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静脉输液存在的护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3:42: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门诊静脉输液存在的护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作者:董红玲

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1年第21期

作者单位:224000 江苏省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董红玲

【摘要】 目的 探讨门诊静脉输液时存在的护理问题,采取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加强门诊静脉输液的管理,做到认真查对、严格消毒、优质服务等。结果 提高了门诊输液质量,患者的满意度在96%以上。结论 输液质量的好坏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操作技术和敏锐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才能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 门诊; 静脉输液; 护理问题; 护理对策

门诊是直接接受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场所,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大多数患者选择门诊静脉输液的治疗方法,以达到速效、经济、方便的目的。外周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重要途径,目的是加快病情恢复,且能维持体液及电解质平衡。但静脉输液从配液到输入,过程复杂,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隐患,因此提高静脉输液质量是门诊患者治疗得以安全保障的关键。为保障输液安全,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加强静脉输液的管理,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护理问题 1.1 护理常见错误

1.1.1 执行医嘱错误 医生医嘱错误,护士没有检查出来而错误执行;患者姓名相似或相同;门诊医生不固定,个别医生的处方字迹潦草,难以辨认。

1.1.2 取药错误和药物保管错误 药房发药错误,护士亦未核对;药物存放不当,如须冷藏的药物没有告知患者冷藏,导致药物失效。

1.1.3 药品使用过程中的错误 联合用药时违反配伍禁忌、使用不当溶酶;静脉滴注速度不合理。患者随意调节滴速,使液体输入过快或过慢;输液过程中违反无菌操作原则,操作中不戴口罩,不严格消毒,导致药液污染;配置药物时间过长,容易降低药物疗效,造成污染;药物配制时反复穿刺易将瓶塞碎屑带入药液;操作台及空气中可能有大量的细菌,易使药液受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污染;药物使用方法不当,护士对于新药或使用较少的药物没有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造成使用部位错误或剂量错误

[1]

1.1.4 执行错误 没有做好三查七对,没有对患者和药品进行准确识别,造成张冠李戴,如接药时没有查清药名、剂量、药品质量、是否需要皮试,注射时没有认真核对患者姓名、牌号、有否做过皮试,换药时没有核对患者姓名等。输液过程中没有及时巡视,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拔针和更换液体; 1.2 沟通不到位

1.2.1 进行护理操作前没有很好的履行告知义务,造成患者于不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流程而产生误会,如护士接待患者后没有告知患者如何等待、去哪等待、等待时间等事项,使患者特别是对于第一次到门诊输液室输液的患者不知道如何做,特别是到了每天输液高峰时期,患者由于等待时间过长而情绪不满,引起抱怨,甚至引起争吵。

1.2.2 进行护理操作后没有很好地交代注意事项,如液体点滴过程中出现点滴不畅、病情变化、药物副作用引起的身体反应、点滴结束如何处理、呼叫器的位置等。

1.3 健康教育被动性 门诊患者停留时间较短,相对于住院患者,这就使得门诊的健康教育具有很大的被动性。

2 原因分析

2.1 主观因素即护士本身因素,主要是护士工作态度不够端正,缺乏责任心,没有认真执行各项护理的规章制度,以“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还不强。对此类问题,只要平时注重对护士责任心和服务意识的培养,细致全面地规定有关药品使用步骤、方式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时要定期对护士进行业务培训,更新知识,就可防止问题发生。 2.2 客观因素即患者因素,主要是门诊患者的心理特征,凡来就诊者最关心的问题:自己究竟是什么病,能否很快治愈,有什么特效药,希望明确诊断,得到最佳治疗方案,争取早看完,早离开,最好不要住院。就诊人的职业、性别、年龄、心理状况、文化习俗、对医疗的希望、需求无从知晓;门诊患者流动性大,每日门诊的就诊业务量无法估计;每个患者疾病的病因、病种、预后不同。

3 护理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1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应急预案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细化操作规程,制定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使护士执行护理操作时有章可寻,有法可依

[2]

:在使用药品前首先

核对医嘱,检查药品名称、质量、剂量、使用方法,如果发现医生开立医嘱或药师发药错误时,应及时与医生或药师联系,提出疑问;用药前要核对患者的身份,如本院现在执行的反问式核对法,就是进行操作前护士询问患者,由患者自己回答姓名,这比传统的由护士喊叫患者姓名核对的做法更好,更能避免差错发生;用药后密切观察药物反应,注意药物副作用与药物过敏的区别,在治疗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并报告,事后由医护药三方面人员对发生反应的药物进行分析。若发生用药错误,按过错大小,情节轻重分层次作出具体的处罚性规定,要责任到人,及时组织调查,分析事故原因,纠正错误操作,弥补护理流程中的漏洞,吸取经验教训,防止事故再次发生。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药相继问世,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用法日趋复杂,这就要求护士加强药品知识学习,定期请医师或药剂师讲解新药的相关知识,使护士随时掌握新药的用途、剂量、不良反应及中毒症状的解救方法等;收集各种药物的使用说明书,并装订成册,挂在治疗室方便查询。不断提高自己的用药能力。

3.2 加强护士责任心和服务意识的培养 药物治疗是医疗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着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就是药物治疗,护士作为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线,而护士在用药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安全隐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护士缺乏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而非技术上的原因和业务水平,因此护士要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慎独精神,及时修正自身不良行为,真正做到时时刻刻以患者利益为最高准则。此外要与患者加强沟通,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多进行换位思考,要耐心、细致地解释和回答患者的疑问,总之要把服务做细、做透,时刻让患者放心满意。

3.3 掌握门诊健康教育的主动权,减少被动局面 要使健康教育变被动为主动,护士须做到要因人、因病、因情况实施健康教育,患者是求医而来,因而健康教育要伴随护理活动的全过程,门诊中有什么样的患者,就应该以这些病的防治宣传为主要内容;如播放与常见病的预防、慢性病的调理等相关的视频;健康教育内容要十分精炼,形式新颖,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注意克服求全求细的系统教育,如印制健康处方发放给患者以使患者通过自己阅读的方法获得其所患疾病的知识;针对患者最关心的问题,采取简洁、明快的答复,态度要和蔼,以减少、消除患者的急躁情绪,针对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及他们没意识到的重要问题,不失时机的进行必要而简短的解释、说明、指导、安慰。

3.4 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及查对制度 静脉输液时护士要衣帽整齐,环境清洁,防止感染;加药前要仔细检查液体内有无混浊及瓶口松动,液体瓶有无裂缝等,如有则不能使用,输液器具用前要查看灭菌有效期;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加入药液的注射器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安瓿要认真消毒,减少玻璃屑污染;有文献报道,输液加药和操作时可使微粒物质增加9.13倍

[3]

,因此,要选择锐利不带钩的针头,针头斜面向上,使针梗与瓶塞呈

[4]

60°~80°角斜向进针,以减少橡皮塞微粒的产生;采用一次性有过滤器的输液器,避免异

物进入体内。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定期对消毒液进行细菌学监测,以达到规定标准。治疗台、治疗车每天使用万福金安浸泡的专用毛巾擦拭;地面每天使用专用拖把拖地;每天紫外线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