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7:26: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元曲四大家
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其中《窦娥冤》、《单刀会》等,是关汉卿的代表作;白朴的代表作是《墙头马上》;马致远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元诗四大家:
指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 他们都是当时的馆阁文臣,因长于写朝廷典册和达官贵人的碑版而享有盛名。他们的诗歌典型地体现出当时流行的文学观念和风尚,所以备受时人称誉。其实他们的创作成就并不高,不但不能与前代诗坛的大家相比,就是在元代诗坛上也并不一定是最优秀的诗人。四人的诗歌创作,在题材内容上大致相同,艺术上也比较相近。当然,“四大家”的艺术风格同中有异,各人也还有一些自己的特征,这是他们超过当时其他诗人的地方。
《窦娥冤》
关汉卿 元杂剧奠基人,剧坛领袖 内容梗概
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窦天章因欠高利贷无力偿还,被迫将女儿窦娥抵给蔡婆婆做童养媳,只身赴京赶考。 13年后,窦娥已守寡三年,蔡婆婆找赛卢医索债,险为所害,而“搭救”她的张驴儿父子意欲霸占蔡婆与窦娥,蔡婆婆默许张氏父子,窦娥不同意,张驴儿要挟赛卢医出售毒药,欲毒死蔡婆,却误杀其父,贪官是非不分,胡乱判案,造成窦娥的千古奇冤。窦屈死三年后,窦天章在窦娥的冤魂的再三警示下,终于为她平反伸冤。通过公案故事,揭示社会问题,尤其是黑暗政治和邪恶势力对弱小者残酷压迫,表现对于公平的秩序和安宁的向往。 反映弱者对社会邪恶势力的反抗,带有“社会剧”意味。 窦娥形象分析
窦娥是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人物,她的性格是孝顺与抗争的对立统一。 1、弱小、善良而多难。给蔡婆婆做童养媳后,对早年守寡、晚年丧子的婆婆孝顺有加,也深信一女不嫁二夫的教条。公堂上,不忍婆婆被打承担罪名,临刑时,怕婆婆伤心,请刽子手绕道而行。
2、严守妇道,维护自身人格尊严。她和婆婆当面顶撞,据理力争,面对张驴儿的强暴行为,她镇静、坚定,绝不示弱,以蔑视鄙弃的态度与张驴儿针锋相对。 3、强烈的反抗性。面对人间的不公,她怀疑天理的存在,她要苍天证实她的清白无辜,她要借异常的事象想人间发出强有力的警示。
悲剧时代意义
1、在元代,社会秩序失范,贪官是非不分,导致冤狱重重,悲剧屡屡发生。像张驴儿这类无恶不作、横行乡里的社会渣滓,其无法无天的罪恶阴谋,竟然有官吏为之撑腰,官府黑暗是窦娥悲剧命运最根本原因。《窦娥冤》情节发展的偶然性,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必然性,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
2、窦娥从孤儿到童养媳到寡妇,遭遇已令人同情,偏偏遇上恶棍张驴儿父子胁迫与诬害;自信清白大胆走上公堂,等她的是视人命如虫蚁的贪官。《窦娥冤》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艺术特色
1、剧作结构:一人一事,主干突出,详略得当。
2、戏剧冲突:正反面人物尖锐冲突中塑造鲜明的正面人物形象。
3、语言特色:本色派语言大师,此剧语言质朴自然,酣畅泼辣。名曲有第三折 [滚绣球]。
《西厢记》
故事源流
1、最初是唐·元稹《莺莺传》,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莺莺诗《明月三五夜卜》“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西厢记》命名的由来。 2、后来有了宋《蝶恋花·鼓子词》,有了鲜明的同情莺莺,谴责张生的态度。 3、金·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改负心人为痴情种,把“始乱终弃”的悲剧改为青年男女“自主婚姻”的喜剧。。
4、王实甫的《西厢记》在反对封建礼教、反对封建婚姻在会丢的主题思想上有了进一步深化,使得人物形象更具有个性化。
剧情梗概
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与张生在佛寺一见钟情,但崔老夫人却嫌贫爱富,一再阻挠。在丫环红娘的帮忙下,两人偷偷约会并私定终身,但崔夫人又逼迫张生立即上京考试,如考不中,仍不把女儿嫁给他。张生与莺莺惜别,上京应试,中了头名状元。在白马将军的帮助下,最终与莺莺喜结连理。
《西厢记》宣扬了反对封建婚姻、争取爱情自由的思想,成为后代爱情作品的精神源泉。与《牡丹亭》、《红楼梦》被称为文学史中三大爱情作品,具有里程碑地位。 戏剧冲突
