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16:09: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衣分38%、衣指6.6克,子指10.2克,单株成铃9.6个。纤维品质优良,2.5%跨长28.9mm,比强度22.5cN/tex,马克隆值4.2,气纱品质1938.4。各项指标符合国家优质棉标准。生育期平均为107天,霜前花率86.4%。抗病性强,枯萎病指为0,黄萎病指为1.07,属于双高抗品种。
产量表现:
1、 品系比较产量结果:1996年参加所品比试验,在严重受涝的情况下,霜前皮棉亩产59公斤,比对照中16增产18.0%,1997年霜前皮棉亩产69.0公斤,比对照中16增产10.7%。
2、品种区域试验结果:1998~1999年两年参加河南省夏棉品种区域试验,平均霜前籽棉亩产165.45公斤,皮棉产量73.40公斤,霜前皮棉63.64公斤,比对照中棉所16分别增产3.83%、16.35%、16.37%,分别居参试品种第2、1、1位。
3、 生产试验结果:中110在河南省夏棉品种区域试验中,均表现优质、丰产、抗虫,被推荐参加2000-2001年参加河南省夏棉生产试验,在生产试验中,霜前籽棉亩产156.56 公斤,为对照品种的增产98.47%,居参试品种第3位;皮棉亩产71.56公斤,比对照增产8.06%,居参试品种第2位;霜前皮棉亩产60.87公斤,比对照增产8.48%(对照品种为豫棉12)。
4、示范种植表现:在安阳的生产示范中,霜前皮棉亩产75公斤,比对照中棉所增产10.3%;在河南中牟的生产示范中,霜前皮棉亩产78公斤,比对照豫棉12增产12.2%。
纤维品质:
由各区试点供样,农业部纤维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结果两年平均,2.5%跨长28.9mm,整齐度49.04%,比强度22.5cN·tex-1,伸长率6.32%,马克隆值4.16,光反射率75.62%,黄色度8.35,品质优良。
抗病性:
1998年经河南省抗病鉴定公证单位河南农科院植保所鉴定结果,中110枯萎病指为0,黄萎病指1.07,属双高抗枯黄萎病品种。
栽培技术要点:
适于黄淮海棉区作麦棉夏套种植,也适合新疆内陆棉区发展优质棉和高密度栽培的需要:
1、适时播种:5月下旬在小麦行间干籽播种,后灌麦黄水或灌水后适墒下种。
2、麦收后苗期管理:及早灭茬,防治蓟马,灌提苗水,施提苗肥尿素每亩5-7.5公斤。
3、合理密植:每亩留苗5000-7000株,单株留果枝7-9个。
4、适当化调:根据田间棉花长势在盛蕾期至花铃期喷缩节安2-3次,每亩每次用缩节安原粉1-3克。
5、适量施肥:除苗期追施少量提苗肥外,盛蕾至初花期每亩应追施棉花专用肥25公斤或尿素15-20公斤。
6、及时治虫:按照害虫防治指标及时防治棉铃虫和棉蚜等害虫。
7、新疆内陆棉区及京、津、唐地区的栽培技术要点,是以密、矮、早、化调为中心,加地膜复盖,即4月下旬播种,播后盖膜,每亩留苗10000株,总果枝数6-7万个,株高50-60厘米,蕾花铃期喷缩节安2-3次,每亩每次用原粉1-3克即可,要避免用量过大,导致减产。
中棉所43
中棉所43(原名中2230—35)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最近培育的又一个高产、优质、多抗(虫)棉花新品种。2003年通过河南省审定,2002—2003年参加新疆区试,均名列第一。本品种经品种权人授权许可,育种家直供基础种子,由库尔勒中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专营。适合黄淮流域棉区、南疆棉区推广种植。
*特征特性
在黄淮棉区,生育期133天,比中棉所41早熟1天;在新疆,生育期约133天,与中棉所35相当,属于中早熟类型。因遗传背景及生理生态体征,叶茎茸毛较多,具有较强的抗棉铃虫性能。植株塔形,出苗快,长势旺健,结铃性强。在黄淮棉区,铃重5.5g,在新疆,铃重6.2g。枯萎病指4.4。黄萎病指20.8。抗枯耐黄。在黄淮棉区,衣分39。6%,在新疆,衣分为43.51%。
纤维品质:2.5%跨长30.1 mm,整齐度73.6%,比强度22.3cN·tex-1,伸长率5.81,麦克隆值4.86,适纺40—50支优质纱。
*区试产量
2000—2002年河南省区试: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88.1 kg/亩和72.7 kg/亩,均比对照中棉所19增产达11%以上,居参试品种首位。2002年河南省生产试验结果,皮棉平均产量达83.5 kg/亩,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达4%以上。
