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学习有感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6 16:15: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文化人类学学习有感 1、 学术发现问题意识 重要的是发现和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敢于质疑权威 这是老师一直在跟我们强调的概念,上课学期跟罗老师学习人口学的时候老师就说过您质疑“56个民族”的说法,本学期的文化人类学课罗老师就详细的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这对自己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震撼,老师推导的合情合理,理由充分,我明白了口耳相传人人皆知的说法同样是可以质疑的,这就是学科进步所在。细心观察,以专业的角度和眼光分析和思考,以专业的角度和眼光多问一个为什么,并且尝试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碰到具体问题时,先查阅相关资料,看看别人怎么解决问题的,分析其缺陷,然后自己尝试着提出新的解决办法并验证,看看能否消除这些缺陷。“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是每个任课老师在跟我门强调的,也是大学生区别于中学生的标志,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大一生涯已经结束,回过头来比较当初的自己,发现自己的意识在转变,真的是要感谢每一位老师。 2、 知识的储备和积累 有价值有水平的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老师如此强调我们看书,长期大量积累是必要的。自己总结了一下1、所关心问题的相关理论要很熟悉,要到能熟练运用,也要

能够逐个批判,不批判已有理论如何提出新理论呢?2、 多接触实际,理论和实际的差异能够激发灵感。3、善于挑选,思考,观察,阅读,现在这个信息量膨胀的时代,一定要学会挑选,过滤大量垃圾信息,所以要看名家的,精典的著作理论。4、思考换位,不管看什么书,都应该学会思考,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这样有利于理解书中的知识。5、不可尽信书,尤其是人文知识,更要博取众家,结合自己体悟,形成自己的世界观。 3、 文化人类学的学科观 有句话说的好,“外行看热闹,行家看门道”,学习了文化人类学,颇有这种体会,在自己接触风土人情的时候,不再像以前那般只是好奇和新鲜,自己都会用文化人类学角度多问个为什么,并且尝试用专业知识解释某种现象存在的合理性,文化人类学有自己的学科观,文化整体观、文化相对观、文化普世观、文化适应观、文化整合观,每一种文化都是对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结果,面对一个社会的某种特殊习俗时,应该要用适应该社会的特定环境的角度来加以判断,为什么会有一妻多夫制?为什么某些政策法律在地方不适用?为什么存在母系社会?为什么要进行天葬?等等等等,建立了文化人类学的学科观,便是一种不同的角度 4、 政治

制度与社会控制的理解 有关于社会控制,从控制的来源看,分为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其中内部控制是我一直都很感兴趣范围,所谓内部控制,级社会通过各种影响在其成员内心建立起控制机制,尤其是超自然的信仰,以及当地的舆论,记得罗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小偷被行窃被抓,以当地的习惯,村民要去他家进餐三天的事件,从中就

透露出有关政治制度与当地社会控制的关系,之前说过,用适应该社会的特定环境的角度来加以判断分析,这对于政策制定者是一个挑战,也多提供了一种思路,到底是尊重法律权威还是要结合当地实情?如何解决群体内部纠纷?又如何通过内部控制增加社会的稳定?这些都是文化人类学所给我们呈现新的角度和视野。 5、 田野调查法的认识 不得不说,田野调查法是人类文化学中应用的最多的调查方法,学习了《社会研究方法》之后,我们明白这是属于以人文主义为方法论一项调查方法,能够深入细致的研究,能收集到比较详细深入的资料,能够实地观察社会行为的具体表现和过程,能够深刻理解研究对象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是一种最好再现社会生活的原生态的研究方法,罗老师应用的最多是深度访谈法,经过罗老师的描述我们也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