《西厢记》写了以老夫人为一方,和以莺莺、张生、红娘为一方的矛盾,亦即封建势力和礼教叛逆者的矛盾;也写了莺莺、张生、红娘之间性格的矛盾。两组矛盾,形成一主一副的两条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1、第一本戏里,作为冲突一方的老夫人,虽然几乎没有什么动作,但她的存在,她所代表的势力,已经与莺莺、张生构成了冲突。
2、第二本戏里,首先描绘了莺莺思念张生而又无法与之交流的痛苦,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孙飞虎率领五千人马索取莺莺的灾难,这一突发性事件,使戏剧冲突顿时激化起来。
3、张生、莺莺本应合理实现的爱情理想,被老夫人的“变卦”破坏了,于是,正当的爱情要求,被迫转为“非法”的秘密行动。于是,对他们来说,就有一个自身摆脱封建礼教束缚的过程,有一种谨慎小心,堤防别人告密的心理状态,这样,在本是同一阵营的三个人物之间,展开了另一种性质的戏剧冲突。首先是莺莺和红娘之间的冲突,莺莺常常生出许多“假意儿”,对红娘遮遮掩掩。红娘也怕被小姐倒打一把,因而不得不小心翼翼。再是莺莺和张生之间的冲突,莺莺要迈出非法的一步,又有许多顾忌和尴尬,张生对莺莺的心思捉摸不定,愈是束手无策,。最后经过一番周折,在红娘的帮助下,莺莺与张生终于结合了。这标志着张生、莺莺、红娘之间矛盾冲突得到解决。
4、《西厢记》的戏剧冲突,实际上是在妥协中得到解决的:老夫人方面,维护门第利益,不招白衣女婿的要求,得到了满足;张生、莺莺方面,在执着相爱的基础上,终于结为夫妻,也得到了满足。
人物形象分析 张生:
(1)是一个志诚种。他痴得可爱,也迂得可爱。王实甫写张生在佛寺见到莺莺时,他说:“我死也!”活画出他魂飞魄散的情态。
(2)对爱情直率、强烈追求。张生跳墙情节中,王实甫把张生大胆追求爱情而又鲁莽痴迂的性格展现无遗。 莺莺形象
(1)是一个赤城追求爱情,大胆反抗封建传统的女性形象。
(2)热情而又冷静,聪明而又狡狯。她装腔作势要红娘传言责备张生,其实传去的却是私约张生相会的情诗,见到张生赴约后,又正儿八经地把张生数落一番。 红娘形象
(1)富有正义感,表现在她不满老夫人背信弃义,同情崔张,成人之美。 (2)机智聪明,在困境中巧妙周旋,是她机智倔强个性的生动表现。 (3)热情泼辣,从红娘胸有成足和滔滔不绝的陈词中,从她一本正经地搬弄封建教条实际上又是对它大胆嘲弄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来。
艺术成就
(1)剧情波澜起伏、矛盾冲突环环相扣。正反面人物冲突和正面人物误会性冲突两条线索。
A、崔张邂逅相慕B、老夫人赖婚C、莺莺矜持,张生病卧相思床 D、私情败露 E、老夫人提条件,上京赶考。
(2)戏剧结构,突破一本四折的惯例,为五本21折。每本中各有小高潮,各本之间环环相扣。明人称《西厢记》为“传奇之祖” (3)文采派语言特色
A、语言文雅绮丽,善于化用前人诗词句,情景交融,意境优美。 B、语言雅中有俗,自然流畅,善于吸收民间口语。 C、人物语言个性化
白朴《梧桐雨》
李隆基在太平无事的日子里,不问是非,竟给丧失时机的安禄山加官进爵,让他镇守边境。李隆基与杨玉环两人恩恩爱爱,在梧桐树旁立下山盟海誓,相约世世生生。后来安禄山叛乱,李隆基仓皇逃走,他在不能自保的情况下,只好让杨玉环自缢。李隆基退位后,在西宫养老,他对杨贵妃思念不已。以至于梦见杨贵妃,却被梧桐雨惊醒。全剧以李、杨爱情为主线反映了安史之乱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及唐王朝由盛至衰的过程。白朴让梧桐作为世事变幻的见证,渲染了悲剧气氛,衬托李隆基凄凉的内心世界,是这剧本获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成为元代文坛的一树奇花。 马致远《汉宫秋》
汉元帝因后宫寂寞,听从毛延寿建议,让他到民间选美。王昭君美貌异常,但因不肯贿赂毛延寿,被他在美人图上点上破绽,因此入宫后独处冷宫。汉元帝深夜偶然听到昭君弹琵琶,爱其美色,将她封为明妃,又要将毛延寿斩首。毛延寿逃至匈奴,将昭君画像献给呼韩邪单于,让他向汉王索要昭君为妻,以美人换取和平,身为九五之尊的汉元帝,落得个“无人搭救”的屈辱下场。汉元帝夜间梦见昭君而惊醒,只有孤雁哀鸣凄厉地陪伴他度过寂寞的黄昏。环绕汉元帝、王昭君的形象,马致远通过戏剧冲突,抒发自己无法主宰命运,只能任由拨弄的悲哀。
纪君祥 《赵氏孤儿》
故事源流及梗概
《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其本事见于《左传》,《史记》,但二者所涉及的人物出入较大。《赵氏孤儿》所敷演的剧情,主要取材于《史记》。大致剧情是:春秋晋灵公时期,武臣屠岸贾擅权,将大臣赵盾满门抄斩,其子驸马赵朔亦被逼自杀。赵朔妻在幽禁中生下赵氏孤儿,被程婴偷带出宫。屠岸贾得知后,下令屠杀全国所有半岁一些婴儿。程婴与公孙杵臼商议,决定献出自己亲生儿子以保全赵家血脉。后程婴告发公孙私藏了赵氏孤儿。结果程子被杀,公孙被杀,程婴被屠岸贾收留为门客,赵氏孤儿也被屠岸贾认为义子。20年后,孤儿长大成人,程婴告知已真相,终于报了大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