园形,铃壳薄,铃重5.5克,子指9.5克,衣分41%。

3、产量表现

1997-1998年河南省区域试验17个点次平均结果,中棉所40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88.9公斤/亩和83.5公斤/亩,分别比对照品种中棉所12增产10.7%和13.9%,1999-2000年在生产试验中,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达90.3公斤/亩和81.8公斤/亩,分别比中棉

所19增产10.8%和1 2.4%,其中最高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达107公斤/亩.和99.2公斤/亩。

同期在山东省区域试验中,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88.2公斤/亩和85.7公斤/亩,分别比对照品种中棉所12增产12.8%和16%,均居参试品种首位;2000年生产试验中,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70.5公斤/亩和64.4公斤/亩,分别比中棉所12增产12.3%和15.6%。该品种早熟性好,正常年份霜前花率90%-95%。

4、抗病虫性

1997-1998年中棉所植保室鉴定结果,中棉所40枯萎病指3.74,为高抗型;黄萎病指13为抗病型。河南省生产试验鉴定结果,枯萎病指1.5,黄萎病指10.4,均属抗病型。

中棉所40抗虫系抗棉铃虫性与33B相当。

5、纤维品质

1997-1998年农业部棉花品质检测中心测试结果,中棉所40的2.5%跨长27.8毫米,比强度21厘牛/特克斯,麦克隆值4.7,整齐度51.4%,伸长率6.8%,各项指标符合纺织工业用棉要求。

6、栽培技术要点

(1)、中棉所40属中熟品种,适合黄河流域棉区春直播或移栽种植,直播期为4月中旬,移栽田育苗期3月中旬,移栽期4月中下旬为宜。

(2)、株型中等偏松散,高水肥田密度3700-4000株/亩,中等肥力田4000-4200株/亩。

(3)、该品种对肥水较敏感,应重施底肥,以农家肥为主,初花期追施复合肥,后期补施磷钾肥,防止早衰。

(4)、适当施用化学调节剂,一般年份蕾期用量2-3克/亩,初花期3-4克/亩,吐絮前后一般不再使用。

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中棉所41

审定编号:国审棉麻2002001

作物种类:棉花

品种名称:中棉所41(ZGK9708)

选育单位: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 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棉所23导入国产Bt和CpTI双价抗虫基因

特征特性:植株筒型、较紧凑,株高中等,果枝上举,口I-深绿色大小适中,皱褶明显,透光性好,铃卵圆形,铃嘴尖,单铃重5.3克,衣分40%,籽指11.6克。中早熟抗虫常规棉品种,生育期130天左右,出苗快,苗壮、苗齐,前期长势强,后期长势一般,整齐度好,结铃性强,吐絮肥畅易采收,抗棉铃虫,耐枯萎病、黄萎病;纤维品质:2.5%跨长29.4毫米,比强度21.1cN/tex,麦克隆值4.7。

产量表现:2000—2001年参加黄河流域抗虫棉品种区试,2000年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平均亩产分别为218.2公斤、85.2公斤、71.2公斤,分别比对照品种中棉所29增产3.5%、1.4%和0.1%,2001年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平均亩产分别为244.6公斤、99.2公斤、93.1公斤,籽棉比对照品种中棉所38减产2.3%,皮棉、霜前皮棉均比对照增产3.1%;2001年生产试验,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平均亩产分别为244.2公斤、99.6公斤、93.5公斤,籽棉比对照品种中棉所38减产0.6%,皮棉、霜前皮棉分别比对照增产6.1%和5.4%。大田生产一般亩产皮棉90公斤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1)早熟性好,结铃性强,需肥量大,要施足底肥,重施蕾花肥,后期视长势情况追施叶面肥以防早衰。(2)适时播种,采用地膜覆盖或营养钵育苗,亩密度3000-3500株,麦棉套种亩密度4000株左右。(3)适当应用生长调节剂,用量以少为宜。(4)生长前期发育快,现蕾节位低,要求整枝彻底,地膜覆盖或营养钵育苗,可摘去下部1—2果枝的早蕾,防止烂铃和早衰。

全国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适宜黄河流域棉区种植。栽培上注意防早衰。

优质短季棉品种——中棉所42(中110)

审定编号:豫审棉20020001

审定时间:2002年3月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品种来源:

1993年以早熟、丰产、抗病的育种中间材料中061723(中0710姐妹系)为母本,与抗病、优质品系中916448杂交,杂种F1代当年南繁加代,1994-1995年F2和F4在本所的病地种植,进行抗性锻炼与单株选择,选择目标,以早熟为前提兼顾株型、结铃性与衣分诸因素的协调与配合,其中决选系为650110(简称中110)。1996-1997年参加本所品系比较试验,1998-1999年参加河南省夏棉品种区域试验,同期还在新疆作示范试验,2000-2001年被推荐参加河南省夏棉生产试验。

特征特性:

中110,株高74cm,植株筒型稍松散,茎杆中粗有茸毛、杆硬、抗倒伏、果枝始生节位6,果枝上举,叶片较大,深绿色,铃卵圆有尖,结铃性强,吐絮畅,絮色泽白,铃重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