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重点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5 20:17:3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第一章 合理施肥的原则

一、概念

1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包括籽粒和茎杆)必然从土壤中去走大量养分;○2如不正确地规 1 养分归还学说:○

3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东西;○4为了增加产量还养分与土壤,地力必须会逐渐下降;○

就应该向土壤施加灰分元素(和氮元素)。

2最小养分律: 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植物生长因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因而重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再提高植物的产量。

3报酬递减律: 从一定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在逐渐减少。 二、1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营养元素:氮和磷。

1养分归还学说②最小养分律③报酬递减律④因子综合作用律 2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

1平衡施肥○2首先满足最小养分○3肥料效益是指导施肥的又一基本原则。○4合3合理施肥遵循的基本原则:○

5合理施肥必须从农业生态的大农业观点出发。 理施肥必须考虑作物增产的综合因素。○

1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某种对作物需要来讲相对含量最少而非绝对含量最少的4如何理解最小养分律:○

2最小养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条件变化而变化的。○3继续增加最小养分以外其他养分,不但难以提养分。○

高作物产量而且还会降低施肥的经济效益。

第二章 作物营养特性土壤养分与施肥

一、概念

1趋肥性:根系能迅速伸到土壤养分相对丰富的地方,以扩大吸收养分的范围,根系的这种特性称为趋肥性。 2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最大效能的时期

3营养临界期: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并且当养分供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将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时期叫植物营养的临界期。 二、1施肥的两个关键时期是植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和营养临界期。

2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效应是①正的相互作用效应②没有相互作用效应③负的相互作用效应。

正的相互作用效应:当作物对两种养分同时施用的增产效应大于对每种养分单独施用的增产效应之和时,就可以说这两种养分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的相互作用效应。

没有相互作用效应:当作物对两种养分同时施用的增产效应等于对每种养分单独施用的增产效应之和时,就可以说这两种养分之间没有相互作用效应。

负的相互作用效应:当作物对两种养分同时施用的增产效应小于对每种养分单独施用的增产效应之和时,就可以说这两种养分之间具有负的相互作用效应。

1随作物产量的提高,中量元素每年随作物大量带走,在某一些土壤上也出现3中量营养元素缺乏的原因:○

2随化学肥料品种改变,日益走向浓缩化和高效化。如化学N肥过去占统治地了土壤与作物供求三间的矛盾。○

位(NH3)2SO4 被NH3 NO3 与尿素代替。过砼酸钙统治砼肥,被二胺代替,这样, Ca 、Mg、S、很少随化学

3有机肥料用量日益减少,随有机肥料施入的中量元素减少。○4化学N肥大量施用,在旱田施肥料施入土壤。○

用胺态N,在硝化细菌作用下氧化成硝酸,几产生了生物酸性,这样使土壤中Ca、Mg受到溶解和淋失。(保护

5农药组成的改变。○6钾肥与镁肥存在着拮抗作用,随钾肥施用必然影响作物对镁的吸收。 地严重)。○

4容易缺乏中量营养元素的土壤有白浆土、淋溶强烈的酸性土、蔬菜地。 5如何根据根系的特征合理施肥?

1按照作物根系密集层深度,合理施用基肥。须根系浅些,直根系深些。基肥深时有利于根系生长,但不 ○

2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期根系发展情况,适量施用种肥和追肥。 ○3根据作物发育特点,结合耕作施肥。能过深。○

4 根据作物根系生长要求的土壤条件,合理轮作施肥。 ○

第三章 配方施肥

一、概念

配方施肥: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提出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

