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概况测试题 - 图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1 6:53: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试卷第 3 页,总 4 页

...

...

21.甲、乙两省(区)可能是( A. 辽宁、山东

B. 湖南、宁夏

C. 新疆、四川

D. 西藏、内蒙古

22.影响甲、乙两省(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可能是( A. 甲省气候、乙省地形 C. 甲省水源、乙省地形 ①跨南北半球

B. 甲省地形、乙省水源 D. 甲省气候、乙省植被

23.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叙述正确的是(

②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③大部分位于中纬度,没有热带④南北跨纬度广,

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⑤东临太平洋,海岸线长,有利于对外交往 和合作以及发展海洋事业 A. 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④⑤

D. ③④⑤

二、综合题

24.读我国部分省区 2005—2010 年人口净迁移率 (人口净迁移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概括图中省区人口迁移的总体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人口迁移对江西省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3)数据显示江西人口老龄化明显,这种现象可能会带来哪些问题?...

=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 与

...

试卷第 4 页,总 4 页

...

...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参考答案

1.C 2.D 【解析】

1.“甲人”笑了,说明甲的面积大,甲指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2.“乙人”笑了,说明乙的民族多,乙指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的省级单位, D对。A、B、C错。

点睛:了解各省级单位的轮廓形态特征,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单位,云南是我国民 族数量最多的省级单位。 3.C 4.B 5.A 【解析】

3.读图分析可知,从

1953 年到 2010 年期间,东南半壁人口比重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但是人口密度不短增加,因此人口数量应该呈增长趋势,

A 错误; 西北半壁的人口比重和

B 错误;由于东

c ,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 d ,云南是我国民族数量最多

级单位, C对。a 是内蒙古, b 是湖南省, d 是云南省, A、B、D错。

人口密度都呈不断增长趋势,说明西部地区的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增长趋势,

南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化速度较快,就业机会较好,人口迁移会导致东南部的人口增长数 量大于西北地区, C正确; 但是由于西北半壁少数民族数量多,少数民族地区有计划生育优 待政策, 再加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导致西北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快于东南半壁, 故答案选 C项。

4.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我国的胡焕庸线不可破的原因是由气候等综合 自然地理条件决定的。我国的东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好,相对于较为恶劣的西部地区,更 适合人类的居住,而且随之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东南部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西部地区, 城市的数量和水平都高于西部地区,因此人口还是多分布在东南地区,因此①②④正确, 故答案选 B 项。

5.破解胡焕庸线需要时大量的人口迁入西部地区,可以大力扶持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

[推进城市化进程, A 正 业,增加西部地区的就业机会,从而吸引人流、物流等的不断进入

D错误。

确;西部地区加大自然保护区面积,区域发展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将会建设区域经济的 发展,不利于人口的迁入, C错误;鼓励西部地区通过提高自然增长率来实现人口增加,会 加重区域环境的压力,反而会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发展,

D错误。故答案选 A。

6.C 7.D 8.B 【解析】

6.根据省区轮廓可知① — 云南省,② — 广东省,③ — 湖北省,④ — 黑龙江省。 湖北省是一

个内陆省份,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属于 地处内陆且不与邻国接壤的是省份,故答案选 C 项。

7.地球自西向东转,因此时间东早西晚,经度越靠东,见到太阳的时间越早,因此在春分 时, 春分日时,位置最东的黑龙江省最先看到日出,

故答案选 D 项。

8.云南省的简称为滇,广东省的简称为粤,湖北省为鄂,黑龙江省为黑,结合选项答案选

答案第 1 页,总 4 页

...

...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B 项。 9.C 10. D 【解析】

9.读图分析可知, 1368 年-1644 年之前,人口 总数从未超过 2 亿,①正确;清朝在明 朝之后,由图示可知,人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②正确; 正确,因此①②④正确,故答案选

C项。

6

1600 年以后,我国人口呈现波动

上升,③错误; 1949 年—2000 年是我国各时间段中,图中斜率最大,人口增速最快,④ 10.读图分析可知, 1949 年人口约为 6 亿,到两千年人口约为 12 亿,中国新增人口数为 亿,是 1949 年人口总数相同, A 错误;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以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省的 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以东人口稠密,此线以西人口稀疏, 降,人口增长率快速提升,

B 错误;我国人口于 1949 年以后

人口快速增长,主要是因为新中国成立,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导致死亡率大为下

C 错误; 1949 年以后人口的增长速度大大增加,但是我国此时

D正确。故答案选 D。

还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因此人口增长速度快,

11. B 12. D 【解析】

11.胡焕庸线,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

1935 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最初

45 度基本直线。根据我国西北半壁与

B项正确。

称“瑷珲—腾冲一线”, 后因地名变迁, 先后改称“爱辉—腾冲一线”、 “黑河—腾冲线”, 这条线从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大致为倾斜

东南半壁人口比重、面积比重、人口密度对比图中的数据可知,②线最为符合,

12.虽然过去了 80 年,但是“胡焕庸线”的位置基本没有变化,对我国目前的人口、社会 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其位置基本没有变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社 会经济原因,是多种因素在发展中长期综合影响的结果,因而 点睛:胡焕庸线,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 线”,这条线从黑龙江省瑷珲(

D项正确。

1935 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最

初称“瑷珲—腾冲一线”,后因地名变迁,先后改称“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

1956 年改称爱珲, 1983 年改称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大

36%国土居住着 96%人口(根据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

致为倾斜 45 度基本直线。线东南方

普查资料,利用 ArcGIS 进行的精确计算表明,按胡焕庸线计算而得的东南半壁占全国国土 面积 43.8%、总人口 94.1%。),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要地理结构, 自古以农耕为经济基础;线西北方人口密度极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 游牧民族的天下。因而划出两个迥然不同自然和人文地域。

“胡焕庸线”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目前城镇化水平的分割线。这条线的东南各省区市,绝 大多数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这条线的西北各省区,绝大多数低于全国平均水 平。 13. B 14. B 15. A 【解析】

13.图中五角星为中国首都北京,大致位于

40° N,最南端的省级行政中心为海口,大致位

5° ,故

于 20° N,两地相差 20° 。图中两地相差 4 条经线,因此图中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答案第 2 页,总 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