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公示文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19 16:37: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卉产业片区;以谭坊、东夏为主体的东部瓜菜种植片区;以高柳、何官为主体的北部高效农业片区;以邵庄、王府为主体的西部苗木种植片区;以王坟、庙子为主体的西南苗木果品种植片区。

四、市域重要设施规划 (一)市域社会服务设施

1、按照“高中结合中心城区布置,初中结合居住区、镇驻地布置,小学结合居住小区、镇驻地、中心村布置”的原则完善教育设施配置,满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求。对农村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地区应适当保留小学和教学点。加强对幼儿园设施建设的投入,重视农村学龄前教育。

2、形成“市-街镇-社区(村)”3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即按照“市级综合医院-街镇级卫生院-社区医院(村卫生室)”配置,打造“10分钟”城乡就医圈。

3、形成“市-街镇-社区(村)”3级文化设施服务体系,完善市级文化服务设施,改善现有镇区、乡村等基层文化设施条件。

4、形成“市-街镇-社区(村)”3级体育设施服务体系。完善市级体育中心建设,各街道、镇驻地建设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5、形成“市-街镇-社区(村)”3级社会福利服务体系,推动老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及老年大学等设施建设。结合社区服务中心,完善社区级社会福利设施的配置。

(二)市域市政公用设施

1、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包括黑虎山水库、仁河水库、城区地下水及文登矿区地下水,其他城镇根据水质要求,采当地地下水进行供给。工业用水由弥河拦河坝供水、城镇再生水提供。农业及农村生活用水的供水构成包括弥河拦河坝供水、当地地表水和地下水。

2、加强对农业、旅游业面源污染的治理。中心城区以及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其他乡镇可采用截流式雨污合流制排水系统。

3、保留现状500kV益都变电站,建设青州换流站。规划建设220kv变电站7座,分别为保留220kV青州变、郑家变,扩容现状220kV状元变,新建220kV黄楼变、前营变、驼山变和西王变。

4、建立覆盖城乡的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加强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建立由村垃圾收集点至镇垃圾转运站,最后至市垃圾处理中心的三级环卫设施设置体系。各乡镇均设置1-2个垃圾转运站,垃圾收集

4

后进行分类和资源回收。

(三)市域综合交通体系

建设联动海陆、面向区域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形成对外联系便捷、对内城乡通达的交通格局,把青州市建设成为联动莱州湾等沿海与山东内陆的复合型交通物流枢纽。

1、城乡公路网

规划形成“两横一纵”的高速公路网。其中“两横”分别为现状济青高速公路和新规划的济青高速南部分流线。“一纵”为长深高速。

规划形成“一环十二射三联”的干线公路网。一环为市域环线;十二射分别为荣兰公路淄博至城区段(G309)、齐王路峱山至城区段(S102)、峱山发展大道、尧王山路西延线、胶王公路淄博至城区段(S325)、仙客来路南延线(S227)、万红大道(S325)、花都大道、荣兰公路城区至昌乐段(G309)、青羊路(S226)、青何路、青垦路(S230)。两联分别为博临路(S233)、寿济路(S321)、青寿路。

2、铁路与轨道系统

形成“三横两纵一联”的铁路线网格局,其中“三横”分别为太济青高铁、济青客运专线、胶济铁路;“两纵”分别为益羊铁路和青临铁路;“一联”为益羊铁路—青临铁路联络线。

控制预留3条城际轨道廊道,分别为青州—潍坊城际轨道廊道,东营—青州—临朐城际轨道廊道和青州—寿光城际轨道廊道。

3、城乡公共交通

至规划期末,实现城市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20%以上,中心城区公交线网站点覆盖率按照300米半径计算达到80%以上;城乡之间实现“镇镇通”覆盖率达到100%,一般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5%以上。

主城区范围内规划形成“六纵五横”的公共走廊,分别为纵向的驼山路、青垦路—玲珑山路—云门山路、海岱路、昭德路、仙客来路、凤梨路,以及横向的齐王路—荣利街—青何路、峱山发展大道—济青公路—驼山路—尧王山路、原309国道、范公亭路—花都大道、凤凰山路—万红大道等。

市域远郊区域规划形成8条城乡公交走廊,分别为青垦路、海岱路、仙客来路、仰天山路—下圈—逄峪(X069),以及原309国道、尧王山路、胶王公路、博临路等。

5

(四)市域旅游发展

规划形成“五区、三环”的旅游地总体布局。

“五区”为5个旅游休闲区。包括古城文化区、花卉特色区、齐文化旅游区、云驼休闲度假区和山体森林生态区。

“三环”是结合景区资源禀赋打造的3条精品旅游环线,分别为:文化休闲体验环线,串联古城文化区、花卉特色区和云驼休闲度假区。山地生态休闲环线,以云驼风景区为节点,串联玲珑山、井塘古村落、泰和山、仰天山、九龙峪等重要节点。青齐怀古旅游环线,以古城为节点,串联尧王山、明祖山、稷山、淄河等重要节点。

