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教科院学前教育《教育心理学》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汇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8 12:12: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行为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巴普洛夫通过研究狗的消化现象,把环境视为刺激,把伴随而来的机体行为视为反应,而学习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的过程,即学习是一定条件作用下产生的行为变化过程。

并进一步总结得出,学习的实质就是通过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配对引起条件反射的过程,即在大脑皮层建立“暂时神经联系”。

其后,发现了条件反射的形成、消退、恢复、分化及抑制等多种现象,他的追随者根据实验概括出5个学习规律:习得律、消退律、泛化律、辨别律和高级条件作用律。

二、华生的行为主义

华生认为学习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作用的过程。在他看来,只有几个反射和情绪反应,所有其他的行为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建立新的刺激—反应(S—R连结而形成。

华生曾用条件作用的原理做了一个恐惧形成的实验来证明他的环境决定论,并提出,有机体的学习实质上就是通过建立条件作用,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的过程,从而形成习惯。习惯的形成遵循频因律和近因率。由这个实验华生得出以下结论:

(1人的各种复杂的情绪是通过条件作用逐渐形成的; (2由条件反射形成的情绪具有扩散和迁移作用; (3在适应的条件下可形成分化条件情绪反应。 三、联结主义的学习理论

桑代克通过桑代克迷箱对动物的实验得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无需观念作媒介;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学习的过程是通过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

桑代克还提出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1.准备律: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即学习动机。定势强,学习速度快。

2.练习律:反应重复次数多,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就牢固。有两种形式:使用律和失用律。

3.效果律:学习效果取决于学习者的行为后果。凡是导致满意的行为后果,联结就会加强,反之,则削弱。

桑代克还指出了一些其他的规律,或称为学习原则。其中有多重反应律、定势律、选择性反应律、同化律、联想性转换律等

四、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1、斯金纳系统发展了桑代克的理论,他认为所有的行为都可以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他用斯金纳箱做的白鼠实验,他用“操作性条件作用”来解释箱子里动物的行为,以区别巴甫洛夫和华生等的观点。他认为,巴甫洛夫等的实验对象的行为是刺激引起的反应,称为“应答性条件作用”;而他的实验对象的行为是有机体自主发出的,称为“操作性条件作用”。前者往往是种不随意的行为;后者大多是随意的或有目的的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被动引出的反应在重要性程度上比主动发出的反应要逊色得多。因为,在应答性行为中,有机体是被动地对环境作出反应;而在操作性行为中,有机体是主动地作用于环境。

2、强化理论主要论述和澄清强化的类型和强化的安排对学习测度的影响。学习测度主要包括习得速度、反应速度和消退速度。

3、新行为的塑造:连续接近法(对趋于所要塑造的反应的方向不断给与强化,直到引出所需要的行为;行为塑造技术:连锁塑造与逆向连锁塑造

4、行为的消退与维持:

消退:消除强化以消除或降低某个行为;维持:保持某个行为的持续 5、行为的分化与泛化:

分化就是知觉刺激的差异并对这种差异作出反应(精确化;泛化就是一种行为从一个情境移另一个情境中(迁移,易于在相似的情境中发生。

五、社会学习理论及行为主义新进展 (一、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

交互决定论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相互影响。 观察学习: 1.注意阶段

指在观察学习时,个体必须注意榜样所表现的行为特征,并了解该行为所涵的意义。否则无从经由模仿而成为自己的行为。

2.保持阶段

指个体观察到榜样的行为之后,必须将观察所见转换为表征性的心象(把榜样行动的样子记下来,或表征性的语言符号(能用语言描述榜样的行为,方始可以保留在记忆中。

3.动作再现阶段

指个体对榜样的行为表现观察过后,纳入记忆,其后再就记忆所及,将楷模的行为以自己的行动表现出来。换言之,在观察早期的注意与保留阶段,不仅由榜样行为学到了观念,而且也经模仿学到了行动。

4.动机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