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0 20:02: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

建设教案

教学目标 一、 基本知识

开国大典、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及发展情况。

二、 能力与方法

1、识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性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及职能、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指导思想、主要形式、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2、在教师指导下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内在关系、建立的意义和特征。

3、学生通过课前网络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采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课堂的交流、讨论、分析、归纳、探索,培养学生联系社会实际、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合作学习以及比较分析的方法和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高度民主的政治体系。它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举。

2、认识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逐步完善。树立崇尚科学、求真、务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理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和意义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意义。

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了人民管理国家的高度民主、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建立的原因、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自学导引】 一、 开国大典

问题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的时、地、任务、内容? 问题2:为什么说中央人民政府和政务院体现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团结建国的精神和特色?

问题3: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是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二、 第一部宪法

问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目的、性质、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问题2、要求学生分析部分宪法条文,回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怎样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2)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3)宪法颁布有何意义?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⒈确立

⑴时间: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 》,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⑵意义:这一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新中国各项 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 与 关系,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 。

⒉曲折发展

⑴1957年,国家政治生活中发生了 的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趋于停顿。

⑵十年“ ”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名存实亡。 ⑶ 以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恢复和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人大加强 工作,推动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在中国现实政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下的多党合作——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⒈确立

⑴基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 专制独裁的历史,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⑵经过

①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

②1954年宪法以国家大法的形式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和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制度的确立。

⑶组织形式: 是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 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一届人大之后,政协成为 、无党派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

⑶意义:这一制度的确立,调动了 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⒉发展:1956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 , ”的方针,做为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指导思想,得到了民主党派及民主人士的拥护。

⒊挫折

⑴1957年的 斗争扩大化,使很多民主人士被错划为右派,无法参政议政,严重破坏了多党合作制度。

⑵“ ”时期,民主党派停止活动,政协工作限于瘫痪。 ⒋恢复和发展

⑴“ ”结束后,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得到恢复,并得到了新的发展。

⑵1992年,党提出与各党派“ , , , ”的方针,人民政协迎来新的春天。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⒈基本内容:在 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 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⒉实施

⑴《 》明确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⑵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对自治区的类型、自治机关的组成、 、自治区内的民族关系都做了详细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