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物理全程训练计划课练41含解析37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5:40: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课练 41

一、选择题

1.(多选)对于一定量的稀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强变大时,分子热运动必然变得剧烈 B.保持压强不变时,分子热运动可能变得剧烈 C.压强变大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必然变小 D.压强变小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可能变小

答案:BD

解析:根据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气体压强由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和分子密集程度共同决定.故选B、D.

2.[2019·甘肃重点中学协作体联考](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绝热容器中盛有气体,假设把气体中分子速率很大的如大于v的分子全部取走,

则短时间内气体的温度会下降,此后气体中不再存在速率大于v的分子

B.温度高的物体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内能也一定大

C.气体压强的大小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分子的密集程度有关 D.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E.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在任何自然的过程中,一个孤立的系统的总熵不会减小

答案:CDE

解析:把速率大的分子取走,则短时间内气体分子的温度会下降,此后气体分子由于碰撞等原因,仍然会出现速率大的分子,故A错误;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但内能是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B错误;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是由于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产生的,压强的大小与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密集程度有关,故C正确;分子间距离较小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距离增大时,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某一值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则距离继续增大,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所以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势能可能先减小后增大,故D正确;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在任何自然的过程中,一个孤立的系统的总熵不会减小,故E正确.

3.(多选)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研究气体等体积变化的规律.A、B管下端由软管相连,注入一定量的水银,烧瓶中封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开始时A、B两管中水银面一样高,那么为了保持瓶中气体体积不变( )

A.将烧瓶浸入热水中时,应将A管向上移动 B.将烧瓶浸入热水中时,应将A管向下移动 C.将烧瓶浸入冰水中时,应将A管向上移动 D.将烧瓶浸入冰水中时,应将A管向下移动 答案:AD pV解析:由=C(常量)可知,在气体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气体压强增大,右T管A水银面要比左管B水银面高,故选项A正确;同理可知选项D正确. 4.[2019·湖北宜昌一中适应性训练](多选)如图所示,实线是沿x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这列波在t=0.2 s时刻的波形图,已知该波的波速大小是0.8 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列波的波长是14 cm B.这列波的周期是0.15 s C.这列波一定沿x轴负方向传播 D.从t=0时刻开始,x=5 cm处的质点经0.1 s振动到波峰 E.每经过0.15 s介质中的质点就沿x轴移动12 cm 答案:BCD λ0.12解析:从图可知波长λ=12 cm,则波的周期为T== s=0.15 s,故A错误,Bv0.84441正确;由于t=0.2 s=T,0.2 s内波传播距离为x=vt=T×v=λ=λ+λ,由图可知,33332波由实线到虚线传播距离向右平移了12 cm-4 cm=8 cm=λ,向左平移了4 cm-0 cm=4 3cm=λ,故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故C正确;根据平移法可知x=13 cm处的波峰经过t=13-5×10 s=0.1 s传播到x=5 cm处,故D正确;波在传播过程中,质点只在平衡0.8位置附近上下振动,不随波迁移,故E错误. 5.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圆形偏振片P的透振方向为竖直方向,一束横截面半径略小于R的平行自然光正对着偏振片P照射后射到屏上,现以光的传播方向OO′为轴将偏振片P旋转90°,则在偏振片P旋转的过程中( ) -213

A.屏上出现圆形亮斑,亮度不变 B.屏上出现圆形亮斑,亮度变暗

C.屏上出现随偏振片P旋转的亮条纹,且亮度不变 D.屏上出现随偏振片P旋转的亮条纹,亮度变暗

答案:A

解析:圆柱状光束通过偏振片后,屏幕上出现圆形亮斑,偏振片是让特定方向振动的光透过去,只是相对光源的亮度减弱,故屏幕上依然出现圆形亮斑,C、D错误;自然光包含在垂直于传播方向上沿一切方向振动的光,而且沿着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的强度都相同,故转动偏振片,透振方向虽然改变,但屏上依然是圆形亮斑,且亮度不变,A正确,B错误.

6.

[2019·福建漳州质检](多选)如图,两个频率相同、振幅均为A的相干波源在水面上传播产生的干涉现象,其中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t=0时刻M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的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两个波源频率不同,也能产生类似的稳定的干涉现象 B.质点P和质点M在图示时刻的高度差为2A

C.质点Q、M是振动加强点,再过半个周期,质点P、N也成为振动加强点 D.质点M振动一个周期,其路程为8A

E.若质点M振动的频率为2.5 Hz,则从图示时刻起经1.7 s后质点M的运动方向竖直

向下

答案:BDE

解析:如果两个波源频率不同,不能产生类似的稳定的干涉现象,故A错误;在图示时刻,质点M是波峰与波峰叠加,是振动加强点,振动加强点的振幅等于两列波单独传播时振幅的和,质点P是波谷与波峰叠加,是振动减弱点,位移为0,故质点P和质点M在图示时刻的高度差为2A,故B正确;两列波干涉时,两列波的波峰与波峰、波谷与波谷相遇处振动始终加强,波峰与波谷相遇处振动始终减弱,质点Q、M是振动加强点,质点P、N是振动减弱点,再过半个周期,质点P、N还是振动减弱点,故C错误;质点M是振动加强点,振动加强点的振幅等于两列波单独传播时振幅的和,所以质点M振动一个周期,其路程为8A,故D正确;若质点M振动的频率为2.5 Hz,周期为T=0.4 s,由于1.7 s=1.6 s+0.1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