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大《建筑测量》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4:43: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其高差闭合差为 -0.016m 。

10.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是 进行数据处理,消除角度和边长观测值中偶然误差的影响,最终推算出导线点的坐标。导线内业计算包括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根据改正后的角值,重新计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和计算待定导线点坐标。

二、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1.什么叫中误差、容许误差、相对误差?

答:中误差:设在相同条件下,对真值为的量作次观测,每次观测值为,其真误差:

=- (=1,2,3...) 则中误差的定义

公式为 =

容许误差:在衡量某一观测值的质量,决定其取舍时,可以该限度作为限差,即容许误差。

相对误差:就是中误差之绝对值(设为|m|)与观测值(设为D)相除,再将分子化为1,分母取其整数后的比值(常以表示),如下式所示。 =2.试指出下列误差的类型:

答:系统误差类型为:⑴钢尺尺长误差;⑵视距测量的乘常数误差;⑶水准仪的i角误差;⑷水准测量水准气泡符

合不准确的误差;

偶然误差类型:⑸钢尺定线不准、弯曲、不水平等给量距造成的误差;⑹经纬仪对中不准确给测角造成的误差。 3.系统误差的影响一般可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加以消除?偶然误差的影响能消除吗?为什么?

答:系统误差是指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作一系列的观测,其数值和符号均相同,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只要采取恰当的方法就可以将系统误差的影响予以消除。如钢尺定期检定其尺长改正数,据此对测量成果加以改正。水准测量注意使测站的前后视距相等,从而使测站高差不再含有角误差的影响。测量水平角和竖直角时,采用盘左、盘右取平均的方法,就可以较好地消除经纬仪的视准轴误差、横轴误差和竖盘指标差的影响。

偶然误差是指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作一系列的观测,其数值和符号均不固定,或看上去没有一定规律的误差。它的影响不能消除,因为由于受到仪器性能、观测员生理功能的限制及外界条件变化的影响,偶然误差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于观测值中。

4. 评定角度测量精度指标能用相对误差吗?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相对误差是中误差之绝对值与观测值之比,并将分子化为1,表分母取其整数后的比值。一般当误差大小与被量测量的大小之间存在比例关系时,适于采用相对误差作为衡量观测值精度的标准,例如距离测

量。而角度测量中,测角误差与被测角度的大小不相关,因而,就不宜采用相对误差作为评定角度测量精度的指标。

5.导线选点应注意什么?附合导线与闭合导线各适用于什么情况?它们的内业计算有何不同点? 答:导线选点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导线点在测区内应分布均匀,相邻边的长度不宜相差过大。

(2)相邻导线点之间应互相通视,以便于仪器观测。 (3)导线点周围应视野开阔,以有利于碎部测量或施工放样。

(4)导线点位的土质应坚实、以便于埋设标志和安置仪器。

符合导线各适用于从一已知点和已知方向出发,经导线点1、2 ...,附合到另一已知点和已知方向上,闭合导线适用于从一已知点和已知方向出发,经导线点1、2 ...,再回到原已知点和已知方向上。 附合导线与闭合导线内业计算的方法和步骤一致,仅两种闭合差的计算有所不同。

6. 导线外业测量工作有哪些技术要求? 答:1)导线边长的要求见表一:

表一:

测图比例尺 边长/m 平均边长/m

1 : 2000 1 : 1000 1 : 500 100~300 80~250 40~150 180 110 75 2)测量水平角的测回数和限差要求表二。

表二:

比例测回测角中半测测回角度闭仪器 尺 数 误差 回差 差 合差 1 : DJ2 1 500~ 1 : DJ6 2 2000 1 : DJ2 1 5000~ 1 : DJ6 2 10000 3)边长测量

导线边的边长(水平距离)可用光电测距仪或全站仪测量。采用往返取平均的方法,往返较差的相对误差一般应小于1/3000~1/2000。

7. 和水准测量相比较,三角高程测量有何优点?适用于什么情况?

答: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来测定地面两

点之间的高差,进而推算未知点高程一种方法。 三角高程测量用经纬仪或全站仪,测定目标的竖直角和测站与目标之间的距离,通过计算求取测站和目标之间的高差。水准测量通常适用于平坦地区,当地势起伏较大时,适宜采用三角高程测量地面点的高程。 三角高程测量适用于地势起伏较大时采用。

8. 小地区高程控制测量常用的方法是什么?(三、四等水准测量与一般水准测量有何不同?)

答:小地区高程控制测量常用的方法是三、四等水准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与一般水准测量大致相同,只是由于要求的精度更高,因而在运用双面尺法的同时,为了削弱仪器i角误差的影响,增加了视距观测,所须满足的限差也更多、更严。

10. 交会测量适用于什么情况?交会方法的哪些?(P130-133)

二、 计算题

1. 用水准仪对A、B两点的高差进行6次观测,其结果如下:1.329m、1.333m、1.330m、1.328m、1.332m、1.327m。计算所测高差的算术平均值、观测值中误差和算术平均值中误差及算术平均值相对中误差和观测值中误差。(P112)

高差测量成果计算表 观测 次数 1 1.329 观测值 hAB/m /mm -1 1 1、算术平均值 X=「 hAB」/6=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