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22:10: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

作者:范清兰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1年第03期

摘 要:数学实践性作业,是让学生通过作业的方式去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它既属于作业的范畴,又有明确的行为特征——实践性,还为学生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了桥梁。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作业;设计策略

小学数学作业是教学中的重点部分,也是学生对接收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总结、巩固的过程,数学老师还能通过数学作业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有所了解,及时制订和更新教学策略。但是,在现代小学数学作业制订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题目单一、内容单一、安排模糊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认真落实实践性教学作业设计,将传统的受教型的数学作业转变为实践型数学作业。 一、实践性作业内容的开放性

给学生机会发展创新,让学生主动思考,用自己的思维观点去思考问题,甚至可以允许学生用跨越性的思维做题,让不同的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题,给每个学生主动发挥潜能的机会。此外,教师在修改作业的过程中不要过度干预,让他们在自我研究的过程中做出判断,全面理解题目的中心,找出最好的解题方案。

实践性作业的内容开放性还体现在作业更多地突破了课堂、学校、教师、学生间的限制。在课堂中,老师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在课外,老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课内,我将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融入数学教学中,以课内作业形式启发学生从适宜的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能主动参与思考,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性认识。 二、实践性作业设计的原则 1.思路的开放

在作业设计中,老师的观念应更加开放,例如,在“小数的性质”教学完成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请同学们说出所有0都能去掉的小数,再说出所有0都不能去掉的小数,同时举出有的0能去掉,有的0不能去掉的小数。”像这样的题目,就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从多个方面去考虑分析问题。 2.结论的开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实际上,有的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学生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必须将自己的信息知识进行重新组合。例如,有52名同学去划船,大船只能容纳8人,小船只能容纳6人,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租船?这道题的答案就不是唯一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去找出答案。 三、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方案 1.应用性实践作业学以致用

我们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是自己身边的事物,充斥在自己的生活中,同时去感受数学的魅力。当然,实践性的数学作业设计还有很多,而同一类型的作业也不是没有关联的,只有科学的布置作业,将学科内容融合在一起,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首先应强调实践学习的重要性,实践学习能为学生提供各种发展机会,尤其是实践机会,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并使其认识到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的教学。老师在设计实践作业时应注意到:(1)目标要合理、有针对性;(2)要有可操作性;(3)与学习内容相一致的原则。 2.游戏类作业设计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老师只要加强游戏类作业设计,必定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益智游戏也是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作为数学老师,要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资源,让学生从更深层次接触到教材中的优秀资源。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走进数学,让数学进入学生的生活,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巨大功能,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学习数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倍数、因数”后,我设计了家庭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和家长准备20根火柴,两人间次拿火柴,每次只能拿1~3根,拿到最后一根的人获胜,玩10次,同时记录自己胜利的次数。在第二天的作业报告中,我特地激发学生对获胜的情况进行探讨,并揭示20是4和5的倍数,再根据这个让学生去研究获胜的策略。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巩固了倍数、因数的知识,同时也渗透了策略思想。 3.重视经历过程

例如,在开放性的实践作业设计中,学生必须全身心地参与到实践作业中来,集中精力思考每一个问题,综合分析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开发自己的思维,开拓学科之间的联系,为自己提供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证明自己的实际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让学生通过实践性作业,总结一些学习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学会与同学、家长、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加强情感上的联系;通过数学实践性作业,学生能了解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题,巩固数学知识,用自己的理解和能力去解决问题,更能探究实践、体验过程、培养情感、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胡艳华.如何提高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效率[J].小学教学研究,2008(6). [3]严育洪.教学该怎样走向深刻[J].中小学数学,2007(12).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大庆市八百垧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