1增产增收效益明显○2培肥地力保护生态○3协调养分提高品质○4调控营养、防治病害二、1配方施肥的作用:○

5 有限肥源的合理分配 ○

A按科学基础分类○1肥料效应函数法○2测土施肥法○3农作物营养诊断法 ○B按定量水2配方施肥的分类 ○

1地力分区(级)配方法○2目标产量配方法○3肥料效应函数法——养分丰缺指标法配方法 平分类○

第四章 养分平衡法

一、概念

1 目标产量:指土壤测试地块预期应达到的产量,它应既符合高产土壤气候、栽培水平等条件,又应有一定的先进性。

2百公斤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是指形成百公斤产品时该作物必需吸收的养分量。 3肥料利用率:是指当季作物从所施肥料中吸收的养分占施入肥料养分总量的百分数。

4养分平衡法:根据农作物需肥量与土壤供肥之差来计算实现目标(或计划产量)的施肥量。 5以地定产:根据农田土壤肥力水平,确定目标产量,就叫“以地定产”。 6水量效能指数:在一定范围内(150—350mm),每10毫米降水量生产的小麦公斤数。 7土壤供肥量:将不施养分区农作物所吸收的养分量作为土壤供肥量。

1目标产量○2农作物需肥量○3土壤供肥量○4肥料利用率○5肥料中有效养分含量 二、1养分平衡法的五大参数:○

1以地定产○2以水定产○3以土壤有机质定产○4多因子定产 2确定目标产量的方法:○

3计算施肥量的方法:第六节内容

第五章 土壤肥力指标法

一、概念

1土壤肥力指标法(丰缺指标法),根据养分归还学说,将土壤中养分的丰缺状况与水平划分高中低分级指标,再根据分级指标及具体作物需肥特性确定各种养分指标下的肥料使用量,进而确定基肥、追肥的种类、比例及施用时间等。

A速效氮:1酸解:2二、1土壤速效养分测定时常用的浸提剂 ○水解氮可酸解和碱解两种浸提剂○用1N的H2SO4○B有效磷○1奥尔逊(Olsen)法 :碱解氮:用1.0mol/L NaOH溶液浸提土壤○以0.5mol/LNaHCO3(pH=8.5)溶液为

2勃瑞(Bray)法:浸提剂。○为适应不同土壤测定需要,设计两种配方:(Bray)—Ⅰ以0.03mol/LNH4F+0.025mol/L

3迈赫里希(Mehlich)法: 以HCl溶液;Bray—Ⅱ以003mol/LNH4F+0.1mol/LHCl溶液浸提土壤。○

C 有效钾:0.025mol/L 1/2H2SO4+0.05mol/LHCl液为浸提剂,故亦称双酸法 ○两部分的钾大多以相当浓度的中

性盐类溶液来提取,如1mol/LNH4OAc、0.5mol/LNa2SO4、10%NaCl或10%NaNO3的水溶液。我国目前主要用1mol/LNH4OAc(酸性土、中性土)和0.5mol/LNa2SO4(石灰性土、碱性土),所浸提出的土壤有效钾量与农作物吸钾量之间均有很高的相关性。

1土壤氮素校正系数:中部地区为0.4-0.5,东部为0.2-0.3,西2吉林省主要地区土壤有效养分的校正系数:○

2土壤速效磷校正系数:中部地区为1.4,东部为1.0,西部为2.0;○3土壤速效钾校正系数:中部部为0.3-0.4;○

地区为0.45,东部为0.45,西部为0.45。

第六章 土壤饱和吸附法

一、概念

1磷酸吸收系数:土壤吸收磷的量换算成每100克土所吸收的P2O5的毫克数。 2目标值:

3 X 0.2:它的含义是要使土壤溶液中始终保持0.2mg/kg—P的供磷强度的土壤吸磷量。 4标准浓度:可以充分满足许多植物对磷的需要的土壤溶液中始终保持的磷的浓度。 5标准需磷量:使土壤溶液中磷素达到标准浓度的供磷强度的磷肥施用量。 二1Langmir吸附方程各参数意义

Langmir方程式的指数形式: X=a× Xm× C/(1+a× C)