(五)市域生态与环境保护

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西部山区生态恢复为重点,建设环境优美、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和谐的生态城市。

加强云驼风景名胜区(国家级),玲珑山风景区、仁河水库风景区,仰天山森林公园(国家级),逄山森林公园、双镇流域森林公园(潍坊市级),黑山、神仙门山、雀山(青州市级)森林公园等大型森林景观斑块的保护。

重点加强淄河、仁河、石河、弥河、南阳河、北阳河等河流生态廊道和沿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长深高速等绿化生态廊道的保护与建设,对弥河、北阳河两岸50-100米范围内进行控制,建设护岸生态绿带。

(六)市域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

1、中心城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庙子镇、王坟镇、黄楼镇、谭坊镇镇区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其他乡镇为10-20年一遇。

2、全市按照基本地震烈度7度设防。学校、医院、商场、交通枢纽、公共文化设施等人员密集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高于7度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

3、全市共规划设置21座消防站,其中规划区16座,其他乡镇各建1座。 五、主城区空间统筹规划 (一)发展方向

主城区城镇空间发展方向为:东进、北展、南优、西控,其中东部和北部为主导发展方向。

6

(二)空间发展策略

服务东进,建设特色新城区,打造现代服务平台。顺应市域城乡人口生活水平提升诉求和区域产业发展态势,以东部新区和花卉特色区共同打造面向区域的城市特色服务中心。重点提升以地区性商务和商贸为特色的区域性服务功能,以及以优质教育与医疗服务为特色的市域服务功能,引导人口向东部地区集聚,疏解老城区以及山前地区的开发压力。

产业东进,打造区域高端产业平台。依托长深高速、地方铁路以及国省干线等区域性交通设施优势,建设东夏物流产业园区,引导产业东进发展。引导峱山经济发展区东进,串联东夏、开发区,引导产业集聚,促进集群优化,通过“科研-生产-流通”3大特色产业板块的打造,构建青州产业核心竞争平台。

(三)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两城四区谋发展,三山四水映青州”的空间发展框架。 “两城”指老城区与东部新区。“四区”指西部峱山发展区、北部开发区、东部花卉特色区及南部生态休闲区。

“三山”指以尧王山、云门山、驼山为代表的山体景观区,联动劈山、大马山等周边山体。“四水”指以南阳河、北阳河、将军山河、弥河为代表的城市水系。

(四)城镇开发边界管理

落实《新型城镇化规划》要求,划定主城区城镇开发边界为:北起济青高速公路,南至博临路;东起市域东环路,西至峱山经济发展区;并除去上述范围内的规划城镇建设用地、各类保护区和风景区用地范围,以及禁止建设区范围,面积约161.5平方公里。

在城镇开发边界内,要及时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建设用地管理提供法定依据;严格控制城镇开发边界内的非建设用地,为城市生态保护、景观培育提供空间保障。对于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之外,因城市发展需要确需建设的项目,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应通过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市规划委员会认可等法定形式对总体规划布局进行修改后方可建设。

六、城市性质与规模 (一)城市性质

山东省中部重要的海陆物流节点城市,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商贸旅游业发达的生态宜居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7

(二)城市职能

山东半岛重要的蓝色高端产业集聚区;山东省中部地区重要的区域物流基地;黄蓝两区重要的旅游服务基地;农业现代化服务与产业基地;鲁中重要的现代商务服务基地。

(三)城市规模

中心城区总人口到2015年控制在46万人,到2020年控制在55万人,到2030年控制在75万人。

至203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86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15平方米以下。

七、中心城区空间布局 (一)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三心、三轴、六片”的空间布局结构。

“三心”为东部现代中心、老城传统中心、北部创新中心。“三轴”分别为城市功能拓展轴、城市产业拓展轴、城市综合发展轴。

“三主、三辅”六大功能片区,其中“三主”为老城区、东部新区及北部产业片区;“三辅”为尧王山特色片区、东部花卉特色区及南部特色片区。

(二)用地布局指引

(1)老城区。范围北至胶济铁路、南至将军山路、西至仰天山路、东至昭德路。推动历史街区活化、公共空间及绿地系统完善工作。同时,引导人口与公共服务职能向东部新区转移,缓解发展压力。

(2)东部新区。范围北至胶济铁路、南至将军山路、西至昭德路、东至凤梨路。发展面向区域、统筹全域的城市公共服务职能。同时,与开发区转型升级相配套,培育生产服务职能。

(3)北部产业片区。范围北至济青高铁、南至胶济铁路、西至仰天山路、东至长深高速。推动青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容、提质发展,建设配套服务区;整合柳沟片区,重点发展与开发区产业相配套的钢铁及配件物流,建设城北物流区。

(4)尧王山特色片区。范围北至普通镇安置区北侧道路、南至凤凰山路、西至北阳河路、东至仰天山路。重点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建设旅游服务中心;适度开发高品质生态宜居社区。

8