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中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9 9:59: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语文学科中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

新课改强调了学习合作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倡导合作学习方式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合作学习给语文教学带来新鲜活力,然而从实施的现状看,有不少合作学习由于对合作学习认识上的不足,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共同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新的教学方式流于形式,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的不良后果,下面就问题及其对策加以探讨。综观目前语文学科合作学习,笔者认为共性的问题有以下七个“不”字。

一、共同存在的问题

1.合作不需。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并不是课课都要,时时都有,而实际教学中,不少合作学习只是课堂摆设,抓住那些表面的、简单的、个别的问题,“热闹”一番而已,并无合作必要。

一语文教师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整堂课设计了四次学生讨论,像自主思考的题目:从课文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简单的低难度问题:百草园有哪些自然景物描写?都置入了合作范围。表面上看学生参与度广,课堂气氛活跃,很体现了新课改理念,然而在一片“唧唧喳喳”声中,我们不禁怀疑此堂课效率如何。显然是一种教学资源浪费,

长期以往,势必造成学生依赖性重,个人独创性缺乏,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2.目标不清。合作学习认为,学习思考是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只有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习,才会学得好。而学生的这种学习需要往往与学习目标有密切联系,如果目标不清,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根据笔者调查发现,从严格的意义说,大多数合作学习的目标不太清楚,尤其是情意目标上更为模糊,不少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到惘然,也只能随波逐流了。如《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人物语言具有一定的含蓄性,若对人物相关背景不了解,就组织小组讨论文中人物语言内涵,学生即使有不满,也只能硬着头皮加入讨论,到头来,还是以教师的总结代替了学生的理解,整堂课学生心理上有抵触情绪参加讨论,合作便显得索然无味。

3.主题不明。合作学习要求具有鲜明的主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然而有些合作学习学生本来就缺乏鲜明的主题,或时常远离主题去开展,所以学生时常表现为东拉西扯,散散漫漫,浅尝辄止。如写作训练课,教师就如何“丰富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虽然七嘴巴舌地讨论开了,但由于受生活经验、阅读水平及认知能力之限制,讨论的话题越来越远,老师发现后只能立即下令讨论完毕。

4.分工不细。合作学习小组内,每个组员都有明确的职责。以四个人小组为例,他们可以是:主持人、记录员、发言人和检查员。每一组员在合作学习小组内活动层担任不同的职责:主持人要负责掌握小组讨论的全局,分配发言机会,协调小组学习的进程;记录员负责记下小组学习结果;发言人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结果;检查人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学习情况,控制发言时间,确保每位成员的学习任务。但目前许多合作学习基本上没做好这一点,所谓的分工都是随意的、模糊的,组员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说几句就说几句,不想说就不吱声,离开小组也无所谓。这样的合作学习跟玩没什么两样。

5.组织不变。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的搭配不一定合理,同时合作学习中成员地位不变,有的人一直是组长,而有的人一直没机会代表小组发言。这种组织稳固不变性,让合作小组兴趣下降,合作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6.评价不全。开展小组活动后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从调查情况看,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依我之见……”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代表个人意见。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