X—单位土壤吸磷量(ug-P/g) C—平衡后溶液中磷的浓度(mg/kg)

a—系数,反映达到平衡时吸附和解吸的相对速度。 Xm—最大吸磷量(Pug/g) 2磷肥指标的计算公式以及各参数的意义 磷肥施用量=C×0.15×(B-P)÷ S%

C:磷肥指标 B:土壤有效磷丰缺临界值(mg/kg) 0.15:由mg/kg换算成土壤耕层重的系数 P:土壤有效磷测定值(mg/kg) S%:磷肥中有效磷的含量 当B>P时,表示需要施肥;B<P表示不用施肥 3氮肥分期定量补差用肥法:化肥氮肥用量等于氮肥分期定量指标减去土壤速效氮含量所得差数,每差1mg/kg,亩施化肥氮0.15公斤,差多少补多少。

第七章 微量元素肥料

1作物需要量少 ○2作物对其敏感 ○3肥料效应曲线呈尖峰状 ○4过量施用对作物和土壤有一、1微肥肥效特点:○

毒害

1坐标法○2抛物线法○3田间试验—肥料效应函数法 2确定微肥施肥量的方法:○

3微肥的临界值:土壤有效B的临界值为0.8mg/kg,土壤有效锌临界值约3mg/kg。

1微量元素肥料中亦有多量与少量之分。○2微量无素肥料 大多表现有明4微肥施用过程中注意事项:○

3结合诊断农作物营养失调症状进行有针对性的施用微量元 素肥料。 显的后效。○

5典型微肥缺乏的症状

第八章 土壤养肥状况系统研究法

1该方法主要特点考虑了土壤中11中大、一 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的特点:○中、微量元素的综合平衡和供试土壤对

2同时应用联合浸提剂和系列化操作极大8种主要营养元素的吸附固定能力,及其对施入肥料的有效性的影响。○

3土壤养分含量的表示方法是用体积计算,提高了工作效率。○既简单又快速,同时能代表不同质地土壤在相同耕

深的土体内施肥的一致性。

第九章 农作物营养诊断法

一、概念

1营养诊断法:根据植物营养化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在农作物生长期对其植株的某一部位组织汁液进行速效养分或植株组织全量养分的测定,再按丰缺临界值来判断农作物体内养分丰缺与否,以便决定是否需要施肥。 2 DRIS法:综合考虑营养元素之间的平衡情况和影响作物产量的诸因素,研究土壤植株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从而确定施肥次序的一种诊断方法,它表达丰缺指标的不是养分的含量,而是某两个养分元素的比值。 3酶学诊断:许多元素是酶的组成或活化剂,所以当缺乏某种元素时,与该元素有关的酶的含量或活性就会发生变化,测定其数量或活性可以判断这种元素丰缺情况。

2相关性好,有些酶的活性与元素的含量曲线基本是一致的,如碳酸酐酶活性与锌含量;○3酶酶测定法能克服;○

4酶学诊断常用与微量元素缺促反应的变化远远早于形态的变异,这一点有利于早期诊断或潜在性缺乏的诊断;○

乏的诊断。

1测定过氧化物酶诊断铁营养○2测定硝酸还原酶诊断钼营养○3测定碳酸酐酶诊断锌 2常用于营养诊断的酶类:○

4测定多酚氧化酶诊断铜营养○5测定硝酸还原酶和各氨酸脱氢酶的活性诊断氮肥的合理用量○6作物体酸性营养○

磷酸酶活性与磷营养呈正相关

1指数法 ○2诊断图法 3DRIS法计算施肥次序的方法有哪些 ○

第十章 肥料效应函数

一、概念

1肥料效应函数:用来表示施肥量与产量关系的方程式。

2边际产量:边际产量是只增加一个单位的投入所增加的产出。 3边际利润:是增加单位肥料成本所增加的施肥利润。 4边际成本:是增施单位肥料的成本,即肥料的价格(Px)。 二 肥料效应函数的模式

A直线方程式: y=b0+b1x y—总产量 x—施肥量 b0—施肥前产量水平 b1—系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