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15:46: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二)、检查预习:(课前提出预习要求)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1、检查识字情况。 2、自由读,读准字音。

3、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看是否读通、读顺、读准。) (三)初读感知:

1、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一个预习要求。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你的理解来给我们讲讲意思?在讲给我听之前,请先把你的理解,把讲给你们小组的人员听。 2、指名说意思。

(四)再读理解:古语今说

1、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 A 指名读

B 请你们同桌之间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指名说说。解决学生的相关疑问。

C试着体会一下,再读读。 2、第二句“性相近,习相远。” A 指名读这一句。

B 读完后,跟你的同桌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C 请你们自己先试着自己读一读,然后再读给大家听。 D指名读。

3、教师:谁能把这两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五)明道喻理 环境的影响 说一说你受到什么影响 (六)、拓展延伸。知行合一 读一读。想一想你是怎样做的?

5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教学目标:

1、对照解析理解欣赏领会意思。 2、正确熟练背诵句子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难点:正确熟练背诵句子,领悟句子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认读句子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2、练习朗读句子 二、结合解析,练习背诵 1、简明了解句子出处 诗经.小雅.鹤鸣

2、总体把握句子的古语今说 3、明道喻理 蔡邕顿悟书“飞白” 蔡邕如何成功的?

三、拓展延伸: 读知行合一

想一想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6三字经 节选

一、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帮助下对照“古语今说”理解意思。 2、在背诵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难点::对照“古语今说”理解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复习三字经 二)、课文分析详细过程: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1、简明了解出处 2、总体把握古语今说。 3明道喻理:四季的变化 三)拓展延伸:知行合一 你最喜欢什么季节?

7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 在老师的引导下, 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二、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二)、借助拼音读课文。 1、 自由读,指名读。指导。 2、 边读边想: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3、 小组讨论,交流。 4、 全班交流,古语今说。 三)、明道喻理。 1、 自由读。

2、 美丽的桃花 , 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四)、 拓展活动

知行合一:说一说春天开的花 文化传承 节气节日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第二单元砥砺品学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品德和学识是奠定人生的基石。 2、 以先贤为师,虚心好学,汲取宝贵的精神食粮。 二、重点难点:

知道品德和学识是奠定人生的基石。

8 志当存高远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清课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初读:志当存高远 1、让学生自由读 2、小组讨论意思 二、了解句子出处 三、古语今说 理解意思

四、明道喻理 长风破浪 说一说自己的理想。 五、拓展活动 知行合一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