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真题——地理(上海卷)解析版 Word版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2:49: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5.总体上看,震中到海岸线的距离与震源深度的关系是 ①在海岸线的西侧,震中离海岸线越远,震源越深 ②在海岸线的东侧,震中离海岸线越远,震源越深 ③在海岸线的东侧,震源深度限于一定的范围内

④在海岸线的西侧,震中到海岸线距离与震源深度关系不明确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6.对这种震源分布特征的合理解释是

A.大洋板块发生了张裂运动 B.大陆板块内部发生了张裂运动 C.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 D.大洋板块俯冲至大陆板块之下 17. 符合这种震源分布特征的板块活动可发生在

①太平洋西部岛弧②北美大陆西海岸③北美大陆东海岸④南美大陆东海岸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15.C 16.D 17.A 【解析】

15.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总体上看在海岸线的西侧,震中离海岸线越远,震源越深;在海岸线的东侧,震源深度限于一定的范围内,震源深度都小于100米。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16.本题考查了板块构造学说的知识,六大板块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由此可见图中各次地震的震源位置即为板块的边界,根据板块的边界形状判断为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方形成。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17.本题考查世界六大板块的位置及边界。太平洋西部岛弧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方形成;北美大陆西海岸的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下方形成。而北美大陆东海岸和南美大陆西海岸位于板块的内部。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九)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

18.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A.1~2月 B.3~4月 C.6~7月 D.11~12月 19.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A.冰川、地下水 B.雨水、地下水 C.雨水、海洋水 D.海洋水、冰川

20.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导致

A.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大 B.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小

C.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小 D.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 【答案】 18.C 19.B 20.D 【解析】

18.本题考查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的湖泊,能够对长江径流量起到调节作用。丰水期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湖泊水,降低长江水位;枯水期洞庭湖水补给长江水,提高长江水位。箭头a表示长江水补给湖泊水,长江处于丰水期。夏季6-7月份长江流域降水量大,为丰水期。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19.甲水体和长江水、洞庭湖水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补给的关系。地下水与长江水和洞庭湖水之间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冰川水可以补给长江水,但是长江水不能补给冰川水;长江水可以补给海洋水,但是海洋水不能补给长江水;长江水和洞庭湖水经过蒸发补给雨水,雨水能补给长江水和湖泊水。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0.本题考查湖泊调节河流径流量的作用。丰水期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湖泊水,降低长江水位;枯水期洞庭湖水补给长江水,提高长江水位。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洞庭湖的面积增大,蓄水能力增强,则丰水期a补给增大;枯水期b补给也增大。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十)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的是不同的功能区,一条河流穿过该市区(图中没有画出河流,需根据等高线判断大致流向)。

21.若在该河开发漂流旅游项目,那么漂流的出发地应设在 A.a区 B.d区 C.e区 D.g区

22.若该市包含下列功能区且布局合理,则g区最有可能的是 A.住宅区 B.文化区 C.工业区 D.中央商务区 【答案】 21.A 22.C 【解析】

21.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弯曲可以利用口诀“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帮助

记忆山谷和山脊。凸低为山脊,为分水岭,凸高为山谷,可能发育有河流,河流流向低处。图中有河流穿过,则图中等高线分布代表的地形部位为山谷,山谷等高线凸往高处,所以a处为河流的上游,g处为河流的下游。开发漂流旅游项目出发地应选择在河流上游。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2.本题考查环境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g位于城市的外围,根据判读g地位于河流的下游;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g地位于季风风向垂直的东北郊外,适合布局工业区,对城区的环境污染较小。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十一)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民族风情浓郁,自然资源诱人,冒险家、商贾纷至沓来┄┄

23.这里的城市多沿河而居,街道上可见的景观有

A.圆形穹顶的东正教堂 B.艳丽轻柔的纱丽服饰 C.圆顶尖塔的大清真寺 D.热情奔放的土风歌舞 24.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自然资源是