2002年新疆区试结果:霜前皮棉、子棉和皮;棉产量分别为145.44kg/亩、354kg/亩和154·91kg/亩,分别比对照中棉所35增产24.91%、12.40%和19.86%,居当组第1位,也是三个参试组30个参试品种中唯一比对照增产达12%以上的品种。2003年区试结果:霜前皮棉产量为135.44kg/亩,比对照增产14.86%,居第1位,是三个组中霜前皮棉唯一比对照增产达14%以上的参试品种。因连续两年表现突出,2004年进入生产试验。
*试种产量
新疆试种结果:2003年在库尔勒市试种1700亩,平均亩产皮棉188.84kg,其中50亩原原种田,亩产皮棉205.3kg。据2003年的一个七品种品比试验,亩产皮棉184.6kg,比33B、中棉所35分别增产29.0%、13、9%。在2003年新疆巴州种子管理站组织的大型棉花新品种观摩会上,来自疆内外的专家、代表一致认为:中棉所43丰产性强,衣分高,生育期适中,抗虫性强,吐絮集中,易采摘,是一个很有推广价值和应用前途的优良棉花新品种。
中棉所44
中棉所44(原名中8036)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育成的耐盐棉花新品种。2000—2001年参加河南省麦棉套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4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选育经过
该品种亲本组合为(中2369XTamcot CD3H) F2X中棉所17。于1990年在本所配制杂交组合中2369XTamcotCD3H,冬季南繁加代,1991年F2代选丰产、抗病、抗盐性好的单株与中棉所17杂交,1992年混选一混种,1993年选出单株,1994年经初步测产和纤维品质测试后选出优良株行,1995年株系比较试验,1996年进行品系预备试验,继续对丰产性、抗病性、耐旱碱性和纤维品质进行全面分析测试,1997—1999年先后在河南、新疆、山东和浙江等省(自治区)盐碱地或旱地生态试验,经综合测试分析后选出抗盐新品系中8036。
2特征特性
生育期129天,属中早熟春棉品种。株高80cm上下,植株塔型,稍紧凑,通透性好,叶片掌状,中等偏小,缺刻较浅,叶色淡绿,出苗快,根系发达,现蕾早,雌雄蕊乳白色,果枝15.1个,单株结铃21.5个,结铃性强而集中,铃卵圆形,单铃重5.2g,子指10.8g,衣分40.5%,霜前花率95.6%。前中期长势强健,丰产潜力大,吐絮畅而集中,易收摘,纤维洁白。抗病性好,属耐病品种,接近抗病。具有较突出的抗盐碱性,盐碱地棉田保苗成铃效果突出。
3产量表现
2000—2001年河南省麦棉套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产量3448.5 kg·hm
—2
,皮棉1397.4 kg·hm-2,霜前皮棉1269.45 kg·hm-2,分别比对照中棉所19增产8.23%、
13.24%、10.71%。其中2000年子棉产量3573.0kg·hm-2、皮棉1450.5 kg·hm-2、霜前皮棉1249.5 kg·hm-2,比对照中棉所19分别增产7.2%、11.8%、10.0%,在试验
中分居第2、1、1位;2001年子棉产量3324.0 kg·hm-2、皮棉1345.5 kg·hm-2、霜前皮棉1290.0 kg·hm-2,比对照中棉所19分别增产9.27%、14.71%和11.4%,在试验中分居第4、2、2位(居第1位的是杂交棉)。
4抗病性鉴定
2000—2001年河南省区域试验抗病性鉴定平均结果,高抗枯萎(病指5以下),黄萎病指20.23,属耐病品种,接近抗病。其中2001年黄萎病指19.41,2000年黄萎病指21.05。
5纤维品质
2000—2001年区域试验棉样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ICC校准,2.5%跨长28.8 mm,整齐度48.2%,比强度21.7cN·tex-1,伸长率6.3%,麦克隆值4.9(HVICC校准,长度29.4mm,比强度30.4cN·tex-1)。
6栽培技术要点
6.1播期和密度。 一熟春播地区4月25日前后直播,如地膜覆盖,播期可适当提前;麦棉春套地区可育苗移栽,种植方式宜采用6:2式。每公顷密度5.25万~6.0万株,豫北、豫东偏旱碱地7.5万株左右。
6.2施肥浇水。 一般底肥,氮肥应占总施肥量的50%,磷钾肥全施。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45 m3以上,二铵300kg,尿素150kg,钾肥300kg;重施花铃肥,以尿素为主,150 kg左右;施肥与浇水相结合,一般先施肥后浇水。中后期及时喷叶面肥,以充分发挥单株结铃的潜力。
6.3全程化调。及时适量喷洒缩节胺2~3次。每公顷用量分别为苗蕾期7.5~15.0g,初花期15.0—22.5 g,盛花期30.0~45.0g。
6.4防治病虫害。 病重地最好用卫福+快胜包衣种子或多菌灵拌种防苗病;注意棉蚜和甜菜夜蛾的防治。
7适宜种植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