A.油气资源 B.水能资源 C.森林资源 D.水产资源 【答案】 23.C 24.A 【解析】

23.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定位和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轮廓、河流特征判断,该地位于西亚的两河流域。西亚两河流域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宗教建筑为清真寺。俄罗斯主要信奉东正教;纱丽(又称纱丽服)是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妇女的一种传统服装;热情奔放的土风歌舞主要位于太平洋文化圈。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4.本题考查西亚地区的自然资源。西亚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所产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送到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地区。所以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自然资源是油气资源。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十二)低山丘陵区综合开发是我国南方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25.浙江北部低山丘陵区农民常在山坡开垦小块的水稻梯田,这是为了 ①扩大耕种面积 ②增加农作物熟制 ③防止水土流失 ④提高土壤肥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

26.浙江北部低山丘陵区常见自下而上分布的农田、茶园、竹林所形成的立体农业景观。发展立体农业的益处是

①减轻低温寒潮影响 ②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③优化农业种植结构 ④缓解农业劳力不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 25.B 26.D 【解析】

25.本题考查对农业区位因素的改造。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开垦梯田是对地形条件的改造,可以扩大耕地面积,保持水土。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6.本题考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低山丘陵区坡度较小的平地发展种植业,丘陵地区种植茶树和竹林,可以发展多种农业经营和保持水土,所以发展立体农业可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能能够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十三)2000年到2008年长江三角洲某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总量翻了近两番,根据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结构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表回答问题。 煤炭 石油 2000年 2004年 2008年 83.43% 86.51% 89.99% 16.23% 13.23% 9.84% 0.26% 0.17%

27. 2000年到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耗基本特征是

①石油、天然气消费总量下降 ②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变 ③石油消费量增幅低于天然气 ④煤炭的消费比例不断增大 A.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①③

28. 2000年到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的主要原因是该地 A.流动人口持续增加 B.工业企业技能改造严重滞后 C.高能耗企业比重增大 D.能源需求随经济发展而扩大 【答案】 27.C 28.D 【解析】

27.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石油和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降低,但是因为能源消耗总量翻了近两番,所以石油、天然气的消耗总量仍然在上升;石油消费的比重降低比天然气小,石油消耗的总量大于天然气,所以石油消费量增幅高于天然气;根据图表内容显示,该地煤炭的消耗比重超过80%,而且所在比例不断增多,说明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未发生变化,反而增强。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8.长江三角洲某地工业企业的能源消耗量增大,主要原因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的高速发展促使对能源的需求量增大。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十四)根据上海第一产业有关数据与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图回答问题。 农业人口(万人) 2000年 25.40 2008年 12.50 2009年 11.70 天然气 0.34%

耕地(万公顷) 农业产值(亿元) 种植业(亿元) 牧 业(亿元) 渔 业(亿元) 农业服务业(亿元) 28.59 216.50 61.84 80.75 36.53 20.50 280.35 106.07 63.50 55.23 8.20 20.23 283.15 114.29 60.04 51.39 8.49

29. 2000年到2009年上海农业产值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①种植业科技投入增大 ②渔业产值有增有减 ③农业服务业有所增强 ④农业人口持续减少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0. 根据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图表数据,上海农业发展的趋势可能是 ①耕地面积保持稳定 ②牧业产值将持续下降 ③从业人口有所减少 ④农业产值比例将上升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 29.A 30.B 【解析】

29.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表格数据分析:2000年到2009年上海农业人口减少,耕地面积减少,但是农业产值却呈现上升趋势。农业产值的不断增加主要得益于农业科技的进步,农业科技进步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同时农业服务业的发展,也促使了农业产值的增加。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30.根据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图分析,上海第一、二产业的产值比重降低,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上升,上海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所以将使大量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将导致耕地面积进一步减少,农业从业人口继续减少,牧业产值将持续下降。农业产值的增长低于二产产业产值的增长,所以农业产值的比例下降。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十五)读地球晨昏线示意图,回答问题。(14分)下图为晨昏线通过极点A后,与AC所在的经线相交于B点的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最大的圆为赤道,大虚线圈为回归线,小虚线圈为极圈,C为极圈上的一点,B为经线AC段的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